叶翔制片人 叶翔:如何投放人民币
更有效的渠道是由央行直接向境外金融市场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比如提供短期人民币贷款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国际社会要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怎么向国际社会投放人民币?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是贸易,即一国通过支付更多的本国货币,接收较少的本国货币来实现。如果该国进出口主要用本国货币来计价与支付的话,要实现货币流出,那就要持续的贸易逆差。这是许多中外学者总结美元能够成功在国际上扩张,而日元国际化不成功的原因,由此进一步推论人民币要国际化,中国也必须进入长期贸易逆差。
人民币流出的另一手段是通过资本项下,向国际市场放出本国货币。日元的国际化主要是依靠于此,如通过“黑字返流”计划,向其他国家贷出日元。
从中国经济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结构上看,中国经济很可能就像当年的日本经济一样,将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因此,中国的国际贸易可能无法成为中国对外提供人民币的最主要渠道。
与日元国际化时期不同,日本经济周期与欧美经济周期大体同步,国际资金市场的收益率较高,日元仍有流出的动力。然而今日,欧美经济与中国经济处于不同的阶段,欧美经济进入低增长阶段,中国经济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中期,处于高增长时期,欧美市场资金收益率低,中国市场资金收益率高。国际上资金有流入中国的动力。自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以来,境外的短期资金始终希望通过转换成人民币回流境内。
换言之,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一体化需求强劲,新兴经济体间的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需要人民币作为交易中介与支付手段,需要人民币从境内流出境外。但来自发达市场的短期资金,出于逐利,却要转换成人民币,流入境内,套取利差收入。这种情形下,效仿欧美日等国际性货币市场的做法,通过打通中外资金市场,向国际市场提供人民币,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从人民币的国际市场看,即使只是为了服务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境外也需要一个稳定的人民币资金市场,并能因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扩大而发展。但境外人民币的来源只能是中国国内,如果既不能依靠国内的资本市场,也不能依靠对外的贸易逆差,那向境外市场提供人民币的渠道只能是由人民银行直接完成。
目前,人民银行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达成的货币互换,正是人民银行向国际市场提供人民币的渠道之一。无疑,这是一条较好的渠道,但只是间接的、分割的,不足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境外人民币市场,人民银行作为人民币国际市场的最终货币提供者不能有效地感应到市场的变化,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更有效的渠道应该是由人民银行直接向境外金融市场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比如,人民银行可以接受境外的金融机构,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提交的人民币债券作抵押,提供短期人民币贷款。这样,任何境外金融机构需要人民币头寸时,或者在市场上卖出债券,或者向人民银行抵押,获得融资。
从宏观上看,当以人民币为支付与结算货币的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时,人民银行就可以适时地,根据市场需要向国际市场投放人民币,就不会出现像美元国际化过程中的“特里芬难题”。同样地,当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下降时,人民银行也可以在境外适度地收回境外的人民币。
既不会出现如当年的“美元荒”,也不会发生如当年的“美元灾”。这种人民币的投放与收回都是在境外市场直接发生,无需通过境内市场间接完成,这样,就不会干扰境内货币政策的正常操作。通过这种操作,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于境内人民币市场的境外人民币市场,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经济的人民币”与“国际经济的人民币”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