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吕忠梅 78湖北经济学院吕忠梅校长2012开学典礼致辞

2018-0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湖北经济学院吕忠梅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立厚德博学志 做经世济民人--在2012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吕忠梅今年,我错过了迎新的日子,没有

湖北经济学院吕忠梅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立厚德博学志 做经世济民人

——在2012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吕忠梅

今年,我错过了迎新的日子,没有在藏龙岛上迎接你们的到来,只是在围脖上、在另一个校园的荷塘边、垂柳下、秋风里,默默的关注着你们,为湖北经济学院组建十周年进校的新同学送上祝福!想着我们的首届专业硕士生进校,无比高兴!

时间的安排让我们隔开,却演绎着另一场邂逅。千里之外的我,也和你们一样,成为了一名新生,先是听校长开学典礼致辞,接受入学教育、参观校史馆、熟悉校园;然后是晨练、听课、讨论,到图书馆看书、晚上做作业、参加集体活动;当然,也少不了打开水、洗衣服、吃食堂。30年后重返大学成为一名学生的我,今天回来和你们分享读书生活的一些感悟!

刚才的阅兵式上,看到你们整齐的队列、昂扬的精神、自信的目光,万分欣慰!让我相信,你们已经顺利完成了大学的第一课——军训,开始了理解大学生活的一些含义——独立、合作、选择、毅力。这些天,你们对经院也有了初步的接触,领略了她的生态化校园之美、人性化设计之便,也感受了秋老虎的威猛,还有食堂不那么好吃的饭菜。

也许,这里的一切与你中学时代的憧憬并不完全相同,这里的条件与你家里生活的相比很不满意。但这就是真实的大学,她不一定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不一定有完美的教学资源,却是德国教育家洪堡先

生所谓“社会的道德灵魂”之所在,是你们思维形成、人格养成的青春经历。

正如麦克阿瑟所言:“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境界。”大学也从来不是追求安逸生活的地方,她是让你们学会生存的训练场所,集体宿舍、早操、公共食堂、考试纪律,不过是能够让你们学会独立的必要手段。在这里,你们必须找到能让自己独立生存的本领,足以在走向社会后有安生立命之地,包括知识、能力、品质、还有人格,这些都需要由你们自己去完成,别人无法抢走,也无法代替。

我知道,你们中的一部分同学,自愿选择了湖北经济学院,但却没有录取到所选专业,有的同学为此万分纠结,至今心怀戚戚。有些同学虽然进入了所报志愿专业,但却并非由于对这个专业的真正了解,而是因为父母、家人或校友的推介,为了好就业、有关系等等理由而做出的选择。

我想告诉你们:专业是大学的一个特性,这是大学为传播知识需要而进行分类的结果。但你们也必须知道,上大学,学知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因为任何知识都是会过时的,在大学里,学习掌握知识方法、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是比学知识更加重要的内容。

在这个意义上,专业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功能那么多。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理性思维、获得科学精神、促进人格的养成。无论什么专业,其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本质是相同的,人格养成的目标也是相同的。读大学是要使我们懂得道理,使我们知道美好,使我们学会思考,使我们更加聪明。蔡元培先生早就说过:

大学是做大学问者的地方,是人格自我完善的地方,不是职业介绍所。你们可能会想,今天的社会已经大不相同,就业压力大、竞争很残酷、世风日下,但我要说:社会的庸俗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学的庸俗化。如果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只知道“权”和“钱”,只为找工作混日子而拿学分、考证书,那么,我们的年轻一代会在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淹没,会失去思考和美丽、失去聪明和品质,这样,大学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我们可以接受这个世界的荒芜,但不会容忍心灵的空虚,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和一个有文化没文明的民族都是没有希望的。你们的成长,无时不刻不和国家、社会、民族的未来与命运紧密相连。

正因如此,大学作为“社会之模范、文化之中心”,是一个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可能性的地方,学分制、选修课、双学位、学术讲座、学生社团、社会实践,都是在为你们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你们来到大学,犹如与她的一段恋情,需要读她的内涵、品她的气质、懂她的精神……。

在这里,你们是主人,发掘内在潜能,学会独立思考,勇敢质疑权威,形成理性思维,打开国际视野,寻找创新机会——既是你们的权利,也是你们的使命。我要提醒你们的是:自由的另一个意思是一切后果自负。

同学们,这就是大学,只要你思考、你行动,你就会有惊喜和收获!只要你选择、你放弃,你就会有责任和担当!来到这里,你们必须做自己思想的主人,完成独立人格的觉醒、体验自由思维的快乐,以自己的努力打开理想之门,真正把人生理想变成理想人生。

同学们,读大学,并不仅仅是了获得谋生手段,更是为了人格的养成,在这过程中,衷心的希望你们能够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厚德为魂。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和今天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只有以高尚的道德立身,才能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当今时代,文明的人格是聪明、勇敢、克己、正直、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充满善意。

如果说道德尚需要灌输,那么修养则一定要自己历练,通过读书而自省、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己德”的宝贵积累。关心一个失学的孩子、扶起一个倒地的老人、帮助一个问路的外地游客、善待你遇到的每一个人,可以在“厚己德”的同时“厚社会之德”,履行“种德”的使命。

一所大学就是这样去影响一座城市、乃至影响整个国家。我以为,厚德,并不需要我们都成为“无我的圣人”,需要的只是我们少一些自我中心的计算、少一些斤斤计较的敏感、少一些小肚鸡肠的狭隘,在遇到事情问“值不值”的同时,也问一问“该不该”;在考量“性价比”、“回报率”的同时,也考量一下心灵之得、精神之获,使自己真正拥有更饱满的意义、更珍贵的价值和更丰盈的人生!

2、博学为基。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理解,博学固然有“读万卷书”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过程中积累点点滴滴的经验与智慧,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首先,它意味着我们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这个世界知识的一种开放心态,开朗乐观而不自闭,敏锐快捷而不迟钝。同

时,它也意味着对于任何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坚持不懈的热情的执着精神,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人类的困惑。它还有意味着一种谦谦君子的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知道自己的不足,懂得把“吃一堑”变成“长一智”。

博学,说小,是帮助你自己日后建功立业的手段;说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创造力的基础。它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少一些实用的功利主义、少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少一些膨胀的功利意识,在问“学什么”的同时,也问一问“为什么学”;在追求“有钱”、“有权”的同时,也要考量“取之有道”、“天地良心”;养成探究的素质,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乐学、好问、勤思、明辨”!

3、经世为旨。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现实、分析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经世,既要求实、务实,“以天下为己任”;也要独立思考、有所创新,不蹈袭他人。需要我们密切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学习和思考,不惟西方“经典”是从,鼓励创造性的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建立中国学说的勇气,有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今天的中国,固然有许多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不结合实际,很容易从不加分析的“一切不疑”走到“怀疑一切”。

于个人,会造成极大的不安,看不到希望,对自己、对国家丧失信心;于社会,则可能陷入虚无的泥沼,无法形成进步的社会共识、无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无从凝聚全社会的健康向上风气。时代需要我们坚持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探索和求索,去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