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琪雷锋就在身边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河北省已有503 8万名志愿者
3月5日,是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暨第18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雷锋精神在燕赵大地仍历久弥新。
2月20日,石家庄市启动“鲜花送雷锋善美在省城”活动,活动主办方面向全市征集发生在广大市民身边的好人好事,同时征集送花使者、送花车辆,并组织志愿者及被帮助者向“身边雷锋”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感谢和敬意。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到“身边雷锋”6000余名,送花志愿者万余名,送花车辆千余辆。
阳春三月,暖意融融。3月1日至3月5日,万余名送花志愿者将穿梭在省会的大街小巷,为6000余名“身边雷锋”送去鲜花,表达感谢和敬意。
不止石家庄,这个春天里,一个个“最美人物”接连涌现,一幕幕动人故事频频上演。截至目前,全省有志愿者503.8万,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4万个,其中党员志愿者达到241.3万人。他们用一个个爱心善举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燕赵大地,“雷锋”的身影处处可见,就在身边。
学雷锋,更多河北人成为志愿者
在美化城市大街小巷、优化交通秩序的繁忙马路,有他们一丝不苟工作的身影;在敬老院、孤寡老人的家里,有他们贴心的话语……在燕赵大地上,越来越多的“身边雷锋”温暖着别人,传递着正能量。
“她可是我们小区里有名的‘活雷锋’,谁家要是有困难,找她准没错!”在石家庄市裕华区水郡小区,提起武素敏,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今年61岁的武素敏是水郡小区6号楼的楼长,平日里常乐于助人。小区6号楼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平日里女儿不在身边,自己一人居住。赶上天气不好,老人行动不便,出门买东西都成问题。武素敏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主动做起了“保姆”,买菜、做饭、洗衣服,武素敏任劳任怨。
“武素敏热情、心细,我腿脚不方便的时候,照顾得比亲女儿还好。”老人每每提及此事,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仅如此,武素敏还经常登门看望社区里的困难户、孤寡老人。“我就是一个闲着没事的老太太,能为大家做点事是我的荣幸,也算发挥余热了。”谈到自己的这些事,武素敏颇有些不好意思。
奉献是付出,更是快乐。1977年出生的杜飞是秦皇岛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90后李松是元氏县一名退伍军人。他们分别在2003年、2012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1月23日,杜飞和李松分别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成功为省外两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如今,在全省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当中,“有时间做志愿者”也逐渐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像武素敏、杜飞、李松这样的“身边雷锋”也越来越多了。
石家庄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正定县分队副队长丁莉莉、石家庄市新华区革新街商户张桂豪、石家庄市公交二公司18路班长王晓军……在石家庄市第四届“鲜花送雷锋善美在省城”活动征集页面上,许多“身边雷锋”的暖心小事让网友感受到浓浓的爱心正能量。
这些“身边的雷锋”中,既有社会知名的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也有帮助社区居民、资助贫困学生的普通市民;既有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团体,也有助人为乐的出租车司机。正是他们,让雷锋精神传遍燕赵大地。
重保障,新法规加大志愿服务支持力度
2016年10月25日,“全国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在河北志愿服务学院成立,以河北志愿服务学院为依托,遴选省级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各100家,搭建基地、项目、岗位、活动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载体,构成了知行一体的培训体系。
志愿服务能否落地生根,关键靠制度。3月1日,《河北省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是我省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是我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条例明确了志愿服务的协调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了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保护、支持力度。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今后对志愿服务工作,都要依法支持保障、依法组织开展。这必将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志愿服务事业也应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求。去年,我省进一步加强“燕赵志愿云”信息系统的推广运用,进一步畅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多次应用培训班,实现了全省各市轮训一遍。截至目前,“燕赵志愿云”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189万余名、志愿服务组织21312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38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