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全名 [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评选]李约瑟: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人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现在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和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发明。但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这四大发明、彻底颠覆西方对中国科技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看法的人,却是李约瑟,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
近日,本台驻英国记者李宁静、张哲走访了李约瑟生前曾经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探究李约瑟其人。 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位于英国剑桥一个静谧的角落,整个建筑外在略带东方色彩,内部随处可见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摆设。
背对着中式的藏宝格,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古兰教授(中文名:古克礼)向记者们表示,李约瑟的研究给世界科学界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明的态度带来了巨大改变。
他说:“我今年夏天去匈牙利布达配斯参加一个国际科技史方面的会议,会上很多的讨论是关于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若在50年前,西方科学家要是讨论中国的科技发展情况,那肯定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甚至有的中国学者,当有人问他们中国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怎样时,他们会回答,‘我们没有做任何贡献’,甚至还写文章阐述因何中国历史上不需要科技发展。
从这个角度上说,李约瑟改变了很多东西。” 李约瑟,英文名字约瑟夫·尼德汉,190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凯思学院,早年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望。
1941年,早已对中国科技历史感兴趣的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虽然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响,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关科技典籍。据古兰教授介绍,沉醉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李约瑟在回到剑桥后,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鸿篇巨著得以问世。
他说:“回到英国剑桥大学后,他有了写一卷中国科技文明史的想法,从科学、技术和医药角度简单介绍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进展。
但这项工作开始后,随着他收集的资料越来越多,他开始相信自己是当时西方唯一一个能写这样作品的人,所以他的卷数一增再增,到完全出版时,已是28卷巨著。这些作品让世人了解中国现代社会之前的科技对全人类科学技术史的贡献”。
古兰教授表示,《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世界的贡献包涵两个方面,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科技发展状况,也让中国人自己了解了自己的科技水平。 英国传记作家西蒙·温彻斯特去年刚刚出版了李约瑟最新传记《热爱中国的人》。
他对李约瑟的评价是这样的:“李约瑟是一个搭建桥梁的人。在李约瑟出现之前,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是不屑一顾的,但李约瑟建立了足够的桥梁,使得西方对中国的态度从不屑变为敬畏和尊敬”。
1995年,94岁的李约瑟去世。曾和老年时期的李约瑟共事的古兰教授讲述了同事们印象中的李约瑟。他说:“大家觉得他性格有两种力量,他是那种能让人对他产生巨大的忠诚和热爱的人,因为他热情友好,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对自己的工作完全投入的人,如果你真的要对他表示忠诚,你也要对他的工作有所帮助。
向所有的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一样,你可以说他有点冷酷无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究工作中,甚至拒绝授课,因为他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服务于他的研究和写作”。
古兰还形象地比喻说,如果你要是挡他的路,高大的李约瑟会用力把你推开。最后,古兰教授再次强调了李约瑟对中国的友好。他说:“我觉得他(李约瑟)在当时经历战争的中国为了工作常常不顾个人安危,经历了很多艰辛,有时甚至是他前脚才离开几个小时,日军就赶到了。
之后他用毕生的精力搞研究,努力把他了解的中国介绍给世界,最终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和世界关系更密切。如果这还不是对中国的友好,那就不知道什么是友好了”。 这就是李约瑟,世界上第一个为中国古代科技树碑立传、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四海的人,一个对科学无比执着的中国人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