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产业政策 工业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2014年11月18日—20日在杭州余杭召开的“2014全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工业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发表了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新常态的认识
从12年以来我们的工业增速跟11年相比明显的回落,特别是今年8月份我们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只有6.9%,到了9月份略有提高8%,到10月份又回落到7.7%,所以从这个图来看,后面这三年这个增速基本上都是在比较低于这样一个水平,相较2011年来看这个增速明显回落,不光是工业增速,很多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很多指标都有这样一个特征。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到中高速增长这样一个阶段,即使我们中高速增长从国际上来看我们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比较高,但是同时我们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比较大,我想从经济增长当中我们现在碰到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投资增速回落的速度过快,可能是目前经济生活当中面临最大的挑战,包括我们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只有不到14%这样一个增速,这个图是给出来,这几大投资领域当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情况,倒数第二条线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到今年的10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只有13.
5%。
中国经济结构的阶段性特征
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也样一个角度来看,第一个方面问题就是中期长的驱动力量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换时期,经济增速的回落背后实际我们讲双转换,就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和比较优势双转换,那么驱动力量当中其中有一个工业化的问题,那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这个阶段性特征就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处再一个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转变,中后期,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进入到后期阶段,我们用四个指标来分析和判断工业化的不同阶段,第一个是人均GDP和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对应关系,第二个指标是三次产业的比例,第三是就业结构,第四是城镇化水平,从这个表当中就是阴影部分讲到中国目前的情况是落在这些阴影所标识区域当中,总体上来看,我们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
那么中后期意味着两个东西,第一从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来看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工业化中期,我记得我们在十几年前2002年,当时有一个研究成果,就是中国进入到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同时也警示这样一种阶段对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是异常巨大的,那么尽管当时的言论受到一定的争议,特别是有人讲,你做这样一个判断会诱导地方政府不计条件发展重化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等,这样一种重工业,我想我只是从大国经济体,经济结构演进的内在规律来分析这样一个现象,得出也样一个结论,但是同时也给予提醒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一个结论不幸被言中了,我们有长达十年左右的重化工业高增长的时期,重工业所占的比重在工业增加值当中占到了70%,这和联邦德国当时72%的比例,日本将近70%的比例极为相近,那么这些重化工业成为拉动工作经济增长,高增长行业,同时还带动了一批高增长产业群,那么这样一种增长格局现在是不复存在,重化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不仅不存在,而且还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今年前三个季度,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五大的行业,大概增长从实物量来看有的2%点,有的4%点这样一个比率,远低于工业增速,那么这样一种增长格局不存在,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多年进程当中,基本上会出现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高增长产业群,这样一种增长格局,唯一只是结构主义者,它会出现不同增长的产业群,拉动中国经济一轮一轮的高增长,一看经济景气周期和高增长产业的出现有很鲜明的对应关系,那么新的高增长产业,高增长产业群是什么?这可能是引发我们重要思考的一个点,从工业化进入到后期阶段,先行工业国家经验来看基本上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装备制造业比重开始提升,特别是一会我还要讲到我们比较优势,转换的时期,劳动力成本的成长,出现机器替代劳动的趋势,高附加值加工组装业也会在这样一个阶段呈现较快增长的一个格局,所以从自身它的产业演进的规律来看,当然我还不考虑新的技术,一会我再讲新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先行工业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的组装业可能是进入到往中后期走这样一个时期,最重要的结构演进的方向。
在中期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投入或者靠投资来拉动,而后期就转到技术进步上来,就是到工业化的后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因素是在于技术精炼,主导的产业像加工组装业,装备制造业,这可能是这个阶段重要的特征。
如果说我们在倡导技术进步,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多年前就在倡导,我认为当时经济系统内生并没有产生对技术进步的内在需求,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说倒逼机制已经形成了,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处在一个比较优势的转换期,大家都感受的到,各位企业家们都感受到的,劳动力成本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主要是两个拐点集中所造成的,第一个拐点是刘易斯拐点,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普通劳动者出现短缺,工资上涨,持续的上涨,快速的,持续的上涨称之为刘易斯拐点,按照这样一个定义,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的时间是在2004年,10年前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当然这个结论也有一定的争议,第二个拐点是人口红利拐点,所谓人口红利拐点是指人口的抚养力降到最低,随之要出现翘尾,这叫人口红利拐点,2012年出现了人口红利拐点,关键的问题在于两者相距只有8年,而日本两个拐点相差时间是30年,韩国相差40年,如果说东亚国家在经济高涨的时期同样出现劳动力短缺,工资持续上涨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所出现的问题是两个拐点过于集中,使我们的问题更加严峻,今年6月份,波斯顿咨询公司和麦肯锡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一个世界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这个指数涵盖了四个方面的成本,工资,劳动生产力,能源成本和汇率,那么以美国作为2004年作为100作为一个基数,2004年,2014年就是10年之后美国制造业的成本指数未并,特别是美国的能源成本大家知道由于页岩气革命,使其能源成本很低,比如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是中国进口LNT价格的,大家想一想七分之一,是七分之一,美国50个州的电价平均下来比我们低,工业电价比我们低,我们大概六毛八左右,美国不到六毛钱折合人民币的话,五毛多钱。
那么中国,我们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04年是86,14年是96,10年我们长了10个点,跟美国的差距只有4个点,制造业成本竞争力跟美国的差距明显的缩小,那么我们从统计数据上,我们从实际工作当中都会感受的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已经连续4年下降,我们的比较优势我想处在非常重要的转换时期,那么我们再看一个国家就是德国,德国是04年是117,到14年长到121,它跟美国在制造业成本上来讲成本还是偏高,德国是在信息技术上想办法,想创造新的制造业竞争优势,那么我们要靠技术进步,刚才谈到工业化转入到中后期,特别是后期的特征要靠技术进步来拉动经济增长,那么我们就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少,那么这个图显示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我们用一个综合性指标叫TFP全要素生产率来分析,波动性很大,特别是从08年以后,我们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下降的态势,甚至在个别的年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出现负增长。
那么意味着我们经济增长靠投资,我们从要素的角度实现经济增长,叫三大要素,劳动力的贡献我们出现负数的负增长,除非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我们叫人力资本。第二个贡献是资本的贡献,第三个是技术进步的贡献,或者叫广义进步的贡献,刚才在分析广义技术进步的贡献的时候,大家看明显下降,个别年份负增长,那么也就意味这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靠资本的东西,那么我们再来分析资本供应线的当中它的问题再哪,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投资效率是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就是用一个综合性指标来衡量,叫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或者我们给它倒过来讲,每实现一块钱的GDP需要多少钱的增长资本,这个增长是非常形式的,95年大概是需要一块钱增量资本来实现一块钱的GDP增长,到2000年增长到了2.
4,到2010年是4块钱,2012年我们又测算了4.2,就是4块多钱的增量资本,还不是固定资产投资,把折旧刨出去,4块多钱的增量资本产生一块多钱的GDP,所以这个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非常之重要,但是我们的投资效力在明显的下降,刚才我讲了一个新常态的时候,看到我们的现在的问题是投资增速下降,下降的太快,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度太强,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投资效率下降的情况是非常之明显的,也就意味者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它的拉动效果是明显的下降的,成本是提高的,但另一个方面是在金融和财政领域积累风险,所以这条路子走不下去,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不讲,因为今天主要还是讲新兴产业的问题,我们这个司在负责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今年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压力很大,可喜的是在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基本上有把握完成今年化解过剩的目标。
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
国际上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法,3年前就开始提了这些论调,代表性观点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未来学者叫里夫金,他出一本书叫第三次工业革命,我曾经去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的时候,跟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他讲三次工业革命,就是工业革命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经历了前两次,现在正在孕育第三次,三次工业革命相同点都是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第一次能源技术是蒸汽机,信息技术是那些传统的媒体,报纸杂志,两者结合起来构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器化,随后又出现了内燃机,就是汽车设备。信息技术是电视,无线电通讯等,第三次工业革命他认为是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又讲了五大支柱。
另外一种观点是麦基里在2012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的一篇封面文章,在全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他分析问题的线索是从生产方式的革命的角度来分析的,他认为已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为标记,机器替代手工,典型的行业是纺织机械,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生产,大规模流水线来替代作坊式,第一次是替代手工,第二次是替代作坊,典型的行业是汽车,福特的汽车生产线,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核心是数字化制造,新软件,新工艺,机器人和网络服务正在逐渐普及,大规模个性化生产,分散式就近生产,将成为重要的特征,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将终结。
前一段时间小米的总裁雷军到工信部讲了一下小米手机,创业3年,400亿的销售,每个星期周二十几分钟销售一空,现在在印度也引起了轰动,同样投放到市场十几分钟整个产品销售一空,他讲一个概念,他有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参与到他的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当中,这个市场人员,开发人员每推出一种新的产品,他就要给粉丝团,这些粉丝们是真正热爱小米手机,从你的产品外观设计到功能设计提出了大量的改进意见,他依据这样一些粉丝提出的改进意见来改进他的产品投放到市场,来确保每一款新产品都能获得很好的市场成功,这样的一些消费者,在国际上,有一本书大家可以看叫创科,创造的创,他已经是一个产品开发的深度者,不像是向普通的消费者一样被动的消费者和接收者,那么通过这三方面的互联德国人要干什么呢?他说他要做三件事,第一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个效率他说有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是经济效益,另外一个是能源和资源效率,实现绿色生态,就是德国的成本竞争力指数比美国高很多,他通过这样一种来提高产品制造业的竞争力,第二件要做的事及时性,及时的供应对市场需求做出开放的反映,第三个叫灵活性,提供个性化的产品。
那么这样一种变化,就使得我们的生产制造由传统大批量集中形式的生产专项生产系统的智能化的,生产组织的网络化和加工制造的个性化。
3D打印的全球市场规模不大,主要是三个方面原因,第一个方面原因3D打印成本高,第二是材料。第三3D打印目前加工的精细度有些不足。
电子核心基础产业
电子核心基础产业,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集成电路,高性能集成电路。第二个核心技术产业新一代产业显示技术。第二个方面需求侧的创新是非常之重要,我们从政策设计来看,我们更多的是去需求侧的创新激励。第三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导致现行体制的不适应。
三个创新很重要,对应着三个问题,也就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三道防线,无论是企业,对于政府而言,我们都要着力推进三个创新。(根据文字材料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