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盘点:曾经被嘘的电影大师们【组图】
1、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
今年戛纳电影节的海报就是致敬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但是其实安东尼奥尼曾经在戛纳电影节上是被嘘的常客,他的作品往往过于关注人的精神状态而忽略了情节和背景。1960年的《奇遇》,1967年的《放大》都因为沉闷、费解而招致嘘声。但两个片子最终都获了奖。《奇遇》被授予评委会特别奖,《放大》则获得了金棕榈大奖。由此可见戛纳的包容性,也正是因为它的包容,才给了许多光怪陆离的电影一个生存的空间。
2、玛格丽特·杜拉斯
杜拉斯作为作家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一定不会陌生。《情人》等著作早就让她在文坛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导演杜拉斯在观众眼里可不太受待见。1967年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卡车》在戛纳放映时,开场刚5分钟时就引起议论,很多人问:“这是电影吗?”整部电影都是固定的画面,只有两个人的话外音,毫无情节和动作。
3、莫里斯·皮亚莱特
1987年凭借《在撒旦的阳光》赢得金棕榈大奖的导演莫里斯.皮亚莱特也遭到了嘘声。不过莫里斯.皮亚莱特对嘘他的观众说:“你不喜欢我就像我不喜欢你。”
《在撒旦的阳光》剧情:
1926年,在阿尔多瓦的一个小村庄里,16岁的穆谢特杀死了她的情人,尽管所有的人都认为死者是自杀身亡,但是少女感觉有必要将自己的罪行向村里的神甫多尼桑忏悔。多尼桑神甫尽管有老神甫莫努·赛格莱的热心指导,但他一直对自己的天职表示怀疑。他被当地人看作圣人,但他却认为自己看到了撒旦,他与穆谢特之间发生了怪异而不洁的关系,他想迫使穆谢特自杀。但此后不久,老神甫发现多尼桑在忏悔亭中死去…
4、托马斯·克雷
2005年年轻导演托马斯.克雷的处女作《少年罗伯特·卡迈克尔之狂喜》过度的暴力和逼真的强暴场面恶心了大批观众和影评人,放映途中许多人直接退场抗议。托马斯却坚持自己表现的正是伊拉克和波斯尼亚普遍存在的现象。
《少年罗伯特·卡迈克尔之狂喜》剧情:
本片是年轻导演托马斯·克雷的处女作。故事以伊战为背景,讲述一个英国海滨小镇上一伙堕落少年沉溺于毒品、暴力,他们闯进了一个厨师的家,对其残暴殴打致死,然后集体强暴他的妻子,场面逼真让人作呕。而在另一个场景里,少年们在厅外吸毒,而另一伙少年则在隔壁房间里对一个女孩施暴,过程虽没有直接拍摄,但是通过照片的方式详细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