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版格林童话内容不堪入目被下架【图】

2018-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日前看到新华书店公开出售色情版格林童话的消息,这本<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你没读过的初版原型>,打着原版格林童话的旗号,实际上是翻译了日本人桐生操改编或者叫重新演绎的版本.从版权上,已经可以算是剽窃.从道德上说,也对有机会读到这本书的少年儿童的毒害.出版社的辩解是翻译者用了日本出版的所谓<初版格林童话>,但是经翻查,这个日本版书并没有这本书所说到的色情情节.况且,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打着原版的旗号,却并不正经地去翻译原版德文著作,而选择二手的版本.这种明显的错误,已经不能算是无心之

日前看到新华书店公开出售色情版格林童话的消息,这本《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你没读过的初版原型》,打着原版格林童话的旗号,实际上是翻译了日本人桐生操改编或者叫重新演绎的版本。从版权上,已经可以算是剽窃。从道德上说,也对有机会读到这本书的少年儿童的毒害。出版社的辩解是翻译者用了日本出版的所谓《初版格林童话》,但是经翻查,这个日本版书并没有这本书所说到的色情情节。况且,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打着原版的旗号,却并不正经地去翻译原版德文著作,而选择二手的版本。这种明显的错误,已经不能算是无心之失,只能归为下等的商业噱头。新华书店,友谊出版公司,以及翻译者,实在令人失望。

这本“初版”是冒牌货已经是定论,但是在众多网友的回复中,还能看到原版《格林童话》本身就是色情童话之类的说法,而这种说法还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同。于是我特异翻查了一下相关的研究,看看初版的《格林童话》到底是怎样一本书,以厘清所有的误解。

《格林童话》原名《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 und Hausmärchen),是德国的格林兄弟——雅克布·格林和威廉·格林(Jacob & Wilhelm Grimm)——在十九世纪初通过收集主要流传于德语地区的童话,通过改编,汇编成册。在1812年初版了第一版的第一卷,1814年出版了第一版第二卷。这就是格林童话的初版。在1819年,两卷都出了第二版,在1822年,更加出版了第三卷。于是这三卷构成了第二版。之后在1837到1857年,陆续出版了第三到七版,这些版本把三卷重新编排成两卷,而且不断地增加和删减篇目,相同的篇目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写,直到1857年的第七版才稳定下来,总共有211个故事。第七版也是广泛流传的版本。

格林兄弟所收集的童话素材,是流行在德国乃至欧洲一带的故事和传奇。正如中国的神话和评书有着多种不同的版本一样,格林童话的素材也有众多的版本,这些版本并不仅仅在德国有,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有流传。一些素材是完全采集自民间的口头流传,也有一些已经经过了别的不同作家的处理。有了这么多的版本,出现良莠不齐等等的差异是意料中事。而格林兄弟的工作,首先是把它们收集挑选,其次是改写,以适合儿童阅读。这就是在1812年和1814年格林兄弟出版了初版《格林童话》后还多次增删和改编的原因。

不可否认,一些素材的在某些地区流传的版本,确实含有现在看起来的色情成分。很多网上的文章,包括一些英文的文章所指的《格林童话》的色情性事实上指这些素材。就是但是从我以上对《格林童话》版本来源的介绍可以看到,我们所说的初版《格林童话》,只能是1812年和1814年的第一版,勉强也可以算上1822年的第二版第三卷。原因很简单,更早之前流传欧洲的格林童话的素材,不但版本众多,不但只能称为素材,更重要的是和格林兄弟毫无关系。如果不承认这点,把一些含有色情成分的原始版本安在了格林兄弟的头上,只能说是对格林兄弟所付出的巨大改编努力的一种不尊重。

那么格林兄弟的初版《格林童话》有没有色情的成分呢?这视乎我们用什么观点去看。用我们成人的观点看,可谓纯之又纯。如果以儿童的观点去看,那么确实有一些是不适宜的。关于《格林童话》的各种研究多如牛毛,最著名的是哈佛大学德语文学系女教授塔塔(maria Tatar)所写的《真实的格林童话》一书(The Hard facts of the Grimms’ Fairy Tales)一书,另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书是James McGlathery写的《格林童话批评史》(Grimms’ Fairy Tales: A History of Criticism on a Popular Classic)。这两本书可谓英语世界关于《格林童话》的权威性著作。从这两本书看到,尽管文学批评家以挑剔的眼光评论《格林童话》(包括初版)。但是,其有关色情方面的指责对于我们说来都是小儿科的。

比如,最著名的一个从色情角度批判第一版《格林童话》的例子就是《莴苣姑娘》(Rapunzel)。莴苣姑娘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对渴望孩子的夫妇住在巫婆的旁边。妻子非常想吃巫婆花园里的莴苣,于是丈夫就冒着危险去偷。被巫婆发现后,丈夫被迫答应把妻子生下的孩子让巫婆带走。他们的女婴出生后,巫婆就带走了她,名叫莴苣姑娘(Rapunzel),她长着一头长长的金色头发。巫婆把莴苣姑娘关在一个城堡中。每当巫婆找她的时候,就会叫她把长头发落下来,自己拉着头发攀上城堡。后来,一个王子被姑娘的歌声吸引,爱上了莴苣姑娘。于是他就用同样的方式每天都攀上城堡和姑娘相会。最后巫婆发现了这个秘密,就把莴苣姑娘扔到荒山野岭,把王子的眼睛弄瞎,让他到处流浪。直到一天,王子听到了莴苣姑娘的歌声,找到了莴苣姑娘,她的泪水治好了他的眼睛,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第一版的色情成分(如果算色情的话)在于巫婆是如何发现了莴苣姑娘和王子的关系的。第一版中,天真的莴苣姑娘问巫婆,为什么自己的衣服变得紧了,不合身了,原来是莴苣姑娘怀孕了。而在后来莴苣姑娘被扔到荒山野岭之后,提到她生了一对龙凤胎。

在后来的版本中,怀孕的情节被删掉。巫婆发现王子的事的原因是,莴苣姑娘失言问了一句,(把你拉上来时)你的重量怎么比别人的轻。而双胞胎的情节自然也没有了。

这就是第一版中和“色情”两字最沾边的情节。这算是色情吗?在我看来完全算不上。对于小朋友来说可能有点不合适,因为提及了怀孕的事。于是格林兄弟就在后来的版本中把这个情节改掉了。事实上,初版《格林童话》中绝大部分和“色情” 拉上关系的都是有关怀孕的情节。初版中有一篇叫做《矮子汉斯》(Hans Dumm)中汉斯有通过意念使人怀孕的能力,这种意念性的东西,怎么也和色情描写拉不上关系。即便如此,这篇在后来的版本中被剔除了。

另外一种和色情有关的就是婚前性关系的性暗示,格林兄弟也是极力避免的。在《青蛙王子》的原始手稿中,公主把青蛙扔到了墙角后,青蛙弹回床上,变成王子,睡到了公主的床上,而公主就在他身边躺下来。就是这段看起来不痛不痒的性暗示,格林兄弟在第一版中就已经改写了,变成:青蛙变成王子之后,两人就平静地睡去。这就是在初版中的所谓“色情”描写!即便如此,在第二版中,这段更加改写成青蛙变成王子后,公主就和他结婚。完全去掉了任何的性暗示。

从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初版《格林童话》,如果说有一些涉及性方面的儿童不适合的内容是言之成理的话,把它斥为色情童话就完全是夸大其辞了。

当然,初版的《格林童话》不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比“色情”更加严重得多,这就是暴力、乱伦和家庭冲突的内容。暴力的内容在以后版本的修订中不断减少,比如王后要吃公主的肝脏变成王后要看到公主的心(白雪公主)。家庭冲突的内容也适当修改使得更为合理,比如在众多的地方把亲生母女的冲突改为继母和女儿的冲突(白雪公主,灰姑娘)。而乱伦的内容在以后的版本中,也尽量避免。可是由于一些乱伦和暴力正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所以也不能从根本上避免。

《格林童话》,特别是初版,为什么有这些令人不安的东西呢?首先,从来源来说,古时候民间和现代对于暴力概念的忍耐力和我们相当不同,特别在于这些童话式的故事上,为了吓唬小孩子和增强故事吸引力,一个巫婆把小孩子的心肝挖出来吃,在当时是可以接受的,这在欧洲童话故事中是非常常见的,在初版《格林童话》中也不例外。而乱伦的描写,在欧洲有悠久的历史,或许可以看成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格林童话基于民间故事,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影响。更加重要的是,初版的《格林童话》初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销量,格林兄弟的愿望只是抱着保存德国文化遗产的角度去整理这些童话,并不在意版费等金钱上的利益。因此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按照保留原有情节的原则处理。可是第一版出版之后,反应非常热烈,于是在出版商的要求下,也处于对儿童的负责,格林兄弟才继续大规模润色和改编。这样才有了1857年的版本。

说到暴力和乱伦,其实中国古代神话和小说中也非常常见。比如在神话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一对兄妹,正是这对兄妹的乱伦,繁衍了人类。又比如《西游记》挖心下油锅的情节并不少见,《水浒传》中,挖心,吃人肉,把小孩子劈成两半之类的情节不绝于书。在中国,这两本书虽然不专门给小朋友阅读,但是小朋友却从来都是重要的听众和读者。可见,如果用现在的眼光,衡量当时的著作,就会有相当大的偏差。

论坛上一片讨伐之声——

“几年前在网上看到过,没想到出书了。”

“连小孩子的读物都不放过,你们这些人还有良知吗?”

“童话故事本来就是美好的,没必要去寻找所谓的原版故事,哪怕原版真的很黄很暴力!童话故事不都是人类向往美好未来的缩影吗?所以就算是‘暴力版’的格林童话果真存在,那也只是作为专业研究用,没必要发行到市场上,而且是儿童出版物的市场。发行书号的出版商也要好好反省下,为了博得眼球和炒作,拿着这种暴力黄色的噱头来吸引低级趣味的人群!”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情色版格林童话”在中国已被不同出版社出了10年,可以从论坛和读者来电中体会到这个版本威力——不少在网上流传的学术论据都被重新翻出来,这些学术论据,加上那些带着情色内容的故事,倒是完完整整地,拼凑出了桐生操的原著,包括序言、分析在内的全文内容。

国内首位德文原版翻译者

发来邮件希望“肃清流毒”

新中国成立后,首位格林童话德文原版的翻译者、曾在四川大学外语学院任教的杨武能教授,当属《格林童话》翻译界的权威,记者这几天也一直在寻找这位直接翻译德文原版格林童话的德语专家,希望能向他再度求证一些关于格林童话的事。

杨教授本在四川大学任教,记者联系了川大多个部门,被告知杨教授已退休,经常在德国,暂时无法联系。

记者又找到出版其翻译的《格林童话》的中国城市出版社,通过该书的责编谢老师,终于向杨教授发去了求助邮件。

当谢编辑听说记者是为这个事去做求证时,他说了句,这个是“伪本”。

“‘中国友谊版’在CIP数据中注明的翻译来源:格林兄弟所著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你没读过的初版原型》,别说找不到,事实上在德国没出过这本书。”谢责编说,“这就好像现在的《金瓶梅》,有好多这样那样的版本,号称‘原本’或未删节本什么的,其实《金瓶梅》的原本早就找不到了,都是后人加工的。”他说。

昨天傍晚,记者终于收到了来自杨武能的邮件回复,他表示,记者所提及的“情色版”格林童话都不是他曾经翻译过的德文原版《格林童话》。

“希望你抓住这个问题大做文章,引起社会和管理部门的重视,肃清流毒,严惩唯利是图的贩黄售黄者。——再谈。祝好!”

署名“格林兄弟”

可以节省一大笔版税?

既然“情色版格林童话”作者本身就另有其人,且国内出版商也对其内容趋之若鹜,“引用”十年,为何不直接堂堂正正向作者购买版权引进,而要冠以“格林兄弟”为作者呢?

“其实桐生操的作品,如果不作为儿童书,我个人觉得尺度上也并非在国内不能出版,我也不明白那些人非要把作者改成格林兄弟,标榜‘初版’,这一改,造成的谬误是很大的。”先前向记者投递各类格林版本证据的那名业内人士分析了三种可能。

依据版权法的相关规定,作者的作品在其过世50年后(共同作品应以共同作者中最后去世的作者为准),将成为无需支付版权费用的“公版”,格林兄弟俩已经过世了150多年,自然不用再支付版权费了。所以套用别的作家的内容,冠以“格林兄弟”,掩人耳目,自然省却了大笔钱财。

其次,桐生操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面世才10多年,而且在日本是首屈一指的畅销读物,如果直接向桐生操购买版权,可能要支付相当一笔版权费。再者,桐生操《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不是面向儿童的读物,其中有大量情色描写,在中国能否顺利出版,需要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