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警惕6种疾病 小寒养生要这样做

2018-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月5日是小寒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从字面上来说,大寒好像比小寒要冷,但实际上,小寒却比大寒冷,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俗话说"冷在三九",而"小寒"大部分时间正处三九之中,相对而言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所以外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各种疾病"乘虚而入".那么,小寒节气需要预防哪些疾病呢? 隆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

1月5日是小寒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从字面上来说,大寒好像比小寒要冷,但实际上,小寒却比大寒冷,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俗话说“冷在三九”,而“小寒”大部分时间正处三九之中,相对而言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所以外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各种疾病“乘虚而入”。那么,小寒节气需要预防哪些疾病呢?

隆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冬季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呼吸系统疾病受天气影响最大。寒潮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道坎。低温使得呼吸的局部温度很低,毛细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的纤毛活动减慢,气管排出细菌的功能减弱,同时由于干燥,呼吸道黏膜弹性减少,免疫力下降,排泄异物的功能减退,导致细菌及病毒在呼吸道生长。

预防措施:冬季预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增强自身免疫力,适应环境,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白天要适当开窗通风,但要注意不要站在风口。一般感冒咳嗽的患者不及时治疗或不注意采取保暖措施,病情加重后会诱发支气管炎。

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加之天冷人们活动减少,血流速度慢,而食物中的油脂较多,这些都是中风高发的原因。

预防措施:首先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原发病的治疗,注意及时发现先兆症状,如突发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遇此症状应速送医院诊疗。其次注意饮食清淡,减少高脂高盐饮食,服用一些如活血化瘀、滋补肝肾、滋阴潜阳的中药或中成药,具体可待医生辨证后选定。

感冒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说起来该症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寒冬季节,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防止感冒发生。

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

由于现在很多人都呆在空调房里,一出门,皮肤突然收到刺激,有些敏感体质就会出现不适,全身出现发痒和起风团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寒冷性荨麻疹”。寒冬季节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亦可选用养血益气、润肤止痒的中药治疗,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及枸杞地黄丸等。

1、衣:起居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食:忌食生冷辛辣

冬天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这个时候吃容易直接刺激胃部,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同样,辛辣的食物一样具有强刺激性,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黄医师提醒居民,除了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外,还需要规律进食,特别是老年居民,饮食上一定要多注重肠胃的保护,大鱼大肉这些“硬菜”要少吃,可以多吃些软糯的粥面等,在饮食制作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法,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

3、住:开窗通风有讲究

小寒时节开窗应避开昼夜两个污染高峰,以上午9:00~11:00或下午2:00~4:00为佳,因为这两个时段内,气温已经升高,有害气体已经散去,开窗换气效果较好。黄医师还提醒大家,其实晚上开窗更科学,一是避开了日间汽车尾气、工厂生产的空气污染;二是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利于睡眠;三是能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但临睡前应及时关窗,以免诱发感冒。

4、行:运动宜在日出后

小寒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