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三沙 黄胄先生与西沙海战

2017-07-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被尘封40年的绘画展    2013年9月28日,为庆祝炎黄艺术馆创建22周年,该馆隆重举办"被尘封的记忆--黄胄与南

——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被尘封40年的绘画展

    2013年9月28日,为庆祝炎黄艺术馆创建22周年,该馆隆重举办“被尘封的记忆——黄胄与南海(2013-9-28至2013-10-13)”专题绘画作品展。

    黄先生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一生喜爱描绘西北边域风土人情,以《洪荒风雪图》、《巡逻图》、《《百驴图》传世。中南海、钓鱼台、人民大会堂珍藏有他二百多幅绘画作品。但了解他与南海联系的人实在不多。

其实,黄先生对南海也很了解,他3次到海南写生,其中于1974年1月赴西沙群岛时正赶上西沙海战爆发,他是第一时间赶到战区的国家级大艺术家,曾亲眼目睹了收复永乐群岛领土的夺岛作战。自1974年1月16日启程至31日结束,他在西沙战地写生15天。

自1973年秋至1974年夏,他在海南岛写生长达半年多。这段时间他创作出丰富的速写作品,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军人、民兵、渔民、知青和黎族群众的可亲神态,为那时照片不多的祖国南海留下了动人的形象和难忘的色彩。

    据原282号猎潜艇航海长、亲身经历了西沙海战的专题作家王昌泰回忆,“北京军事博物馆著名国画家黄胄,是西沙海战中第一个深入西沙前线舰艇部队采访的画家。1974年1月16日,他乘271艇从海南岛来到西沙永兴岛写生,1月20日晨,又乘海军鱼雷快艇到达永乐群岛,参加收复三岛的拍摄工作。

黄胄同志的夫人郑闻慧老师告诉笔者,在我军收复甘泉、珊瑚、金银三岛的战斗中,黄胄用自己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战斗场面照片,全部提供给广州军区使用。

西沙海指转移至282号猎潜艇,黄胄也随魏鸣森副司令员来到了282艇。那时部队巡逻任务很重,海上情况十分复杂。他穿着没戴领章的陆军冬服,与海军官兵们同吃同住同巡逻,与官兵们喜乐同俱,忧患同担,给282艇的官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原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张予三少将回忆,西沙海战结束后,他到前线部队调研,在海南岛万宁县兴隆华侨农场,亲眼看到黄胄同志还在作海军官兵和渔民、民兵英勇杀敌的画。

当时黄胄同志遭受“四人帮”迫害,身处逆境,但他悄悄告别了妻儿,毅然来到西沙前线,拿起画笔,热情地讴歌保卫祖国海疆的人民子弟兵和民兵,充分体现了黄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黄胄夫人郑闻慧老师至今仍保存着黄胄同志在西沙的画作,以表示对已故的黄胄同志深深的敬意和怀念。”(摘自《最忆是西沙》)

    据艺术中国网介绍,在这场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的过程中,黄胄作为亲历者和观察者,冒着生命危险成为祖国第一个登上永兴岛即现在的“三沙市”的文艺工作者,并留下了大量的写生稿。这些作品不仅成为纪念这场伟大胜利的珍贵视觉记忆,而且完全体现出黄胄将“生活”视作“创作的唯一源泉”的艺术理念。这些迥异于黄胄“西北风情”的图像,成为黄胄艺术生涯中一个阶段的“里程碑”之作。

    炎黄艺术馆推出此次展览,一共展出了99件艺术精品,包括速写和国画。郑闻慧老师在会上介绍说:当时动荡的历史条件下,这批画作被军事博物馆的造反派以审查的名义没收。黄胄想通过这次深入生活之后,创作一批以此为基础的主题画的愿望,也因为创作任务的改变而无法实现。黄胄离开军队的时候,虽然重新获得了这批画,却不得不写上“三十年之后再观的”的字样,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由此而被迫封存。

    如今,这段封存的历史在北京炎黄艺术馆被重新打开,黄胄以西沙永乐群岛自卫反击战为主题的速写及中国画作品,在39年之后首次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对广大喜爱黄胄先生绘画作品的朋友和经历过西沙海战那段历史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欢度国庆的意外之喜。

    此次展览由炎黄艺术馆、黄胄美术基金会主办。展览举办时间为2013年9月28日至2013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