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李德毅兄弟院士及院士故居简介
李德仁、李德毅兄弟院士及院士故居简介
姜堰市溱潼镇,有着国家四A级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溱湖风景区,其间风景优美,有麋鹿穿梭期间,湖面宽广,湖心公园里还有几十条鳄鱼和一些娱乐设施,堪称世外桃源。
值得溱潼人自豪的,除去自然景观的得天独厚而外,还因为这里出尽天下的名人雅士,比如古之溱潼刘氏“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以及当代李德仁、李德毅兄弟院士,评论家王干、费振钟、吴义勤,小说家陆文夫、黄蓓佳、毕飞宇,稍远还有汪曾祺,清代的郑板桥,当代的“草圣”高二适……
其中所说当代李德仁、李德毅兄弟院士都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李德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江苏泰县人,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在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 -瓦特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前任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李德毅院士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获得 1985年IEEE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年度期刊最佳学术论文奖。他把关系数据模型映射成为谓词演算,证明了关系代数运算与逻辑推理中符号问题求解的对等性,发表的专著《A Prolog Database System》和《A Fuzzy Prolog Database》被广泛引用。
他创造的云模型用于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其论文在第14届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上获得杰出论文奖。云发生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将物理学方法用于认知科学的研究,创立了认知物理学理论,拓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李德毅院士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三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编技术丛书7本,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40余名。
李德毅院士曾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何梁何利奖。
李德仁,镇江丹徒人,1939年生于江苏泰县。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第Ⅲ、Ⅳ届委员会主席。
现任湖北省科协副主席,国务院第三届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中国图形图象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遥感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土地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北省测绘学会理事长。
李德仁教授于1985年提出用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来处理测量误差,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问题”。
该成果获1988年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最佳论文奖和“汉莎航空测量奖”。李德仁教授现从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其重点和贡献主要在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 GPS空中三角测量、测量系统可靠性和可区分性理论与方法、SPOT卫星像片解析处理、数字形态学及其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GIS理论、面向对象GIS软件Geostar,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动解译以及多媒体通信等方面。
获得国家及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全国优秀教材奖,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150余篇, 著书6部。培养硕士生50多名、博士生40多名。
本人博客首页固顶日志之中的照片,就是来自古镇溱潼著名的“院士故居”,这里是李氏兄弟曾经生活居住过的地方。
院士故居是一座建设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代民居,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的老屋蕴藏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沿着小径,步入莲亭,院内小池周围磊积着一块块形状各异的怪石,别具一格。跨过小型拱桥,东西两侧屋内展示的是一位民间艺人黄先生的叶雕作品。
院士故居正厅上方高悬的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褒赠给院士曾祖父李贞发的“孝德永彰”匾额。“孝德永彰”四字既充分赞扬了李贞发个人的精神品德,更体现了李氏家族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厅内还悬挂着多位从溱潼走出去,至今已在各行各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名人画像。
据网友溱潼翁三先生介绍,在存列院士家训的厅房正侧,有一红木烫金落地屏,正背两面有院士之母亲笔手书七律和五言律诗各一帖。诗文如下:
孝德永彰烟没没,故里乡亲乐求索。
旧宅重现光和热,权乃家乡好策略。
中华腾飞群芳舞,院士兴邦皆手足。
传承博导三千行,论坛经释万刃琢。
莫道溱潼湖水浅,润笔竟书好学术。
——酉年五月华淑惠50年归故里省亲赋
《致友人乐平先生》乙酉年小满 淑惠书
渺渺溱湖水,落收万点银。
渔家垂金波,九龙逐紫潼。
蒿蒿青茅美,稹浑自在澄,
凭舟倚天唱,潇潇五气仙。
公元二00五年华淑惠时年八十有六,桃春三月携子还乡,
三子德礼故里抒怀之作<九龙五气润溱潼>乙酉年 端午 淑惠书
庭院里的葡萄架是李德仁院士幼时所植的葡萄,如今时节,粗大的主干上,无数细枝弯弯曲曲,自然攀伸,伸向无限广阔的天空。不禁让人想起它的葱郁样子:牵挂的藤蔓正是院士不断的乡情,累累的硕果是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无私奉献。树高千丈离不了根本,院士的成长离不开故土的培育。
旧居堂屋是弟兄院士祖辈们的形象。
“爱我中华 兴我家邦 少小勤学 车胤孙康 弦歌雅乐 翰墨传香 尊师益友 孝德永彰 和亲睦邻 扶幼尊长 敬德修业 发奋图强 女工针筚 贤淑贤良 师书共读 兰桂齐芳 扶贫济困 造福一方 克勤克俭 家道隆昌”
——这是李氏家族世代传承的家训,充分体观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李氏弟兄就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可谓书香门第,家德家声,源远流长。
李氏家族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善于接受新的世界潮流。19世纪初,他们除经营李卫记陆陈粮行、钜泰钱庄、通济当典、肇泰油坊、堆栈外,还在苏中地区较早地创办邮电、电力实业,筹办了养正小学、贫民工艺厂等社会事业。
李家还与无锡荣氏家族、著名实业家张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用现在的热门话说,就是“招商引资”。旧居的西房就是荣德生先生当年下榻之处。当年荣氏集团为发展溱潼一方经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民国九年溱潼陆陈公所全体同仁赠给无锡荣氏集团“荣德兴邦”的匾额。它既表达了乡人的感激之情,又见证了地方发展历史中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