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刘建民 对话贵州黔南州副州长刘建民

2017-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3月19日讯:2015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发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3月19日讯:2015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发挥好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为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和谐文明方面做更有力的支撑,成为对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目标的检验。政府工作报告当下,旅游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拐点,旅游业正成为撬动多行业的新杠杆,中国的旅游业将迎来新价值时代。

贵州是旅游大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旅游资源更是独具特色。在今年黔南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旅游产业被提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这代表了黔南州委、州政府对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重视,也预示着黔南经济结构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

“旅游产业这一新兴无污染的产业,将成为黔南经济举足轻重的一部分。”黔南州副州长刘建民说。

近年来,黔南州旅游发展带来的综合性效果明显,提升黔南州形象,统筹黔南州城乡,创新生态文化资源,三产带动一产、二产,扶贫走出新路。

黔南州,地处贵州中南部。黔南山青峰奇、风光绚丽,享有“地球上喀斯特地区独一无二的绿色宝库”的盛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黔南奇特的地形地貌,保存完好的植被,不仅给广袤的大山披上绿装,而且馈赠予黔南人民天然氧吧。黔南州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历史文化也源远流长,文化沉淀厚重,民族文化、革命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在这里有机地融于一体。

刘建民介绍,整个黔南州境内居住着37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多姿多彩。黔南州历史底蕴深厚,从建州发展到今天,历经数百年时间,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战略布局、投入与挖掘,一二三产已经形成了有效统一,密集、富集的高品位旅游资源,注定了黔南旅游发展是后劲十足的。

在黔南,处处是风景,县县是公园。贵州南大门苗岭一带有世界自然遗产--荔波,有世界同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是一座罕见的生物基因库,称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以水书为代表的水族文化独一无二;黔南州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等37个少数民族;平塘即将建成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可以在天文小镇里探寻来自遥远宇宙的讯息……

2014年黔南州旅游发展可圈可点,亮点纷呈。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性收入都增长了30%以上。刘建民透露,黔南州旅游热度不断上升,尤其是实现县县通高速之后,自驾游在2014年春节期间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高铁时代的到来,快旅慢游的目标即将实现,这将大幅提升黔南的旅游经济效益。他预计,今年黔南州的旅游综合性收入将突破450亿。

刘建民:“要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编制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虽然2014年黔南州的旅游成绩喜人,但是刘建民形容黔南州旅游业仍然是“养在深闺人不知”。在刘建民眼里,黔南州旅游的发展方兴未艾,有着太多的可能。

黔南州在整个贵州是交通区位优势最好的地区。近几年,黔南州充分利用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天眼、天坑、天书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三都、荔波、罗甸、平塘为重点,以民族文化、喀斯特生态旅游、临港经济和天文科普旅游为支撑,着力打造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

刘建民指出,2015年,黔南州将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编制发展规划,以一年两届旅发大会为平台,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一是结合实施全省的“5 个100”工程,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和文化旅游园区,形成一批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国际国内知名旅游品牌。

二是重点发展面向珠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避暑休闲度假旅游,规划建设一批高品位的度假、休闲、娱乐、露营等景点,推出更加多元、形成更加丰富的旅游线路组合。

三是在推进系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喀斯特自然遗产地”、“国际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南方民族文化旅游区”、“国际休闲度假、山地户外运动与养生养老旅游基地”、“国际天文科普示范园区”等“五大名片”;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特色餐饮等产业,共建共推不同形式的旅游大联盟。

2014年12月26日,耗时6年建造的贵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行,“地无三里平”的黔南不再山高路远,这是一个值得黔南人铭记的日子,标志着黔南正式步入高铁时代,也意味着黔南同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将实现互联互通。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完善和开通,带来了巨大的游客量,也给黔南州的旅游发展发了一个信号,为此我们需要做超前的谋划和计划。”刘建民说,“在高铁时代,我觉得首先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都匀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国际化旅游城市,发展一批高水平的旅游项目。”

黔南州将结合发展逐渐普及流行的自驾游,加快建设都匀、龙里、贵定、三都、独山等汽车露营地和服务基地;聚力建设山地森林休闲、度假、养生设施和会展旅游设施,推进龙里中铁国际生态城建设,开发贵定音寨、好花红布依族等休闲度假基地,完善旅游服务,把惠水-龙里-贵定这一线建设成休闲度假避暑旅游地。

全州决心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以“泛都匀”经济圈为核心,以“三波罗平”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和“贵惠长龙”环贵阳经济带为南北两翼,实现核心重点突破、南北比翼齐飞的“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

“要把客人留下来,不仅需要好的自然资源,还要有好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黔南的人情之美。”刘建民说。

刘建民:“如果旅游是一条龙,那么文化就是那画龙点睛的‘睛’。失去文化的旅游,就失去了灵魂。”

近年来,黔南州文化建设好事连连、亮点多多。全州先后争取落实国家和省级文化文物、广播影视、非遗保护和新闻出版、版权管理、“扫黄打非”领域17类2227个项目,资金总量达13017万元。

与此同时,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整合成为黔南州发展旅游业的一大策略。

“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旅游是一条龙,那么文化就是那画龙点睛的‘睛’。失去文化的旅游,就失去了灵魂,是走不远的。”刘建民形象的比喻。

2014年,黔南州通过“爱家乡、晒家底”活动,对黔南州的文化进行了全面摸底,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重点打造精品文化。

刘建民表示,在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品牌方面,借鉴《黔上听香》、《突破乌江》、《近距离击杀》、《追恋》、《跺月亮》等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经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投资融资为纽带,整合旅游演艺资源,促进演出单位、演出场所、旅游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培育旅游演出市场,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在大众文化方面,刘建民表示要重点完善大众文化的基础设施,例如农村文化馆、图书馆,城市博物馆、展览馆建设等等,积极推进文化要进乡镇、进学校、进机关。“只有真正形成了大众文化的基础,才会有精品文化的出现。”刘建民说。

刘建民提出,在深入挖掘利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要对黔南历史、民俗、和山水文化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开发,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寻求其与自然景观以及游客审美和情感需求的有效对接渠道,实现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的有机交融,促进传统旅游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转变。

2015年黔南州将整合全州旅游资源,计划把文化和旅游有机整合,通过一年举办两个县的旅游发展大会,提高领导旅游意识,推动旅游强县富民,完善黔南州12个县市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元素,并在此基础上着力研究“产学研康体情”新六要素。

“旅游是个朝阳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黔南州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旅游产业的引领作用,推进智慧旅游工作,通过信息化引发旅游发展战略、经营理念、运营方式和产业格局的全面变革,从产业供给链和过程形态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全面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真正让百姓不离土,不离乡,实现旅游强县富民。”刘建民强调。(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