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章的车 张静章家族:盯着地球仪赚老外的钱 七十七岁不老
▲年龄:77岁 / 籍贯:浙江省宁波市 / 职务:董事长 / 公司总部:宁波市 / 所属行业:机械制造业 / 持股比例:持有海天国际60.80%股权 / 股东地位:第一大股东
张静章,一名77岁的老人,对资本市场仍抱有一颗年轻的心。
据悉,海天集团旗下的海天国际早在2006年在港交所登陆上市。2013年年报显示,海天国际2013年营业收入为72.02亿元,同期增长13.59%;营业利润为12.97亿元,同期增长20.88%。截至7月4日,海天国际总市值达218.07亿元。
然而,野心不止于此。最近,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正积极谋求在A股上市,登陆板为上交所,中介机构有中信证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据海天精工招股书显示,张静章与钱耀恩、张剑鸣、张静来四人同为海天精工的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控股海天股份、海天天富间接持有海天精工84.30%股份,其中张静章与张剑鸣为父子关系。
而在高管中,亦有不少张静章的亲属,分别是张剑锋(张静章次子)、郭明光、刘建波(均为张静章女婿),他们对海天精工的合计持股比例为8.97%。
据悉,海天精工拟募资4.14亿元,主要用于“大连海天国华年产350台数控机床项目”、“宁波海天精工工程研究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3个项目。
目前,海天精工全资子公司有大连精工、大连国华、精工香港,另持有海天奥林90%股权。
海天集团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
据张静章回忆,当年毛主席号召农村公社要发展为为农业服务的集体工业,“我们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设立了江南农机厂,就是今天海天集团的前身。那时,海天还只是一个安家在破庙里的小五金厂,我们所有流动资金只有100元,我当时从江南公社接手四台锈迹斑斑、缺胳膊少腿的仪表库床。从废墟堆里挖石板,拼凑工作台;从废品堆里捡来废弃的机件,再找人维修当作设备用。男性劳动力都在家种庄稼了,20几位女工便是厂里的主力,我们把农民摘下来的棉花去籽后卖给国家,5个月赚了4000多元,这是厂里的第一笔收入。工人们有的拿碗,有的拿米,凑在一块解决伙食问题。”
当年的海天产品主要为水泵、镰刀、锄头等农机用具,据张静章介绍,“在那时,我们就开始拉业务,带着产品的样本以及服务信息,到台州、深圳、广州等地推销产品,只要是可能会有业务的地方,我们都想去。”
而海天的第一笔业务,来自宁波水表厂,工厂希望做水表零件。
在1970年代,张静章发现农民在田里干活只是穿着草鞋,下水和走石头路时,草鞋容易霉烂和磨破,偶尔会有人穿塑料凉鞋,“当时,我盯着那双塑料鞋,脑子里便想着那塑料是什么做的。”
1972年,海天开始生产注塑机。当年中国注塑机行业才刚开始起步。彼时的张静章计划,先在宁波做到最好,再向全省进军,最后推向全国。
到了20世纪90年代,海天第一台750克注塑机自行研制成功、实现产品出口。
2000年后,海天步入发展阶段,提高了国际注塑机市场占有率。2003年8月,张静章以宁波海天股份有限公司为母体,联合股份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成立海天集团。
在张静章眼中看来,人才至为关键。海天为员工长期设立年度“海天技术创新奖”;在公司推进股权激励计划;甚至在2006年邀请德国塑料与橡胶机械协会的原主席海勒姆·弗兰茨担任执行副总裁时,张静章给出100万元的年薪,为自己的10多倍。
如今,在张静章办公桌旁边,摆放着一个地球仪,这个地球仪上贴“揭示贴”,标注着海天占领国际注塑机市场,每张都有着清晰的国名。现在的海天在土耳其、加拿大、巴西、意大利、美国等国家设立了海外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