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路生江西农业大学 甘守寂寞为科研痴迷——记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黄路生院士及其团队
耗时7年收集猪种资源 在江西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和江西农大的支持下,1992年,黄路生暂停在国外的学习,毅然回校筹建动物遗传标记实验室。
作为农业专家,黄路生和他的团队行程47万公里,建立了全国最完善的地方猪种资源基因组DNA库,收集了许多世界著名猪种资源;耗时7年,建设完成了世界最大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资源家系,所承担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在国际上定位、分离和克隆了一批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创建了4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育种技术,为培育优质猪种建立了重要的材料平台。
1999年底,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江西农大建立。为了组建实验室,黄路生主动放弃了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在他的示范和带领下,实验室聚集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青年人才,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的梯队。
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有14人,实验室成立以来,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发表在国际SCI源刊物的有22篇。 主动把申报课题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农大先后建立了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提高科研水平,实验室多次选派了数名优秀科研人员去德国哥廷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及法国图卢兹大学等国外名牌大学学习,使他们有机会直接触摸国际科研前沿,利用国外的先进仪器设备及科研环境,进行选定的课题研究。
为了给年轻人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黄路生不仅主动把申报的机会让给年轻人,还主动帮他们修改、完善申报材料,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为了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实验室作出一条硬性规定:每晚11点30分之后,所有人员都必须离开实验室。 为了切实保证猪种资源的代表性和科学性,黄路生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亲手采集,他们耐住寂寞潜心研究学问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如今,不仅他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且在他曾经工作和学习过的国外大学,“黄路生”也成为了一块响当当的牌子。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往往还没毕业就收到了读博士学位的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