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毕业教育活动 将思政工作贯穿大学全过程
核心提示:“《请回答1988》这部韩剧一度很火。今天,作为思政课老师的我,在大家本科生涯的最后一课上,请大家‘回答2017’:大学给你带来了什么?大学精神如何伴你前行?”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卓1301班毕业系列活动——“最后一课”的现场。
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将毕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创新毕业纪念活动。
该校材料学院号召2017届本科毕业生举办“最后一课”活动,请教师再一次走上讲台,请学生再一次走进教室,师生共上最后一课,为大学生涯留下美好的课堂记忆。
材卓1301班学生精心策划该活动,决定投票选出“记忆中最难忘的老师”进行授课。经过讨论,6位教师进入候选名单,他们来自多个院系,有公共课教师,也有专业课教师。最终,来自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曾为该班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闫帅高票当选,为该班学生上“最后一课”。
在同学们眼中,闫老师平易近人,他的课堂轻松幽默又富有哲理,很有吸引力。大家在闫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政治课的有趣有料,并养成了关心时政新闻的习惯。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和闫老师一直保持联系,不时在网上互动。
闫帅希望自己在“最后一课”讲一些“道”而不是“术”,带给大家更深入的思考。他将授课主题确定为“大学的名义”,鼓励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凡事以“大学”为标准。
闫帅特别提醒大家珍视“大学的精气神”。他说大学要培养的不是拥有一技之长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有情怀、有温度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才;大学的名义,不只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弘道”,即培育批判精神、家国情怀和公共责任。
展望未来,闫帅叮嘱大家:人生就像抛物线,有起有落、有曲有直,当大家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之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价值与世俗的冲突。合格的华中科大毕业生,应该有改变社会的理想,并且能勇于面对社会的现实。
同时,闫帅也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揭示人生的“蝴蝶效应”。作为一名教授政治学的教师,闫帅的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政治学常识流行起来”。事实证明,梦想虽有坎坷,但他的努力正改变着现状——他完全没有想到,学生们会选择教授思政课的自己来讲“最后一课”。
据了解,一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牢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大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坚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力求思政工作实效,培育“六有”大学生。
从学生成长阶段看,认真做好入学教育,建设好入口关,引导学生积极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变;系统设计大学成长过程教育,以党旗领航工程为龙头,围绕学业教育、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等方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就业创业、文明离校等方面做好毕业教育,把好出口关。
在教育链条上,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四大课堂,贯通思想政治教育全链条:课堂教学促使大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于心;凝练特色文化品牌,第二课堂开展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创新网络思政,覆盖大学生生活环境;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2017年,该校学工部共策划包括“最后一课”在内的14项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以进一步加强毕业生思想行为教育,激发毕业生爱校荣校之情、感恩奉献之心和报国成才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