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纵横谈黄少龙 列炮纵横谈——黄少龙

2018-0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象棋发展初期,斗炮局非常盛行.古谱<桔中秘>总结了十一到十七世纪期间的象棋艺术成果,它的全局谱绝大部分是斗炮局.属于列炮的有8局90变,其

在象棋发展初期,斗炮局非常盛行。古谱《桔中秘》总结了十一到十七世纪期间的象棋艺术成果,它的全局谱绝大部分是斗炮局。属于列炮的有8局90变,其中大列手炮2局67变,占大部分篇幅,是精华所在,故通常以大列手炮作为古代列炮的典型阵式。

《梅谱》前集饶先部分,对付当头炮的只有屏风马,而没有斗炮局。它的后集得先部分,则有顺炮、列炮。 综合桔、梅两谱,人们不难得到关于后手应中炮布局的如下启示:(一)屏风马能破当头炮,(二)顺炮尚可与当头炮抗衡,(三)列炮应当头炮较为吃亏。

尽管上述结论并不公正,但桔、梅二谱是象棋全局的经典著作,流传很广,深入人心,对近代布局发展影响极大。所以在相当长时间里,人们对后手列炮局多少持怀疑态度,实践中应用不多,自然限制了它的发展。

到了近代,列炮局发展仍然缓慢。究其原因,除了古谱的不利影响之外,还由于实战效果不佳。从笔者收集到解放前二十多年间的46盘列炮对局中,红胜26局,和8局,红负12局,一方面,列炮在整个名手对局中占很小的比例,另一方面,对局结果红胜率达57%,先手当头炮居于明显优势。

尽管如此,仍有一批棋手,如早期的谢侠逊,罗天扬、吴松亭、陈镜堂,后期的陈松顺等人,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后手列炮战术,发展了其中一些变化,有时亦取得一定效果。现将一部分名手对局的较量介绍如下。初时,人们基本上沿着古谱的棋路,到中局阶段弈出新的变化。例如钱怡经对周德裕一局着法:

古谱先手破列炮局,大都采用跳边马、挺兵打车的套路,但黑方伸过河车便使其计划落空,因此认为红方布局成功的结论不能令入信服。到了近代,一些棋手突破古谱的框框,探索红方跳双正马的新攻法,战果甚好。

如果说,古谱的先手列炮采取“巡河车、屯边马”战术并未令人信服的话,那么近代发展起来的“跳正马、炮封车”攻法却获得很好的效果,使黑方束手无策。于是,在列炮史上出现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 

在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半途列炮,只见一局,有如大海沉针,而且又是红胜,故未引起人们注意。这局棋是二、三十年代钟珍对李贵弈成的,着法如下: 

十年来,列炮战术多样发展,千姿百态,有以下20种局型。

回顾郑日福对减如意那盘棋,属于各攻一翼局面。看来第12回合红退窝心马是致败的根源,若改为边炮取卒,继续贯彻各攻一翼的计划,结果会如何呢?1978年全国团体赛程致远对周俊来就是这样走的。

上面提到走法较早出现在1977年全国团体赛张元启对朱学增一局:

以上两节介绍的局型,黑方第7回合都走巡河车,准备挺卒邀兑活马或运车左翼反击。红方经过摸索改进,亦找到一些进攻之法。于是有的棋手又想试验另一种黑方局型,即把巡河车改为过河车,二者在战术思想上是不同的。

如图,形成黑横车移左局型,准备平7路炮瞄相兑车反先。红及时高左炮邀兑,是一种稳持先手的攻法,效果较好。因为兑炮后双方强子分布形状大体相同,而红方却多挺三七兵,明显占优。至此黑有兑炮及不兑两种变化。1978年江门邀请赛刘同喜对陈金盛一局,陈方续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