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将徐晃个人资料简介 和关羽有什么交情
徐晃的好估计也只有曹操自己才知道,虽然徐晃立下了无数军功,但是他却从不喜军功,只是把它当作自己表现的机会。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徐晃个人资料
本 名:徐晃
字 号:公明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人
出 生 地:河东杨县
去世时间:227年
主要成就:献计平关中,大败梁兴 沔水破关羽,解樊城之围
职 业:将领
官 职:右将军,假节钺
爵 位:逯乡侯→杨侯→阳平侯
谥 号:壮侯
徐晃使一柄开山斧,是一名勇将。徐晃主要是用开山大斧,当然也有用刀的时候。在攻打袁尚的时候斩杀大将汪昭的时候就写:“一刀斩汪昭于马下”。但除此之外用的都是开山大斧。后与赵云交战中,被赵云夺来的钢鞭击中后心境,抱鞍吐血。
金背开山斧也是一种古老的兵器,用于车马之战,可斫马劈车。因斧前有刺,可用扎法,但与枪的札法不同,枪扎出时要求后把碰前把,而斧是前后两把同时用力扎出,这谓“死把”,就像戳棍一般。因其头重,练斧多为左把,有时亦可换把使用。斧顶不可太厚,厚则重,练斧需要相当大的臂力。短柄双斧,柄长不可过肘,为步下所用。因其斧大,刃为月牙形,斧顶薄,其形似板,故又叫板斧。徐晃的大斧曾和许楮,关羽未见高低。
所谓英雄惜英雄,只不过各为其主罢了!
关羽与徐晃的关系,在志传本、嘉靖元年序本中都没有特别指出,而毛本则在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开头加了一句:"却说曹操部下诸将中,自张辽而外,只有徐晃与云长交厚,其余亦皆敬服;独蔡阳不服关公,故今日闻其去,欲往追之。"为后来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嘉靖元年序本第十六卷第一则 "关云长大战徐晃")中,关羽称"徐晃与吾故旧"、徐晃称"......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的追叙旧日交情埋下伏笔。
在戏曲和民间传说中有"阅军校刀"的故事,讲的是曹操操练士兵,关羽和徐晃比武,徐晃佩服关羽的刀法,关羽向徐晃传授春秋刀法的事情,以此可见徐晃与关羽的交情。这一传说没有写进小说,但是留下二人的交情,为徐晃后来与关羽父子荆州之战作铺垫。
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在曹操军中历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草有功,加封都亭侯。
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公元227年病死,死后谥壮侯。
演义中对张辽的评价略高~ 而史实中也确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经典战例~(应该知道吧~张辽用500精兵击退了孙权亲自率领的10万大军) 所以我认为虽然武艺难分高下~,但张辽在用兵和统率能力都在徐晃之上。
所以说历史上对于张辽的记载要远远多余徐晃,但是徐晃仍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将。
关于徐晃怎么死的,现在出现了好几个版本,认同最普遍的就是以下两个版本。
版本一:三国志版
据三国志记载,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孟达于新城谋反时,司马懿调徐晃急行军赶往新城,诛杀孟达,孟达登城视之,只见一彪军,打着“右将军徐晃”旗号,飞奔城下。达大惊,急扯起吊桥。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城上乱箭射下,魏兵方退。孟达恰待开门追赶,四面旌旗蔽日,司马懿兵到。达仰天长叹曰:“果不出孔明所料也!”于是闭门坚守。却说徐晃被孟达射中头额,众军救到寨中,取了箭头,令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也就是说,徐晃是病死的。
版本二:三国演义版
《三国演义》中,徐晃被孟达射死,属阵亡。三国演义94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却说徐晃被孟达射中头额,众军救到寨中,取了箭头,令医调治;当晚身死,时年五十九岁。”
徐晃墓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镇城角徐村东北1公里处,是许昌县政府九七年立的,墓现于耕地中。
相对来说,徐晃墓还是比较凄惨的,不过能保存下来都是好的,还有多少或毁于战火,或被盗,或几十年前被平。
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服。而且他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徐晃用兵“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可谓别具一格。
徐晃常说:“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三国志?魏书?徐晃传》)?所以徐晃把为曹操的统一事业而战斗当作自己效力的机会,以此为动力,鞭策著自己的行动。尽管这些认识打上了封建思想的明显印记,然而,也显出了他那可贵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也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战将。
徐晃一生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却从来不去要求什么,这样的将领确实十分的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