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名将陈汤有什么功绩 为什么名声不显

2018-07-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汤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角色,他功劳之大,令人震惊,但是他却没有得到这个功劳所应该有的荣誉,反而遭人诟病.而这个诟病还不是岳飞那般的莫须

陈汤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角色,他功劳之大,令人震惊,但是他却没有得到这个功劳所应该有的荣誉,反而遭人诟病。而这个诟病还不是岳飞那般的莫须有罪名,是实实在在的贪污罪。所以这个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在青史中却是名声不显。

陈汤,字子公,是西汉时期的大将。陈汤在大汉立下的功劳可以说比之霍去病、卫青等也是毫不逊色,但是他却没有什么名气,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的污点有点多,由此是贪污一项,更是让他在史书中变得十分难看,所以后世也并没有对他多加褒奖。

陈平家境贫寒,得了举荐,出任郎官,几年后,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出使西域。陈汤大败匈奴,斩杀单于,功劳之大,无可辩驳。陈汤建立不世功勋,自然遭到了朝廷中人的嫉恨,加上自己的贪心,被人抓住了把柄,最终被关到死。王莽执政后追谥他为破胡壮侯。

西汉的时候,罗马曾经攻打伊朗,当时叫做安息。但是这场战争罗马败了,主帅被杀,四万多士兵最后只有六千人突围,而这六千人虽然没有被安息俘虏,但是却下落不明,了无音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成为了罗马的悬案。

但是据中国的史书记载,陈汤当年在攻打康居的郅支城时,发现郅支城的布防是土城外再有木城,而且他看到了一支组成“夹门鱼鳞阵”的步兵。而这种防御方式以及步兵阵法,都是当时罗马帝国所特有的,因此可以推断这些士兵应该就是那六千罗马远征军的残余。这些人最后投降陈汤,被安排在现在的甘肃,一个叫做骊靬城的地方。

陈汤一生的功绩,就是军远征匈奴,斩杀了郅支单于。当时的匈奴有五个单于,但是经过多年的内战之后,就只有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南北匈奴两部。呼韩邪单于向大汉称臣,而郅支单于以为大汉要帮助呼韩邪单于来攻打自己而跑到了康居,击败了大宛、乌孙等国,从而实力不断增强。

陈汤说服甘延寿,假托是朝廷的命令,调动了西域几个国家的军队以及西汉在当地的屯兵,总共四万多人,分成六队远征郅支单于。其中一半前往大宛,一半自己率领前去康居。陈汤到达了离城只有三里处四面围城,烧了外面的木城,然后攻入了土城,放火,最后郅支单于重伤而死。

《陈汤传》出自《汉书》,为第七十卷,传第四十。这一篇是六个人的合传,其中陈汤传为第五个,他之前一个是甘延寿。《陈汤传》全文共有六千多字,是六人传记中最长的。该六人的共同点就是都为汉朝西域的和平做出过重要贡献。

其实陈汤的功劳,本来不应该只有一篇《陈汤传》的,之后的败笔让他的人生走向了终结。陈汤小时候就喜欢读书,长大后更是写的一首好文章,当官的路上也是一片曲折,最终才如愿以偿。这篇传记对陈汤的一生都有概述,想要了解的可以去看看。

有一句话,大家读起来一定是热血沸腾,而且耳熟能详,那就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其实这句话的原型,就是陈汤说的,当初陈汤远征匈奴、斩杀郅支单于之后,给汉元帝发了一份奏章,里面就有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而这句话,后来就被改成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到了如今,就变成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不得不说,这句话比起陈汤本人来说,要有名的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陈汤的文采也是相当不错的,可惜人未得尽用,就死在了牢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