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进补!哪些人需要进行进补呢?
中医认为阳气虚弱者,最好是趁这个时节好好补一补。该怎么初步判断自己是不是阳气衰弱或受损呢?一般来说,阳虚的人常会流清水涕、手足冰凉、易生冻疮、夜尿频频,这里列举一些简单的判断方法:
1、没有感觉自己有病,但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不是非常红润,类似于亚健康状态;或面色鯬黑(肾气不足以致外露,很危险)。
2、抵抗力下降,明显怕风,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容易感冒(阳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之故);或喜喝热茶,热汤,腰背部有被冷水浇的感觉(阳衰,以致阳气背部督脉不升)。
3、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泻,特别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劳累或受寒后容易拉肚子(脾胃有赖于先天肾阳之温煕,方能蒸话水谷。肾火不生脾土,以致脾不健运之故)。
4、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大多为脾肾两虚)。或劳累后体力恢复困难,受伤后伤口愈合慢(阳气功能之表现为人体自我修复能力。青少年及儿童一般阳气充足,所以体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很快)。
5、稍微运动则心慌,气短,容易冒汗,夜间多尿(阳衰,阳失统摄之故)。
6、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或肤色灰暗;男性阳痿,早泄等。
7、腰部酸痛,周转不灵,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等(脾肾两虚之故)。
以上是阴盛阳衰的体现,总根源是阳气虚弱。时至今日,上述症状似乎不再专属久病体衰之人,正常人或多或少具有以上部分症状。可以说:阳气虚弱是现代人的通病。凡阳气虚弱明显者,一定要注意调养身体,否则接下来就可能得大病。
羊肉汤
现山东滕州一带,冬至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景仲冬至舍药留下的。
糯米饭
在江南和广东一带,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和糯米饭的习俗,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擂圆
擂圆又叫“冬至圆”是浙江台州人们冬至的重头戏,老传统。“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圆圆润润”,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
八宝粥
冬至养生吃八宝粥,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我们不妨发挥创造力,将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鸡肉粥、糯米红枣粥、小米山药粥、银耳红枣大米粥等。
酿酒
苏州人民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麻糍
浙江金华一带有冬至吃麻糍的风俗,麻糍也是闽南、江西传统的汉族名点,春节等传统节日食俗,历史悠久,备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汤圆
汤圆本是汉族元宵节的团圆食俗,但在广东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把冬至当作团圆节,有吃汤圆的习俗。
馄饨
冬至养生吃馄饨,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南瓜饼
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