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成新时尚职业 你拿什么资本去驾驭?
前几天有朋友让我推荐身边的“斜杠青年”,这个概念引起了我的好奇。尽管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首先让我想起的,是不爱常理出牌的抬杠青年,然而当我真正意义上了解“斜杠青年”的意思时,眼前豁然开朗。这或许是我许久压抑迷茫心情的释放。
原来,“斜杆”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她在书中提到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杠” 便成了他的代名词。这个如今爆火的潮语,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斜杠青年”从来不认为此生只应该专注做一件事情,他们通常用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而另一份业余爱好则把他们变得更加有趣。小编认为,多重职业者固然是极好的,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有人如鱼得水,有人焦头烂额,那么如何才能成为斜杠青年身兼多重职业呢?
首先,要挖掘自己的长处,所谓长处就是干什么事情很轻松,很简单,并且很容易被大家点赞。其次是发现自己的兴趣,或者说别人没什么兴趣,但是你能轻而易举地坚持去做,并甘之如饴的事往往就是你的兴趣所在。最后,在两者的交集上投资自己,找到自己兴起和能力的交集,如果你的特长和兴趣还不能变现,那么你需要的是投资自己。也许你需要花一点钱买书或是参加线上课程;也可以借助适当的平台和社群,找到你欣赏的成功人士,并向他们学习。
办公室里坐在你旁边的同事,生活中可能有更多身份,比如专车司机/微商/文案/活动策划等。这些拥有副业的人,有个专门的称呼——“斜杠青年”。他们有的主业年收入可能不到十万,而副业仅仅是做一单活,就能超过主业的年收入。听起来多少让人有点动心的。不过你真的适合成为斜杠青年吗?要具备哪些条件?
本领域应该有成熟的人脉和资源,练就一身跨界专业能力就是多种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可能有更多机会成为“斜杠青年”中的一员,过上一种更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但需要强调的是成为多种职业者的首要条件是做好本职工作,就算本职工作不是你的梦想所在,既然选择了也要曲线救国,在保证家庭生活保障前提下给自己加斜杠。毕竟生存第一,生活第二,饿着肚子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商务咨询/自由撰稿人/编剧/活动策划/猎头/翻译/记者/自媒体,这是上海80后女孩姚夭(化名)同时拥有的8种身份。由于好奇心强、喜欢接触不同的行业,姚夭维持这样的状态已经超过5年了。对于收入,她透露:“经常一个活可以赚到一份工作一年的钱。”
明星、大咖也是“斜杠青年”一族
冯小刚:导演/演员,凭借《老炮儿》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任泉:演员/制片人/天使投资人,与李冰冰和黄晓明合伙成立火锅店,与李冰冰、黄晓明发布StarVC计划,也成为了天使投资人。
赵薇:演员/老板,入股阿里巴巴影业股份,成为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
很多人都熟悉的王思聪,单讲职业,就是个网络红人、投资人、专业游戏玩家和公司董事长,算是一个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很“斜杠”。他既是工程师、慈善家,又创立了特斯拉、支付巨头Paypal等4家不同类型的企业。
个人还是非常认同斜杠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本身是人的独立选择,社会人的属性本身就使的人有着多重的标签,所以,信息获取越充分,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就有着越来越多的斜杠人群出现。斜杠人群的产生不是个人的独立选择,而是基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态下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变革的自发产物。
专业化的职业生活必然是枯燥而无趣的,除非你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很高的热爱和向往,否则它就只是一个职业上的谋生工具。在选择的过程中的斜杠的培养,本身就像是增加了一种职业的选择保险。就像我们所熟悉的双学位,会增加职业博弈上的优势,辛苦虽然辛苦,总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