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的故事 归有光夫妇的藏书情结
嘉靖二十一年(1542),三十七岁的归有光离开了项脊轩,随续弦夫人王氏一起住到安亭江边的王氏老宅——世美堂。这座世美堂位于昆山与嘉定交界的安亭江边(现昆山市花桥镇东),归有光曾这样描写:“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余妻之家在焉。”
世美堂是归有光夫人的曾祖父王致谦在明成化初年建造的。王致谦为人洒脱与同时代昆山的叶盛、常熟的章格都是好朋友,还与这两个家族通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乡绅。王家的这组宅子共有一百多间房子,大厅堂比较宽敞气派,王致谦为之题“世美”,还请翰林院学士宁波人杨守阯写了一个记,相当风光。世美堂虽然没有“辋川之景物,阳羡之山水”,但是宅子西面有清池、古树,还有用石头垒起来的假山,山上有一座亭子,登亭眺望,可以看见吴淞江环绕向东而去,不时有船在江上经过。还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华亭镇的九个小山峰和青龙镇古刹的佛塔,应该说周边的环境十分优美,完全可以避开世俗的喧嚣。
归有光平日闭门读书堂中,也懒得出门,看书累了,就喜欢带领孩子们和族中的兄弟一起,或在绿草如荫的庭院里游戏,或沿着院子长长的走廊穿走,生活非常悠闲。后来,王致谦的曾孙,也就是归有光的一个舅子,欠了官府的税金,为了交清欠款,就把世美堂的房产卖给别人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夫人王氏对归有光说:“有你在这里,总不能让全家人眼睁睁看着房子被这样卖掉而悲伤。”妻子的话使归有光心里很不是滋味,由于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里清静的环境,于是专程回到县城借了一些钱,才把房子赎回来。
归有光住到安亭之后,第二年就开设了私塾教授学生,他一边读书一边讲学,一教就教了二十多年。一开始只有二三个学子远道而来,与先生吟诗答对,久而久之,四面八方来此求学的读书人常常有百十来位,学生们都尊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
为了更好地教书讲学,归有光需要准备大量的书籍,一则方便披阅备课,一则也提供学生借阅。可是归有光原来的藏书一部分被朋友借去了,还有一部分在搬家的时候丢失了,因此,手头的书籍比较零乱。夫人王氏是位有心人,知道归有光喜欢读书,讲学也需要参考大量书籍,她就发动了村里的妇女老太到处收集图书,没过多久,家里已经收藏了好几千卷图书,其中竟有不少宋元时的旧版书。所以归有光在《世美堂后记》中这样回忆:“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于是世美堂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归有光与夫人王氏的藏书室。
夫人王氏十分爱惜书籍,每每收集到好书,就要加盖上收藏图书专用的朱文方印“世美堂印”,有时候她也会盖上自己的“魏国文正公二十代女”和“世美堂琅琊王氏珍玩”等印章。据《铁琴铜剑楼书目》记载:宋刻《邓析子》,有朱文方印,曰“世美堂印”,又有长方朱文印,曰“魏国文正公二十二代女”,疑为震川先生配王夫人印记。而《天禄琳琅》也有相关记录:明刻《文选》有“世美堂”、“琅琊王氏珍玩”、“一往情深”诸朱记。在众多印章里这枚“一往情深”的朱文印章最为特别,恐怕它不仅仅是归有光夫妇对藏书的一片深情,而更多的是归有光与夫人王氏相濡以沫美满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藏书纪事诗》赞曰:
新田呰窳寝邱贫,夫妇归来堂上人。
但见安亭金宝气,卿云如盖覆轮囷。
来世美堂求学的人多了,归有光就用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为教材,无论是韩愈、柳宗元还是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等的作品,几乎每日诵读。清初大学者王渔洋所藏的宋本《韩文公集》就是归有光收藏的珍本,可能就是当时的教材。归有光还根据自己收藏的书籍,编辑了一部《诸子汇函》,这部专集诸子典籍的丛书,共收录了从周代鬻熊《鬻子》到明代宋濂《龙门子》的94家典籍,这部《诸子汇函》是清代以前收录我国子部典籍最多的丛书。
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几年以后,夫人王氏不幸离开人世,离开了她的夫君。这使归有光万分悲痛,他在回忆起往事的时候,惨然写道:“吾妻卒,后三岁,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家君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世美堂是夫人王氏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王氏与归有光共同保全了它,共同把它变成为明代著名的藏书楼和兴学的圣地。在归有光的心中,世美堂不再是一座普通意义上的宅子,而是他们夫妻爱情的见证,它和项脊轩一样,总让他牵肠挂肚、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