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版(课后习题答案)
35 二十五、 什么是文化震惊和文化边际? 二十六、 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是人与动物区分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社会或族群分野的标志。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具有整合功能。
文化形塑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人。 二十七、 [补充]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比文明的产生要早,文明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 文明只反映人类所创造的具有进步和积极意义的成果。
文化包揽一切。 文化主要表现为物质的或精神的发展状态。文化是文明存在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进步表现,具有积极的行为意义。 二十八、 [补充]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在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主文化,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占次要地位的,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不与主文化抵触或对抗。 主文化,在社会上占有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占次要地位,与现有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的文化,对现存社会秩序有着背离和否定作用。 主文化与亚文化区分不绝对,发展过程中,两者可相互转化。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与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文化。
同时,也应该认真研究与对待亚文化。 对反文化的性质不可一概而论,应当从发展的角度去评估。 二十九、 [补充]简述文化的基本特征。 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后天习得,不能通过生理遗传。
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 象征性。文化的意义超过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范围,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 传递性。会被他人模仿和利用,发生纵向和横向的传递过程。 变迁性。文化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
三十、 [补充]使用文化堕距理论分析当今中国的有关社会问题。 威廉?奥格本,文化堕距。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不一致。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
制度首先变迁或者变迁速度较快,其次是风俗、民德,最后才是价值观念。 物质文化:先进的生产工具。 制度:政策法律。 风俗、民德。 价值观念:现代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1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三十一、 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史上有哪些发展? ? 社会化 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经过这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 发展过程 社会化概念的内涵有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研究个体如何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
20世纪50年代开始,认为社会化更是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新倾向:①重视研究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序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②拓宽对个体概念的理解,认为个体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群体或社会单元。
三十二、 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一共有五种社会化类型: 初始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预期社会化。学习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 发展社会化。以初始社会化为基础,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过程。 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三十三、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较长的依赖生活期四项。
? 社会化的主体 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媒。 ? 家庭 首先,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社会化的开端。
其次,对儿童进行感情和爱的培养。 再次,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有重大影响。 ? 学校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带有半强制性和系统性。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且学生必须遵守。
? 同龄群体 同龄群体是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首先,儿童以独立姿态参与活动,提高独立意识。 其次,能接收到大量的亚文化影响。
? 工作单位 首先,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其次,提供了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指甲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
44 三十四、 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库利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他认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他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在做出行为后,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两部分。“主我”是能动的部分,为人格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 他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觉得行为的能力。
模仿阶段。简单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动作,自我意识很弱。 嬉戏阶段。扮演特定、重要的角色。 博弈阶段。“客我”的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 ?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无意识”驱动人格发展。
他将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起调节作用;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他把人格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 口腔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两性期 人格在前三个时期已经确定。 ?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社会环境提出的要求做出反应。
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 ? 生命历程理论 兴起于20世纪初,在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将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是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
包括以下四个要点: 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生命的相关性。 生命的时间安排。 人的能动性。 三十五、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请简述政治生活化和道德社会化的内涵、过程和社会功能。 ?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四个方面。 ? 政治社会化 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40 从个体角度讲,培养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 从社会角度讲,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 ? 道德社会化 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 作用: 动员、整合和控制。
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团结。 三十六、 [补充]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划分的要点是什么? ? 社会化过程 可划分为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 社会化过程划分要点 年限或时间界限。
不同年龄段上的人具有的个性发展或心理发展特征。 不同阶段个人所要达到的目标。 为达到不同阶段的社会化目标所采用或接受的方式方法。 不同阶段,社会化任务的主要执行者或承担者。 在社会化的每个阶段,实际上都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或是正常的发展,或是非正常的发展。
三十七、 [补充]简述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个角度。 文化角度: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其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属于社会学的文化学派。
人格发展角度: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的人。受心理学影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立场。 社会结构角度:重视社会方面,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角色学习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系和发展社会结构。 三十八、 [补充]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特点:社会化主体不成熟,社会化执行者多样性。
要求社会能够提供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同时,还应提供权威形象。 ? 社会化偏差与失败 偏差:使人处于不利地位。 失败:无效的文化传递,造就反社会人格。 ? 代差问题 代差是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
它反映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速度与程度。 必须高度重视代差问题的存在,适当处理代差问题。 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为标准具体分析代差性质。 三十九、 [补充]简述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从个人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