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拍卖 赵无极油画历年拍卖成交记录

2017-07-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对赵无极作品从2000年到2011年之间的全部拍卖交易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交易数量上看,法国位列第一,占据41.03%

如果对赵无极作品从2000年到2011年之间的全部拍卖交易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交易数量上看,法国位列第一,占据41.03%,香港14.06%,美国8.94%,德国7.68%,瑞士6.86%,英国6.72%,中国台湾3.96%,中国大陆2.8%,比利时2.03%,日本1.88%。单从这一组数据看,赵无极作品国际化分布非常完美。

  赵无极油画价格及鉴定 再从交易金额上看,香港56.17%,台湾14.93%,法国12.92%,中国大陆8.46%,英国4.09%,美国2.65%,瑞士0.31%,德国0.13%,加拿大0.08%,西班牙0.08%。把上述两组数据进行相互参照的时候,就会显露赵无极作品的真实市场情况:首先,赵无极的重要作品基本集中在华人手中,即使所有权在其他国籍人手中,买进卖出的通道依然被华人掌控;其二,所谓的国际收藏分布均匀,不过是在其他国家散落一些数量众多、价格低廉的版画作品,赵无极的重要作品分布非常集中;其三,在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美国、英国和瑞士等地,赵无极作品交易冷清;其四,赵无极作品已经不存在“回流”一说,而只是要从台湾、香港“回流”到内地而已。

 赵无极这几年很火,拍卖市场表现夺人眼球,加上今年4月艺术家辞世,艺术界一片追思。然而,放大到整个艺术市场,赵无极的市场表现已不仅仅是艺术市场自身问题,而是夹杂着复杂利益的多方博弈,有些势力堪称团伙乃至利益集团。从艺术价值、历史地位来梳理赵无极一生的创作脉络,即使我认为赵无极的艺术价值未能达到像艺术市场中吹嘘的那么高,但由于其出色的市场运作,依然能让赵无极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中继续稳中有升。以下将通过3个阶段剖析赵无极60余年来对其作品市场运作的高超技巧和把控能力:


对于赵无极2013年及以后的市场表现,我想有两股力量会在数年乃至更长时间对赵无极的市场进行精心呵护,其中最“务实”的就是投资资金。在2010年、2011年,由于艺术基金、投资性质的热钱对赵无极的作品进行了囤货,造成这两年价格上涨迅猛,特别是2011年尤甚。2011年其总成交额达到1.196亿美元,作品成交均价达到996426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43.96%。作品上拍量也是历年,达120件,成交率94%。同时《10.1.68》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以885万美元落槌,创造了新的价格纪录。同样需要关注的是,这一年其超过千万港币的作品有21件,在500万港币至1000万港币之间有15件。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自2011年秋拍进入调整期之后,长达一年半的市场调整虽然对拍卖规模和高价拍品带来冲击,但是艺术精品的拍卖行情却不跌反涨。油画部分,由于当代艺术受市场影响较大,各拍卖公司都改变思路,加大早期油画和经典写实油画的征集和推广。如中国嘉德在2013年春拍继续推出“20 世纪中国早期油画”专场,该专场共推出61 件拍品,成交率为65.57%,成交总额为1.19亿元。其中吴作人1977年作《战地黄花分外香》以8050 万元成交,占据了这个专场68% 的成交额,成为当季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拍卖的价,并刷新了吴作人个人拍卖纪录。

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数据同时显示:2013年春季油画及当代艺术上拍量与成交额均有所减少,早期油画强劲支撑整个油画市场。在2013 春拍中国艺术品拍卖高价TOP100 榜单中油画及当代艺术作品数量仅有14 席,早期油画就占了一半。

2013年秋拍,在当代艺术市场不甚明朗之际,无论是香港市场还是大陆拍行,依然将重点放在早期油画板块。从上述榜单分析,2013年度早期油画家拍行TOP10中,有七成出自秋季拍卖会,且有赵无极、朱德群、林风眠、潘玉良四位艺术家作品刷新个人拍卖纪录,可见2013年秋拍,早期油画行情在春拍的基础上继续发力,领衔整个油画市场。

10月5日举行的“香港蘇富比40周年晚间拍卖”,仅二十世纪中国艺术部分就推出24件拍品,接近夜场的一半,其中7件“顶尖私人收藏”的博物馆级藏品,囊括了第一、二代旅法艺术家赵无极和常玉、吴冠中艺术生涯关键年代的代表作。

其中,赵无极1982年的油画作品《15.01.82(三联作)》以8524万港币刷新了其拍卖市场的个人纪录,然而,12月举行的苏富比(北京)首场正式拍卖会,赵无极1958年作《抽象》再次以8968万元打破这一纪录,并成为2013年国内油画市场第二高价作品。

而同为赵无极校友的另一抽象大师朱德群早期1963年创作的大双联屏作品《无题》在香港佳士得近3000万港元起拍后,直接被叫到4500万港元,最终以6200万港元落槌,加佣金7068万港元成交,刷新了朱德群历史成交纪录。

该年度香港市场最重要的一场拍卖会,“香港蘇富比40周年晚间拍卖”中,潘玉良的《青瓶红菊》也以1744万港币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并跻身该榜单第七名。

所有的这些数据都昭示着赵无极的作品市场进入狂热暴涨阶段,然而就在2011年即将步入岁末之际,这件破纪录的《10.1.68》被爆出买家是“山东泰山文交所”女商人任春霞,后因欠款而被香港苏富比起诉,由此揭开了2011年数额巨大的热钱席卷艺术市场的内幕,其中赵无极则是热钱炒作的重要标的。

这一轮被国内基金、游资热钱或其他金融机构快速推高的行情,在两三年以后(国内基金、热钱捂盘一般2年至3年),也就是在2013年、2014年前后,这些短期投资性购买的作品会集中返回到市场中,这些当年高价位斩获的果实再度送拍的时候,还能否如愿溢价或再翻一番?至少在2012年,伴随着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市场信心已经无法再现2011年的火热行情。

另一股推动赵无极市场的力量是华人的“民族情结”。2013年赵无极辞世后,国内出现所谓赵无极作品回流亚洲的说法。从艺术本身而言,我并不认为赵无极的艺术只属于中国,甚至他更属于法国,因为赵无极不仅加入了法国国籍,而且艺术探索的成熟期也是在法国完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赵无极作品回流,只是一个利用华人民族情结进行商业促销和炒作的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