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复发原因解析 怎么治疗最好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痔,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因此内口多在齿状线上肛窦处,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由于外口生长较快,脓肿常假性愈合,导致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或切开,形成多个瘘管和外口,使单纯性肛瘘成为复杂性肛瘘。瘘管由反应性的致密纤维组织包绕,近管腔处为炎性肉芽组织,后期腔内可上皮化。
肛瘘的症状是怎样的呢?当患了肛瘘的时候,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
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部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当外口愈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
肛瘘早期不经过积极手术彻底治疗,会由简单肛瘘复杂化,穿出多条瘘管,形成复杂高位型肛瘘,反复迁延不愈还有癌变的可能性,不仅患者受罪且成倍增加诊疗费用。因此,治疗肛瘘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尽快手术治疗,越早越好。
手术治疗也有好几种:
一、传统挂线疗法是用药制丝线、医用丝线、橡皮筋等材料,缠扎患病组织,利用“挂线”的紧箍力,阻滞气血、经络,使局部组织坏死,以剖开瘘管或窦道,治疗肛瘘及各种窦道的方法。
二、切开挂线法这种肛瘘的治疗方法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因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切刀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肛瘘的复发。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瘘管切开术
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因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切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2.挂线疗法
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此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换药方便,在橡皮筋脱落前不会发生皮肤切口黏合等优点。
3.肛瘘切除术
切开瘘管并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创面不予缝合;若创面较大,可部分缝合,部分敞开,填入油纱布,使创面由底向外生长至愈合。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
高位肛瘘是指瘘管及其支管在肛提肌和肛管直肠环上方,中医称肛漏。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和不同性别,以青壮年男性多见。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发病率为1.67%~2.6%,其中高位肛瘘治疗难度最大,是肛肠外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复发率约10%。
因肛周局部特殊的解剖生理环境,高位肛瘘一旦发生,常常导致肛周反复感染、肿痛及瘢痕化形成。当脓液穿破管壁顺着括约肌间隙蔓延可导致多发复杂性肛瘘、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及直肠膀胱瘘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影响周围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因感染败血症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很多肛瘘患者不愿意进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一是担心肛瘘手术费用,二是担心手术后元气大伤。这种情况下,肛瘘的偏方就是很多患者的首选。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肛瘘的偏方,可以试试看:
治疗肛瘘偏方:
1、泥鳅捣成泥,湿敷患处。
2、鲤鱼肠捣烂,外涂患处。
3、田螺连壳烧成灰,用香油调匀,敷于患处。
4、丝瓜捣成泥,敷于患处。
5、生茄子或黄花菜根捣泥,湿敷患处。
6、瑏瑠鲜马齿苋捣烂成泥敷于患处,可起到明显的消炎消肿、退热止痛效果。如果再配合服用绿豆汁、西瓜汁、生藕汁、大青叶煎水或黄连、菊花加甘草煎水服,效果会更好。注意在疼痛、肿胀初起时使用,并忌食辛温香燥及发物。
复杂性肛瘘是指有2个或以上内口或外口,有2条以上瘘管或支管、盲管的肛瘘。复杂性肛瘘在肛瘘治疗中最为棘手,因其发病的原因和形式多样。
复杂性肛瘘的病因:
1.肛瘘或脓肿的反复感染。
2.手术操作不当导致肛瘘复杂化。
3.其他有关疾病的因素。
肛瘘手术是个很重要的过程,但是术后的休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一起看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及时认真地执行术后医嘱,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告诉病人手术成功,使其心情愉快,积极地配合恢复期的治疗。
第二,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频繁过强的活动,指导患者适当的活动。
第三,术后疼痛:手术后,随着麻醉作用的消退。一般都会感到伤口疼痛,使病人紧张不安。护士应当理解病人的心情,关心体贴病人的疼痛程度,应多做解释工作,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
第四,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渗血。如伤口出血,应通知医生,采取止血措施。有的病人对伤口出血感到惊慌,此时护士应多关心、体贴安慰病人。给予适当的解释和疏导,使病人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