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弦的葱茏 满目葱茏育生机——绿色发展的罗田作为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通讯员 刘世民 李欢 程秀丽       红色的甜柿"招摇"挂着,一个紧挨着一个,压弯了枝头,空气中散发甜蜜味道.      

      通讯员 刘世民 李欢 程秀丽       红色的甜柿“招摇”挂着,一个紧挨着一个,压弯了枝头,空气中散发甜蜜味道。       绿色的黑莓草恣意长着,绿油油的饲草一垄挨着一垄,仿佛听到黑山羊出栏时贫困户的笑声。

      靠着绿色,守护绿色,发展绿色。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2015年,该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前进五位。

      “罗田立足县情,坚持绿色发展,正在向‘天蓝、地绿、水净、城美、民富、人和’的新罗田嬗变。”该县县委书记汪柏坤道出绿色发展的“罗田作为”。

      大地绿了,河水清了——绿色发展之路走对了       “一片森林的价值,木材本身所占比例仅为5%;一名两日游旅客带来的收益,高过砍伐两棵30年大树的收益。

”这是“老旅游”罗田人方华国苦心钻研,十年前得出的“绿色经济学”公式。       十年后的今天,绿色发展的罗田用行动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可持续性。

        累计接待游客575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3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8%和32.8%。这是罗田县2016年1至10月旅游经济的“成绩单”。

天堂寨景区今年前10个月接待游客53.89万人,同比增长6.6倍;门票收入1818.69万元,同比增长4.26倍。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深闺”小县,凭什么捧回“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县”“湖北旅游强县”等一块块极具分量的金字招牌?       答案是基于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全域旅游”。

        该县把全县作为一个“景点”来进行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布局,对全县的山水田园重新审视,推出“山水游”“乡村游”“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阳春三月遍地景,春光无限;“夏日避暑天堂寨,无限风光薄刀峰”;“金秋好时节,罗田看红叶”,“浪漫大别山,相爱红叶季”,已经成为罗田全域旅游的金名片。       如今的罗田旅游正由传统的一日游、两日游向多日游转变,由假日型旅游向全时段旅游转变,由单纯的避暑休闲、观光览胜向养生养老、参与体验深度游转变,整体进入提档升级的全新阶段。

      依托绿色优势,坚持绿色之路。该县目前共有生态、人文、民俗、现代农业等各类乡村旅游景点106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定。       板栗熟了,药材丰了——贫困户脱贫有希望了       板栗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板栗产量全国第一、板栗品质世界第一。

板栗已经成为罗田对外的一张靓丽的金名片。

      近年来,罗田发挥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为基础,以加工为突破,把板栗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抓,群众一年接着一年干。

      围绕基地规模化,扩大老基地,建设新基地。按照“高山远山生态林、低山近山经济林”的生态布局,凡是宜林荒地、“四旁”隙地和可间作板栗的农耕地,一律栽种板栗。

如今,全县板栗规模达到100万亩,常年板栗产量6万吨,系列产值10.5亿元。       走在罗田山间小路,层层的板栗林下长着郁郁葱葱的黑麦草,听到小羊的“咩咩”声,笔者来到该县平湖乡秋千厂村张艳华家中。

2015年,他在村里的100多亩板栗林下种植黑麦草,养殖380多只羊,每年能纯赚20多万元。       如今的罗田,像张艳华这样在板栗林下种草,养羊规模300只左右的大户有200多户,通过板栗林下种草养殖黑山羊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户有800多户,养羊户年均纯收入达3至5万元,其中还有100多户困难计生家庭、39户残疾人员。

      罗田县里把板栗林下种草养羊作为今年29个事关罗田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同时出台了种草农户每亩奖励100元的优惠政策。据介绍,去年,罗田养黑山羊23.5万只,今年该县板栗林下新增种草面积达3万余亩,将为育肥30多万只黑山羊提供充足的草料资源,为全县羊农增收5亿元。

      “大山无闲草,棵棵皆良药”。以此为资源,罗田县建起了十几万亩天麻、茯苓、金银花等药材基地。

      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该县积极探索“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湖北宏源、优涛药业、食为天等一批大中药企业纷纷投资建厂,中药材就地转化为中成药。

每年中药产业已实现产值5亿元。在药材种植区,药材收入已占到农民总收入的八成以上。       “建设百万亩中药材基地,打造百亿元中药材产业。

”目前,罗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产量9.08万吨,种植收入9.35亿元。全县药材收入过10万元的农户有220户,茯苓产区去年人平增收超过3000元。       观念变了,小城靓了——63万罗田人底气足了       作为后发型山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罗田如何实现后发赶超?       两年前的工业“千人大会”上,罗田县委、县政府将工业与旅游关系定位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确立“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

      方向确定,该县积极为工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县城西南郊占地9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仓储、物流、金融、公租房等公共服务配套齐全。

全县82家规模企业中有37家落户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全县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

1亿元,规模工业增速达到7.5%。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       山区贫困县如何解决投资难题?招商引资是不二选择。

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紧盯“大项目”和“项目建设年”。改善基础设施,创造投资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便捷投资渠道;明确任务,分配指标,责任到部门,一把手牵头。

      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以农特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家居建材、清洁能源、丝绸纺织六大门类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全县共有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的规模企业71家。

重点推进的15个高新技术产业和少污染、无污染新项目陆续上马启动。       经济发展,不忘民生根本。该县把改善民生贯穿发展全程,推进义水北路等区域棚户区改造,建设安置房26.

7万平方米,500余户具备安置入住条件居民已陆续回迁入住。建成“幸福家园”、河东宜居山庄等保障性住房7803套。       “魅力县城、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的新型城镇化罗田路径正逐步变为现实,在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城市、秀美乡村的路上,罗田正阔步前进。

      高擎绿色发展旗帜,该县以战略眼光勾勒绿色发展的壮美图景。后发之县正在急速弯道超越,绿水青山已变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