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李白 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2017-1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清人涨潮曰:"人生之乐莫于闲,闲非无所事事也.闲者能读书--"此言甚是.这几天闲居家中,整理书柜,又见李

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清人涨潮曰:“人生之乐莫于闲,闲非无所事事也。闲者能读书……”此言甚是。这几天闲居家中,整理书柜,又见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这本书是我先前从辽宁“爱书人”俱乐部邮购的,距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居然保存的相当完好。当年,我曾经加入“爱书人”俱乐部,成为该俱乐部的一名会员,先后从俱乐部邮购过不少优惠的特价书,收获不浅。

   “在我的心目中,李白是有一个活泼泼的清楚的影子在那里的。把一个活泼泼的影子写下来,就是这本小书。”李长之的这本《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册子,这本仅有六万余字,不足九十页的小书,却十分吸引人,让人不忍释卷。

李长之的一支生动有趣的妙笔,貌似信笔所至,实乃精心结撰,论必有据,持之有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将一个栩栩如生的李白形象鲜活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处处称奇。

正如李长之在“序”中所言:“我很爱这本小书了,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句心里话。我之爱,是因为其中有着活泼泼的清楚的李白!我仿佛给李白拍了一个照似的,我觉得相当真,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有点沾沾自喜。”

   的确,摆在面前的这本小书,文笔流畅,处处流露着李长之对李白深沉而真挚的情感。全书有李长之撰写的一篇“序”,正文分为导论、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失败了的鲁仲连——李白的从政、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朓、李白:寂寞的超人等六章节。

在不大的篇幅里,李长之全面地论述了李白的生平经历、个性气质、精神教养、文艺造诣诸多方面,并用专章重点勾勒了李白求仙学道及与道教思想的密切关系,探讨了李白从政和李白与谢朓间的诗学脉络,以及李白这位“寂寞的超人”的感情生活和永久的痛苦,从而更多的是引领人们激赏李白的浪漫精神、洒脱的风度和超人的生命力。

譬如李长之在开篇论及李白疯与狂时就说:“像李白这样的诗人,早经有人说是疯子了,或狂人了,我也不反对这句话。不但我,就是李白自己也不反对。你看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是他自己承认的。……不过,疯子和狂人有没有价值呢?这在普通人偶尔一想,好像是没有的,其实,太不然了,我敢说任何人需要着疯子、狂人。

我只揭穿一句话就够了,就是,疯子和狂人的要求乃是人人所有的要求,不过不肯说出来、不敢说出来,天天压抑着,委屈着罢了。

却逢巧有人替我们冲口说出来了,难道不是人类的功臣吗?倘若更进一步,不但能替我们说出来,而且拣了那最要紧、最根本、最普遍的要求,置之于最美妙的艺术形式之中,那么,怎么样呢?这只能说是功臣中的功臣了!

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却正巧是其中之一,而且属于最煊赫的之一!”又譬如李长之受叔本华、尼采等西方哲学的影响,尤重李白精神人格的分析,因而评论道:“我说李白的价值是在给人以解放,这是因为他所爱、所憎、所求、所弃、所喜、所愁,皆趋于极端故”。

“只是他要求得太强烈了,幻灭、失败的也太厉害了,于是各方面都像黄河的泛滥似的,冲决了堤岸,超越了常轨。因此一般人在他那里欣赏其过分夸张,出奇者有之,得到一鳞一爪的解放者有之,但很少有人觉悟到他在根本上乃是与任何人的心灵深处最接近的,换言之,他是再普遍也没有了,甚而说是再平凡(倘若平凡不是一个怀意思)也没有也可以了(看本书第六章)。

有一颗滚热的心,跳跃在他每一首,每一句,每一字的作品!

”再如对于李白的情感生活,李长之亦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很奇怪的是,以李白那样漂泊而没有定性的人,一会从政了,学鲁仲连,一会隐退了,学神仙,但是他之父子的感情却很浓。

他在诗中时常流露……‘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这便都是在别了他的爱子们三年以后写的了,那印象更多么具体,字句更多么给人刺戟!没得到过家庭的温暖的诗人,但并没因此令他对于子女的慈爱有所欠缺。

在一般目李白为狂人,为不近于人情的人,在这里要反省的罢,漂泊的李白,没有家的李白,狂歌度日的李白,他却是有着一颗多么与通常人逼近的,相通的心!”当然李长之还极为赞赏李白诗的造诣,说:“他毫无尘土气,他一空倚傍;在那精神的深处,光芒四射而出,万物经这光芒的照耀,跑到了他的笔端的,也便都有着剔透玲珑的空灵清新之感了!

”总之,像这样敏锐精辟的论述,深刻独到的见解,在书中随处可见,不啻别具只眼,着实令人佩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长之在撰写《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时还有一段趣闻,在此不妨一述。据李长之二女儿李书和女婿于天池文章介绍说,在1936年底的时候,张荫麟想编一本中国通史,他希望约请李长之写杜甫的一章,李长之问张荫麟为什么不写李白,张荫麟说李白是浪漫派,不能写,李长之为了对抗张荫麟的观点,于是便创作了这本书。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初版系在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于这本书有着那么多感人心魄的魅力,在当时就颇有影响。就是近些年,这本书不仅在大陆有多家出版社再版,而且在台湾、香港地区亦有不少出版社一版再版,甚是畅销,依然受到好评,仍然是李白研究领域里的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山东利津人。先生生于书香门第,天资聪慧,酷好文学,毕业于清华大学,与季羡林、林庚、吴组缃并称“清华四剑客”。1936年先生撰写的《鲁迅批判》,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这本赫赫有名的书,被公认为鲁迅研究的权威著作,影响颇大。

建国后,先生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先生是国内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批评,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笔耕不辍,著述颇多。我藏有先生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白》、《孔子的故事》、《诗经试译》等多种大作。

今年10月30日是 李长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藉此机会写成区区小文,聊表对先生的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