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龙少林寺 从《少林寺》到《新少林寺》 功夫片的变革之路

2018-04-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天下功夫出少林".功夫片作为中国最具盛名.发展最为悠久的类型片,将少林功夫作为创作元素的影片数不胜数,已被观众熟知的黄飞鸿.方世玉.叶问,甚至武当派祖师爷张三

“天下功夫出少林”。功夫片作为中国最具盛名、发展最为悠久的类型片,将少林功夫作为创作元素的影片数不胜数,已被观众熟知的黄飞鸿、方世玉、叶问,甚至武当派祖师爷张三丰等都与少林功夫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然而最近这十几年,少林题材影片却开始出现销声匿迹之势。

日前,随着《新少林寺》的公映,重新开启了影迷对少林电影的怀念。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曾参与少林题材影片拍摄的主演以及功夫电影研究者飞鸿黄、“香港电影活字典”魏君子等业内人士,细数少林电影的“前世今生”。

专题统筹 李世聪 采写/本报记者 孙琳琳 牛萌

壹 起源

【出招】 张彻创“国术”先河

少林功夫被视为“天下第一门派”,自功夫片诞生之日起,便有少林元素存在。历史上少林寺曾三次被烧,而以这几次劫难为背景也成为了少林电影故事改编创作的首选,仅片名为《火烧少林寺》的电影便多达四部,分别由洪仲豪(1939年)、胡鹏(1950年)、郭南宏(1977年)和南基男(1979年)执导。

而上世纪70年代,以邵氏推出的张彻和刘家良导演的少林电影最为著名,张彻于1973年执导的《方世玉与洪熙官》开始了正宗国术的探讨,1974年的《少林五祖》又开创“南少林”电影风气之先。

1976年,张彻在台湾拍摄的最后一部大制作电影《少林寺》云集了狄龙、姜大卫、傅声等三代弟子一同出演,明星阵容十分强大。此时刘家良原本是跟着张彻去的台湾,但因与张彻不和,便回香港拍了一系列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1978年的《少林三十六房》,该片不仅让主演刘家辉成为第一个光头明星,在东南亚地区的版权销售也十分火爆。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由郭南宏执导的《少林寺十八铜人》等相关题材影片。

【后招】 和尚首次成主角

有句戏言叫“火烧少林寺火了少林寺电影”,这一时期的多部电影中都出现了火烧少林寺的场景,不过当时故事中的人物主角最流行的还是方世玉、洪熙官等少林俗家弟子,且一直流行至今。其实这些作品多脱胎换骨于清朝小说《万年青》,以反清复明为主线背景,实际上暗含了一定的政治意义。

不过刘家良(其师爷就是黄飞鸿)执导的作品还是在打造“南少林”的岭南英雄,讲究真实的打法,属实战型,而张彻则开创了另外一个潮流,就是少林功夫片,《少林寺十八铜人》是最早以和尚为主角的电影,也是张彻留下的遗风。

贰 创新

【出招】 李连杰“演”真功夫

唐太宗李世民允许少林寺在各处开分寺,因此有“南北少林”之说。而在少林电影上,刘家良是“南少林”,李连杰便是“北少林”。1982年,香港导演张鑫炎接手执导《少林寺》,开始起用国内的武术运动员担纲主演,而且连动作指导也打破了以往香港戏班出身的武指惯例,起用真正武术队的习武之人,可谓非常大胆。

《少林寺》的空前成功立即引发一股跟风热潮,李连杰更是接连拍摄了《少林小子》和《南北少林》,与《少林寺》一同组成李连杰的“少林三部曲”,同时香港电影人开始频繁与内地合作,其中1984年由徐小明执导的《木棉袈裟》也成为影迷们心目中的经典少林电影之一。

而在动作风格上,《少林寺》开启了一个表演性武术的新潮流,相比以往讲究实战型的少林功夫在观感上注入了无比新鲜的元素,颇受观众欢迎。

【后招】 动作电影偷师

导演张鑫炎在接拍《少林寺》之时,实际上香港的功夫片已相对陷入低谷,逐渐被兴起的新浪潮、都市喜剧等类型片所取代。而《少林寺》将重心转移到内地,表现的也是嵩山少林寺的故事,再加上所有主演都是武术运动员出身,他们所演绎的竞技表演武术的武打风格令人耳目一新,立即引发大热。

其实《少林寺》在香港公映时是被安排在左派院线上映的,其地理位置和影院的数量都较少,跟嘉禾等这样的大院线根本无法相比,但左派院线有一个好处,就是一部戏可以持续放映一个月,因此这部戏在香港也获得了大卖,在内地就更不用说了,当年一毛钱的票价能卖到过亿票房,若按今天70元一张的票价来算,票房就是超700亿元。

这一时期的电影掀起了少林电影一个新的潮流,可惜这段时期的持续时间并不长,基本到1987年左右便“投入到电影历史的长河中”去了,但少林电影的动作风格却直接影响到香港之后的动作片发展,可以说,少林电影正是动作片的“宗师”。

叁 瓶颈

【出招】 徐克晚清武林炫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徐克决定将曾由关德兴塑造的70多部黄飞鸿作品再度搬上大银幕,且自1991年推出《黄飞鸿》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相继执导了《狮王争霸》《男儿当自强》《西域雄狮》等一系列黄飞鸿电影,同时元奎亦推出了“功夫皇帝方世玉”系列,这两个和少林颇有渊源的角色再次令李连杰独领风骚。

此外,由林岭东执导的《火烧红莲寺》、王晶执导的《洪熙官之新少林五祖》等片也为少林电影的发展“添砖加瓦”。不过这一时期的少林电影过多集中在晚清时期,在角色上也未有新的英雄人物诞生,依旧是早年的黄飞鸿、方世玉、洪熙官等人,且在主题上也并未有更大的创新,但是在动作风格设计上则加入了酷炫的特技场面,感官上更加刺激,商业元素的增加给影迷们带来了新鲜的感受,但以往的“少林味儿”却淡了许多。

【后招】 飞侠少林电影变味

少林电影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基本就是进入到“翻拍时期”,不仅在人物上没有新的形象诞生,而且这些少林人物实际上与少林并没有太大关系。此外,表达的主题也依然没有跳出反清复明、复仇、有压迫就要有反抗诸如此类的“老生常谈”。

虽然功夫仍是最大的卖点,但是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功夫表现,而是开始更加注重在故事层面、人物刻画以及拍摄手法等方面的商业性元素,而特技的加入更是让这些英雄们都变成了飞檐走壁的“飞侠”,尽管看起来很刺激,但是却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也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少林电影的龙脉看似并没有中断,但实际上自这一时期起,真正意义上的少林电影已经开始出现断层,以1994年刘镇伟执导,周润发、吴倩莲等主演的《花旗少林》为例,片名虽用了“少林”,实际上讲述的却是一个当代高手和一个有特异功能的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好在近年出现了《叶问》系列,对传统功夫片才算有了一些回归的意味。

肆 变革

【出招】 周星驰另类解读少林

进入新世纪之后,当年少林电影传达出的那些为了民族大义、保家护寺的情感显然与年轻观众之间拉开了距离。近年推出的“叶问”系列称得上是对传统功夫片的一种回归,因传说中咏春拳的创始人五枚师太是清朝南少林僧家的五位高手之一,因此在少林电影十分匮乏的这十年中,暂且将叶问牵强地归入其中。

而2001年周星驰执导的《少林足球》可谓这段时期的唯一一部代表作,不过星爷做得也是完全区别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对少林电影进行了一番另类解读。

再有与少林挂钩的便是去年的《七小罗汉》,但形式上变成了“中国版《小鬼当家》”。而最新一部少林电影便是1月18日公映的由陈木胜执导的《新少林寺》,该片颇有创新之意:首次以军阀混战时期作为少林电影的创作背景,首次将“禅武合一”的境界予以展现。

【后招】 玩创意不如坚守招式

如今,好莱坞大片引领的以感官刺激为“最高宗旨”的理念大行其道,作为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最有影响力的功夫类型片,也开始以暴力、枪战、爆破等特技场面来吸引眼球,而少林功夫的文化、底蕴、精神在电影的表现上都开始进行了变革,其中《少林足球》以“后现代主义”的方式对少林功夫进行的另类解读可谓大胆。

而最近公映的一部《新少林寺》,虽然对“火烧少林寺”这样经典的少林电影有所展现,但在故事的历史背景、主题方面都已作出了重新诠释。

不过该片被视为春节档大热影片的主要原因,却还是因为影迷对昔日《少林寺》的怀念,这样不由得叫人唏嘘,其实《叶问》系列的成功已经证明,真正的功夫电影需要一招一式的传承,而观众也会为这种回归买单。

演员谈

对于《新少林寺》的诞生,曾主演1982版《少林寺》的两位反派演员于承惠和计春华则不约而同地表示并不期待。他们均在话语中透露出对传统功夫电影没落这一现状的痛心和无奈。

现在的功夫片没了“义”

我真是不想再谈“少林寺”这三个字,因为我觉得很悲哀。1982年我们拍《少林寺》,是为了弘扬武术精神,我们这些武术运动员出身的演员根本不抱有别的什么目的,更没有什么商业企图,因为我们不是为了拍电影而练武术,我们是在为中国武术做点事。

但是在《少林寺》之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很多少林寺电影,它们都是在为市场做事,很多功夫本身的东西被曲解了,虽然这样的片子一直在拍,但是什么是功夫,什么是武侠,他们根本就还不知道。

武学有两个方面,分别是身体和心灵,它的核心是壮大自我,救助别人,是有终极观念的。但是现在的功夫片没有了“义”,武术已经变成了杂耍,武侠已经变成了江湖。对这个现状我感到很无奈,需要时间才会被人们意识到它的问题,不过这是学者要去思考的问题,我真的一个字都不想多说。 口述:于承惠(武术演员)

老版《少林寺》没法超越

拍《新少林寺》有什么意思?根本拍不过原来的经典版本。张鑫炎对少林寺的贡献特别大,当时他不是说要拍一个商业的片子,他就是想要把少林文化发扬起来,所以一定要到少林寺里去拍,用了它标志性的山门、寺庙。

当时,我们所有演员都是武术运动员,一个明星都没有,所有人都是真功夫,但照样火得不得了。多少小男孩看了《少林寺》之后去学武术,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武术风,说这部电影拯救了中国武术,一点也不为过。现在哪一部电影敢用清一色的武打演员来拍?都是找几个不会武打的明星来演,而真正的好武行却只能做替身。

少林应该是功夫片里最响的一个品牌,它就跟美国的西部片一样,假如中国有100个李连杰,那么中国的电影票房就不止100亿了。如果老是玩假的,那长期下去,功夫片就会名存实亡。 口述:计春华(武术演员)

史上真实的少林寺

1 “十三棍僧救唐王”

少林寺建寺于北魏时期,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据功夫电影研究者飞鸿黄介绍,与许多电影中表现的不同,历史上少林寺是很注重与国家统治者合作的。隋朝末年军阀割据时期,“唐王”李世民讨伐“郑国”,少林寺正处此地,少林寺因为对“郑国”很不满意,也看出了李世民会更有前途,因此参加了这次讨伐,这便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实故事。

2 “火烧少林寺”

历史上少林寺是被烧过三次的。一是隋炀帝年间,少林寺因为香火旺盛、寺产丰厚,而为各地起义农民所垂涎,混战中殿宇被烧;二是元代红巾军烧了少林寺,当时少林寺中跑得只剩了二十多人;三是1928年军阀混战时期,土匪出身的石友三占领少林寺后,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把寺内无数殿、堂、楼、阁等文物烧成灰烬,这也是少林寺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劫难。

3 “天下武功出少林”

清朝年间,由于禁止民间练武,少林寺僧兵流落各地,少林功夫也因此在民间得以流行,出现了“天下功夫出少林”一说。在武林中少林功夫的地位很高,历史悠久,且类种丰富,遗留到现在的武术套路包括拳术、功法、棍术、剑术等,这都是其他门派不具备的。这还只是嵩山少林寺武术,真正的少林武术非常博大精深,而其宗教背景文化底蕴也讲究“禅武合一”,是很有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