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宁的徒弟 北京相声演员应宁:不能让曲艺在台湾断了 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

2018-0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不是有人要去中国化吗,那我就把我们民族的精华,润物细无声地在台湾传授,而且已经有校长和我联系过了,比如新竹东兴国小的校长范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应宁微笑如故

“不是有人要去中国化吗,那我就把我们民族的精华,润物细无声地在台湾传授,而且已经有校长和我联系过了,比如新竹东兴国小的校长范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应宁微笑如故,但柔和的语声中带着一份坚定。

这位年轻的北京相声演员刚刚从台湾回来。事实上,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他五去台湾,目的很明确:教台湾的孩子们学曲艺。

“在大陆18天,我能挣钱,在台湾18天,我是在花钱,但是我放弃挣钱的机会赴台教学,那就要值,要有意义,而我现在觉得值!”应宁说现在有很多的曲艺名家也都想去台湾教曲艺,这也包括了他的京韵大鼓师傅杨凤杰,今年已经快70了。

应宁说:“在赴台教授曲艺这件事情上,我是有坚强的后盾的。”

“我特意对观众说‘咱们’老祖先”

2011年9月,北京市台办组织了一次赴台亲情之旅。以往的亲情之旅都是请一些书画家和工艺品大师赴台办一些展览。而2011年这一次,北京市台办特意邀请了李伟健、武宾、李菁、何云伟、应宁和王磊这6位相声演员一起赴台演出。

演出的第一站是在嘉义。当时,大家都担心人家爱不爱听,听不听得懂,每个人都心里没有底。据说何云伟当时去问一个当地人,您听得懂什么是耍猴吗?那人回答说: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一下,大家的心里就更没有底了。于是,应宁和王磊就主动请缨第一个上场,算是给大家试试水。结果,一段相声说下来,下边的反响非常好。

有了在嘉义的成功,随后的演出都是非常的顺利。应宁回忆这第一次赴台演出的时候说道:“就像串亲戚,这是我的一个亲戚,多少年没走动过的亲戚。这一回我到亲戚家里来了,我感受到的全是热情和温暖。而且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以后一定每年要去一次台湾。”

而在2013年的时候,吴兆南相声剧艺社主办的两岸笑星会邀请这6个人再次赴台演出,一共五场演出都在台北。第一次去台北演出的应宁听说,台北的观众只信服大陆的老演员,没有点白头发的演员,观众觉得相声肯定说不好。可第一场演下来之后,观众反响特别好。

“面对观众的热情鼓掌,我觉得咱们老祖先造字的时候真是太高明了,掌声的掌字是上边一个高尚的尚,下边一个手,掌声就是高尚的手。我特意这么说:‘咱们’老祖先。而演出之后的签名,更是签了一个半小时,主办方给每个老师准备两支签字笔,都快不够用了。”

而也正是这些演出的成功让应宁决定,一旦时机合适,自己一定要亲自赴台教授曲艺。

“台湾曲艺的传承,真的要断了”

虽然想法有了,但是应宁也拿不准当时的时机成不成熟:“因为最初接触的都是观众,只是知道大家爱听,但是,有没有愿意学的,我也是拿不准。”

但是,在2015年的北京少儿曲艺比赛上,来自台湾的4个小朋友引起了身为评委的应宁的注意。后来,在和他们的交流当中,应宁才知道这4个小朋友都看过他的演出,而且应宁的老师马贵荣还教过他们几个。而这些孩子的家长当时就问应宁,如果有机会的话他能不能也去台湾授课。

应宁回答说如果有机会自己一定会去。而当时他们的带队老师,台湾“天桥说唱艺术团”的张祖望老师也找到了应宁,向应宁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可以去台湾授课。所以,早有此意的应宁便当即答应下了这件事情。

于是,2016年新年过后,应宁与青年相声演员崔骏以及天津市曲艺团的青年三弦表演艺术家郑力文老师一道,三人结伴来到台湾新竹,谈到这里的时候,应宁说:“之所以是这三个人的组合,我是想不要只教相声,其他的曲艺形式也要有。除了相声、评书这些比较强势的曲艺形式之外,现在台湾最年轻的曲艺工作者已经是54岁了,实在太大了,传承真的是马上就要断了,所以,我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千万不能让曲艺在台湾断了。”

一分钟教学法

第一次的教学非常成功,来上课的40多个学生可以说是遍及全岛。而也是以此为始,赴台教学一发不可收拾,光是这一年就赴台五次之多。

以前,台湾的学生每次学相声的时候,老师总是发一遍新词,然后,让学生去背。而应宁则不然,他先从相声的历史开始教:“我会告他们,为什么一个相声老师要教你们岔曲呢?它和相声有什么渊源?相声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形式的?然后,再给他们讲辙韵,为什么会有成龙配套合辙押韵的话,大家爱听,所以给他们讲辙韵,实际是在上语文课,学点字,学点词,学点音。我不要求他们知道得像我这么清楚,但是,这些学生得知道。”

讲了一段理论之后,应宁也会穿插一些相声的教学。应宁称这种教学为:一分钟教学法。“同学们,我一分钟就能让你们会一段相声,你们信不信?他们都说不信。我就和崔骏演出了一段《猜字》的相声,我来比划,崔骏来猜,我让下边的同学们也一起猜。

比如:我把扇子放在脑袋上,问他们你们猜这是什么字的时候,同学老师一起猜,就是这么一种互动,这帮孩子就跟着嚷嚷,我不怕乱,只要他们说的和课堂相关就行。等猜完了,他们该乐的乐,该笑的笑,该比划的比划。

然后我问谁能也上来演一遍,结果,好几个举手。其中,有两个年龄大一些的学生演得就特别好,我说:这段相声你们会了。其实这会儿理论没讲完,但是,我怕他们理论学烦了,所以,我就安排了这么一出,让他们能提起学相声的兴趣来。也是调节一下。”

第一个拿八角鼓唱岔曲的台湾小朋友

在教岔曲的时候,总是应宁先唱一句,然后学生们学唱一句,郑力文老师则在学生中间走。学生唱,郑老师听,看哪个学生唱得准,然后挑出来和郑老师学岔曲,剩下的和我上大课,我接着给他们讲岔曲。

可后来回到北京,有个名叫庄闳皓的小朋友给我们发他唱的岔曲的视频,这个学生本来不是被挑出来的,可是唱得还特别好,让我们也是大呼意外。后来,他的妈妈又给我发视频,庄闳皓就在那里一边做手工一边就唱着岔曲:春至河开,绿柳时来,梨花放蕊,桃杏花开。

“庄闳皓就是为了练唱,什么时候都唱,他可能是中国曲艺史上第一个拿着八角鼓唱岔曲的台湾小朋友。在8月的北京少儿曲艺比赛的时候,他就已经拿了一个二等奖了!可他只学了半年岔曲,我们1月开始教,4月和7月又教了两回,实际上,我们当面给他授课的时间都不到一个月。我们不在台湾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微信进行教学,给他一些建议,特别是郑老师,对这个学生下了更多的心血。”

有一次,新竹县的县长接待日本客人,听说有两个小朋友会说相声,就让他们过去说了一段。虽然日本客人听不懂中文,但是,庄闳皓和林宇帆能够如此流利地背诵下来几百字的贯口《八扇屏》,日本客人和新竹县县长都没有想到,而家长们也是没想到这两个孩子会这么露脸。

坚强的后盾

其实,应宁最初也担心,赴台教学会不会有什么障碍。可到头来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从各方面而来的,都是对应宁的帮助。“因为,我赴台教学完全是义务性的,所以,我特别感谢张祖望先生,他为这次赴台教学成行,付出了很多很多。而学生的家长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他们帮我宣传,帮我找场地,帮我解决吃住的问题,买个小礼物什么的,其中有一盒茶叶礼盒上有我所有的学生的签字:谢谢老师,那个礼盒我现在还留着呢。”

而除了崔骏与郑力文两位老师外,还有很多老师也都明确表态要赴台教学:“我的师傅,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杨凤杰,年纪都快七十了,中国铁路文公团的关键老师,还有我的师弟金霏。”

而对于应宁赴台教授曲艺,大陆的各级台办也都伸以援手。比如,东城区台办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在台北举办一个地坛庙会,举办过几年了,应宁希望可以让他的台湾学生去这个庙会去演出,借此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东城区台办就表示一定会帮他协调此事。所以,应宁说:“在赴台教授曲艺这件事情上,我是有坚强的后盾的。”

天下第一件好事

而谈到未来期望时,应宁表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台湾小学,能让曲艺成为他们兴趣课的一部分。不是有人要去中国化吗,那我就把我们民族的精华,润物细无声地在台湾传授,而且已经有校长和我联系过了,比如新竹东兴国小的校长范扬。”

而另外一件事情则是,在应宁他们赴台教学之前,一些小朋友所接受的曲艺知识是错误的,所以,他们每次都要先去纠正错误,然后再开始教学。所以,应宁特别希望能找到一些台湾当地的既专业又有教学意向的曲艺老师,帮助他们一起教学。

“现在,庄闳皓就是老师了,新同学学岔曲,先跟小庄老师学,然后再跟我们学。所以,我们也会给一些老师讲课,我们也是想培养一些有热情的老师,这样,当我们不在台湾的时候,他们可以帮我们看着这些孩子,让他们别走样。”

最后,当记者希望应宁能够给自己这一年的赴台教学打分时,他说:“如果打一个分的话,绝对能及格。在大陆18天,我能挣钱,在台湾18天,我是在花钱,但是我放弃挣钱的机会赴台教学,那就要值,要有意义,而我现在觉得值!换句话说,教书也是一件积德的事情,正所谓,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赴台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