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人生五大需求 马斯洛的人生五大需求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顺序分为五大类:
1 生理需要(食物、睡眠、性生活等);
2 安全需要(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
3 归属和爱的需要(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
4 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
5 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人,究竟需要的是什么?[转]作者: 刘超辉前几日,一个前辈在酒桌上和我大夸他们的大老板,那么大的官,每天都是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的。言及此处,令我联想到的不是什么企业文化或者什么个人才学,我想起的竟是马斯洛的一些思想观点,时下里,我们常见的某些大人物,不要看他们金钱上已经富足流油、地位上终日令人仰观,他们每日里竭尽所能,依然还是在为了满足一些低级需求,然而,低级需求的饱满却终是换不来人生之幸福。
人,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时刻能想的清楚的,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目的需求,不同的生活领域,可能需要不同的满足。幸福,又是多么笼统的一个人生目标呀!即使象法国作家莫罗阿的《人生五大问题》中将人生幸福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也恐怕难以为普通人提供一种模范式的享福路线。
是的,人是多么复杂的呀!一旦脱胎降生为人,我们将难以摆脱造物主给人的种种限定,更何况,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达,呱呱坠地的婴儿没有几年也会成长为一个独立思考的文化人。然而,人生忧患识字时,当他学会了思考,他也就避免不了接踵而至的烦恼。
历史和现实中,确实有过那么多的人,他们在思想的尽头,无奈地勾勒着一种奇妙的人生理想,多么希望能重返自然社会、甚至原始生活,去再度体验一种无知者的快乐、甚至是野蛮人的幸福。
"都说世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一种是剑,而思想最终是战胜剑。所以,大家互相招呼着,匹颠匹颠地忙着学会思想"。思想是多么好的事情啊,然而,现代社会对人的剥夺,已经到了近乎极端的地步,我们不得不在白昼和黑夜的交替中,频繁地出租和独享我们的大脑,在留给自我的不多的时间里,我们还要挤出多少来去完成衣、食、住、行和娱乐的消费,剩下的时间里,我们还需要做梦来完满残缺的人生,还会有几分钟用来做艰难的思考呢?
当我们无权再思考,我们就只能随着人流去追逐普遍的幸福了。在这喧闹和一哄而上的社会里,人,究竟是什么呢?他们将高兴的又是什么呢?许多的人,开始遗忘一切生活的细节,全在追逐着被社会精选或压迫出的那么几点欲念,却把那么多幸福的细节忘得一干二净。细节里带来的快乐,变成了零星的泡沫,又怎能再满足了攀比的欲望。
与现代社会诸多问题并行的是,每个个体面临着空前的孤独和寂寞,似乎,现代商业模式只培养合作精神,却很少涉及真正的友谊,所以,当人们阅尽人间繁华的同时,却又有多少难表的内心独白挥之不去,这个可是《人生五大问题》之一大问题。当一个人"避免不了寂寞,可以让自己赤裸裸面对自己"的时候,人,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恐怕这个问题是每个现代人需要认真思考的。
与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传统的心理学家不同的是,马斯洛高举人本主义大旗,抛开了传统心理学研究的精神失常、心理病态,把注意力放到了人的正常态和理想态心理研究上。从耳熟能详的"层次需要"到"自我实现、高峰体验",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启了关乎正常人类权利的第一次沉思。
其实,心理学是不可能不谈病态的,马斯洛的研究动机也不是要标新立异,正是为了通过正常态、健康态的研究来对比病态心理研究,马斯洛才引领了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本心理学流派,其理论在管理心理学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现代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果《人生五大问题》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幸福模板,那么与马斯洛相比,莫罗阿欠缺的恐怕就是一种更理性的思考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提供的不是一种模范,而是一种思路。对比健康态即可知病态,按照马斯洛的思路走下去,现今的很多貌似正常的"健康态"何尝不是一种亚健康、甚至病态呢?个人的、家庭的、组织的、社会的,种种个人心理病态、社会心理病态和文化病态,在马斯洛看来,是多么不人道呀!
同样是"避免不了寂寞",当我能因此而得空,挤出少许时间,按照马斯洛为我们提供的思路,认真内省一下自己和周遭的文化,我又被激出一身冷汗,马斯洛提供的"自我实现理论"也如同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一样,是多少人巴望着的白日梦呀!
个体的"病态"和社会的"病态"在交互作用之下,恐怕我们只能先暂且满足一下低级需求了。马斯洛曾想过,人类社会如果能满足每个个人的"自我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就实现社会主义了,说句不客气的话,他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有多少国人,已经在社会主义了,一些基本需求还远远满足,更谈不上"自我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