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宁德云社 德云社四叛将合体说相声 曹云金称没什么矛盾就能合作
1月18日,"何云伟、李菁全球相声巡演北京首演"将在保利剧院上演。这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出除了何、李二人,还聚集了徐德亮、王文林、王玥波、应宁、王磊、张德武、李立山,以及此次特来友情助演的曹云金、刘云天等众多曾和德云社有过千丝万缕关系的相声演员。虽然他们如今对此都不愿多提,但仍让人不禁感叹,除了郭德纲,基本上整台演出的阵容堪称再现了德云社当年最鼎盛时的风采。
他们为什么又都走到了一起?本报记者为此独家专访何云伟、李菁、徐德亮、曹云金,听他们各自说说缘由。
李菁:
这次演出的主要演员里,我最早认识的是王磊和应宁。那是1997年,我大一时一起参加到内蒙古去的大学生艺术团下乡活动。但真正到了发车时,却因为王磊学业上有事走不开,临时换成了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应宁。这两人形象上反差也太大了!
而且应宁说话有点儿女气,我当时听他说话半天才分辨出是男生还是女生。下乡演出演到一半的时候,应宁的搭档因为水土不服生病了,于是我就替他给应宁当捧哏,每场自己演一段快板,再跟应宁说一段相声,效果挺好,后来我们俩组成了一个"应李组合",合作说了一批传统节目,可以说是当时同龄说相声当中最早说传统相声的。
应宁声音很有特色,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应宁每次通过寻呼台联系我,我的呼机上都显示的是"应小姐"或"应女士"。
认识王玥波是在琉璃厂的"京味茶馆",应宁推荐我去的。第一次见王玥波,他就是一副老范儿的打扮,对襟的中式褂子,圆口的布鞋。他在台上说了一段评书,下来后主动跟我聊,还让我上去表演一段快板。后来大家就经常在一起交流了,我也给他当捧哏两个人合作说过相声。
认识徐德亮的时候,他还叫徐亮,在报社当记者。我早就知道有这么个会说相声、弹单弦的人,但一直没见过。一次我得了个快板书大赛一等奖,他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是信报的记者要采访我,还让我给他一个人写了个通稿。之后也就认识了,后来一起又都在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我们俩也合作说过相声。
何云伟:
我们这些人私交都特别好,台上台下都是好朋友。当年王玥波曾特意坐公交车到回龙观我家里给我辅导过节目,对我帮助很大。我跟徐德亮是在"相声大会"时认识的,他很有才,除了说相声,还能创作,会书法、单弦,我俩也搭档过。我是2002年加入德云社的,曹云金是在我之后加入的。除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参加此次演出的几位老先生也都是多年以前就都帮助过我。
早在1999年我还不认识李菁的时候,我参加北京三中办的曲艺辅导班,崔琦老师和郭全宝老师就曾辅导过我,我的单口相声《连升三级》参加了马季杯春蕾杯曲艺大赛,获得了三等奖。2005年,我和李菁参加"北京相声小品大赛"获得相声专业组一等奖的节目《我要幸福》,是李立山老师给我们俩排演的。
徐德亮:
我和王玥波、应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就经常在一起玩了,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我和李菁在认识之前,两个人就神交已久,早就听说过彼此,他知道我会单弦,我知道他会快板。我和何云伟早期也曾有过合作。我们这些人各个都不错,但是完全单干不成,得需要集体的力量,大家在一起合作共同发展。
曹云金:
这次演出是主办方来找的我,我能够来参加,一方面因为我作为何云伟的师弟,和他有十几年的感情,我的书里也写过,当年我们俩天天一起坐公共汽车,我还住在他家,一块儿练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大家看到相声界一个团结的景象,所以我特地表示这次我是友情加盟。无论是何云伟、李菁,还是德云社,或者是姜昆老师,只要有人请我去,我又有时间,我都愿意去演出。跟谁在一起,都是为了给观众们说相声。
像我们这些人,平时各干各的,也没有什么矛盾,有机会能在一起合作,挺好的。北京多几家相声剧场也挺好,大家听相声也方便,不用大老远的跑。我现在每周六在胜利电影院说相声,有相对固定的班底,也请过高晓攀他们"嘻哈包袱铺"的演员,如果什么时候人不够,我也会请"星夜相声会馆"的演员。他们平时演出如果有需要,我又有时间,我也可以来他们这里演出。本报记者 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