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敦煌 王潮歌实景穿越力作 《又见敦煌》首度曝光
在去往敦煌莫高窟的必经之路上,陡现了那一片无法被形容形状的蓝色晶体,它在沙漠戈壁的背景衬托之下,恍若一片幻境。这是导演王潮歌的最新作品《又见敦煌》以"沙漠中的一滴水"为创意理念设计,耗时近两年建造的专属剧场。从9月20号开始,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将成为进入敦煌的一道必经风景,未来也将成为甘肃的又一张崭新文化名片。
《又见敦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推进甘肃省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由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著名导演王潮歌团队联合打造、于9月20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的首度亮相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
王潮歌曾经说过,她不做极品,只做绝品。确实,这位开创了实景演出先河的艺术家,用她的9部"印象"系列和3部"又见"系列作品,在不断的探索着崭新的文化生态,她也因此锻造了一个极为强烈和鲜明的个人品牌。"王潮歌"的名字就意味着颠覆,意味着创新。而在浩瀚磅礴的丝路传奇里,她又会撷取什么样的故事来演绎给这个时代的观众去观看去体验,是一件充满悬念又让人满怀期待的事情。
事实上,接手《又见敦煌》对王潮歌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因为她给自己设置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自从有文艺作品开始表现敦煌以来,大多都是集中在人的爱恨情仇之上,但在王潮歌看来, 2100年前的这一条通向罗马通向长安的大道,有那么多的种族、宗教、人群,在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它更应该是史诗。"所以在下决心去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我就把自己逼上一条绝路,我要做的是一个史诗一般的敦煌,而不是一个人间的敦煌。
我觉得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挂一漏万,捉襟见肘,但我依然觉得我应该去尝试,我也觉得我不能偷懒,不能抄近道,我就是要凭着这一点点的底气,往那儿走。"
王潮歌深知,挑战史诗的结果,可能成也可能败。对于功成名就的人而言,没有人愿意将自己抛下深渊。在此之前,面对邀请她确实也推拒了不下三次,但最终还是下决心接下,是因为邀请方的一句话打动了她,"我们甘肃需要一台作品,我们的敦煌更需要一台作品,这个作品并不完全是说给游客或是给来敦煌旅游的人看的,我想给我们的子孙万代看。"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戳进了王潮歌的心窝里,她想的是,"莫高窟许有一日也会如沉沙一样碎去,一切都会归于尘土,一切都会归于寂静,所有东西都消失能留下的是什么呢?丝绸之路在宋明的时候就没有了,但它却成为了一条由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铺就而成的文明之路。
物质的路可以不再,但精神的路会长存。所以我也想告诉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以我们的民族为荣,以我们的文化为荣,而这种血脉一代代的传承,这条路才算一直通着,莫高窟才能千年万年的存在,这也就是我认为的一带一路。"
在近两年的创作过程中,阅遍了数百本相关著作后,王潮歌携带在身边的有一本《敦煌大事年表》。如何将那些历史事件提纯,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又如何将史诗宏大的叙事,引人入胜的情节,奇特的视觉冲击融合为一体,都是对她导演能力的巨大考验。
在经历了99次失败只得1次成功的大量实验之后,她最后选择了颠覆性的"穿越式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一次"古今穿越"。演出的内容则是以六个线索人物为故事脉络,借五个典型的场景将横跨千年的历史故事重现。
与其说这是一次观看,不如说是一次亲历穿越的体验。
观众一进入剧场,即进入了一个壮观瑰丽的幻境空间。在这迷宫式的剧场中,设置了罕见的超大型联动舞台机械装置、3D影像装置、移动巨幕装置,28台升降机同时在工作着,许多特技效果均属首创。这个空间里,观众不再只是看客,而是参与了演出的全过程。
第一表演区里,T台一般的大道实际上是意象化的丝绸之路,走过丝路、穿过黄沙,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当张骞、张议潮、米薇、王潮歌、丛明玲、张冬·······这些名字响起时,众声回答的那一声‘在’,意味着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们同在。
于第二表演区目睹了王圆箓送出国宝的那一幕之后,观众不知觉中已分成十六组分别进入不同 "洞窟",与不同时代的古人"对谈"。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
在行走观演了近一个小时后,在最后一个表演区内,观众终于可以坐下,沉下心来观看这一场由《药师经变图》引发的真实故事,直到最后的画外音出现,那声音在问,"一千年究竟有多长?"诗人答:"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啦。"
是啊,当你俯下身去,捧起一把黄沙,故事就会在你的掌心里。
拨开尘沙,又见敦煌。
因为"印象"与"又见"系列创造的骄人口碑和票房实绩,王潮歌也一直被视作艺术与商业成功融合的典范。但对于创作这件事,她坚持的一直是"社会价值为一,经济价值为二"的原则,并始终相信顺理才能成章。
"我从来不觉得旅游演出就比其他艺术形式要低,一直以来我也都是以严肃和做大作品的态度在完成自己的每一个作品。如果我的作品,能够让你能对那里的山水有了热爱,对那里的人民和文化有了了解,我所有的付出才算值得。"
而在过去的这一路,这个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让农民成为演员,让山水成为舞台,让每个参与者见到最好的自己。而这也才是她想要的价值,她说,"我追求这样一种境界,这个世界上因为有了这个叫王潮歌的人,可以多一种丰富的想象和生活,也因为有王潮歌,可以让很多人的命运发生逆转,这就是我生存的意义。当然,有可能做不到,但我努力。"
《又见敦煌》投资方,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儿将说,"之所以投资这个项目,除了经济效益,更看重的是社会效益,希望借用敦煌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文化地位,把敦煌承载的昌盛的千年中华文明,传递到全世界。"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的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完成仅用了15个月,希望《又见敦煌》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王儿将说。
二、演出简介
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项目由甘肃四库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著名导演王潮歌主创;作为甘肃省重点文化项目,《又见敦煌》以史诗的笔法传承丝路文化,以艺术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一带一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又见敦煌》从艺术角度再现"人类的敦煌",成为敦煌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后又一张国际旅游名片。
《又见敦煌》剧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中的一滴水",由北京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朱小地设计;大漠黄沙之中,湖蓝色的剧场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水,是沙漠中最珍贵的意象,象征生命、象征希望,更象征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沉式结构让它遥遥望去像是一汪清泉消融向天际,显现出梦境般的效果。
演出分为四个区域进行,四个表演区的内容相互牵引,没有时间的界限,只有历史的长流:A区历史人物的重现从遥远的那‘一条大路’走来,指引我们穿越到一百年前;B区的王道士送别飞天、神人间的交流有的是忏悔与感动;C区置于‘窟’内,十六个窟,上百个表演面,人们如身处千百年前,以上帝视角感受当时的生活;D区古今对话,还原历史,讲述索靖镇压叛乱、张议潮收复河西以及那幅旷世绝作《药师经变图》在这片土地曾发生过的故事。
故事脉络发展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演出精妙的舞美设计和技术操控,在迷宫式的剧场中,设置了罕见的超大型联动舞台机械装置、3D影像装置、移动巨幕装置,许多特技效果均属首创,引领观众进入壮观瑰丽的幻境空间。
历经两年时间创作的《又见敦煌》,将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一次"古今穿越"。在剧场中,行五十步,您已穿越百年;行百步,您已穿越千年;最后,您也许将与自己的心见面。在不知觉中观众已被分成了十六组,分别进入不同的"洞窟",与"古代人"对谈。这是一次观看,更是一次体验;《又见敦煌》无论是在艺术形式上还是空间的复杂设计上都可谓是"又见系列"的巅峰之作。
三、导演自述
· 到敦煌,王潮歌导演最多的感受便是敬畏: "一千多年的历史,大漠尘沙,千年莫高窟,一条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放在一起到2016年,到你和我这样的人站在这,我认为没有什么人能逃离‘敬畏’俩字,敬畏的心境。我们现在的人有一种豪气,这种豪气就是我无所不能,我可以盖一个大楼,天那么高,感觉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尤其互联网时代到来,我们无限的可能随时随地可能出现,但你真的是无限的吗?你的能力是无限的吗?如果人因为自己的能力特别大而失去了敬畏,离失败不远了,所以我认为敬畏这两个字在当今这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我们敬畏自己的祖先,敬畏文明,敬畏土地,或者敬畏我们曾经学过的那么一点点知识,或者敬畏一个善意,都应该有敬畏之心,所以如果我能够怀有敬畏之心,开始《又见敦煌》的创作,我认为我的观点没有跑偏。
所以我对自己这个观点还挺满意的。"
· 王潮歌导演对于剧场的描述"首先我们要盖一个剧院,这个剧院的外形是由很多玻璃组成的,看起来不是方的不是圆的不是长的,它好像没有形状,取意沙漠中的一滴水象征生命和希望,想象它应该像海市蜃楼一样,在人非常渴非常绝望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幻境,这个里面很美好,像天堂像仙境一样,我们就想盖这么一个剧场,前面一片平坦,后面就是沙漠戈壁,现在设计的叫水的这个剧场,它完完全全可以融入后边的天际,没有形状,像一个诗,像一个梦幻像一滴水,像我们的海市蜃楼"
· 对于今天敦煌文明的感受:1"今天丝绸之路是什么?是一条精神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就是指的这条路,指的是我们在精神上有一条大路,互信、融合、包容,向每一个地域的每一个民族伸出我们的手说:咱们都是朋友,包容所有的文化,所有的宗教,好多民族在这都融合,好多艺术在这都融合,好多故事在这融合,包括好多人种在这都融合了,成为一个共同体"2"这条精神的大路它是从两千年前开始走起的,走到今天,未来还会再走到遥远的地方,走到我们都死了,走到我们子孙的子孙,看不见了它还走着,所有的故事,包括莫高窟,它都可能会消失的,就像我们随手抓起的沙子一样,一放手沙粒掉一地,永不消逝的就是精神,所以,莫高窟的消失也可能是因为一次地震,也可能是陨石陨落撞击,也许是又过了五百年,它就自然没有了,那你们有没有可能想象,当你走出去就随便的一个土地,从地下抓一把土,抓一把石头,你有没有想象这里是什么,它有可能一千年前被一个书生的脚踩过,它有可能在一千五百年前的一个妇女的灶台上,它有可能就是悬泉置瓦上的一片沙,它有可能就是米薇写过的很多书信中的一封,都埋在这个沙下,由得我们慢慢的翻慢慢的找啊"3"大自然或者整个世界它就是这样,周而复始,轮回循环的,但是就像在敦煌随便拾起一把沙一样,这里面不是它变成沙就什么都不是了,我觉得最后跟观众共同要探讨的,就是我们传承的这个精神,我们保护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以我们的民族为荣,以我们的文化为荣,这种血脉的传承,一点点的传到下一代,这条才算一直通着,这莫高窟才能千年万年的存"
· 创作上的难题:1"怎么难呢,因为他有三个非常了不起的之最,第一个 一条丝绸之路,这条路两千多年前走起来一直到现在,一带一路,这条路从商道后来变成一条政路,到现在,我认为它变成了一条精神的路,其实在这里已经看不见骆驼商队了,我们现在依然提出来"一带一路",其实是向所有周边的、我们的邻里,向我们的子孙说这条路永远不会结束,永远会走下去,走到我们千秋万代,另外的就是我们的莫高窟,莫高窟百分之八十多都是佛窟,在里面讲述了各种佛教的经的画,和印刻着一千多年人们生活历史人文地理什么都有的,这个窟坐落在大漠深处,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结点,一想起来唐代,一想起来我们中国人的古文明,谁也不能忽视有个叫莫高窟的地方,也因为这个窟,让全世界人民对中华文明的赞美又多一重,所以,如何能把这个窟的故事写出来,是第二个难点,第三个就是大戈壁大沙漠,戈壁沙漠之下,掩埋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或者说一个我们没有发掘的宝物,更多的掩埋的是历史,这个历史哪怕我们中间找到任何一个小的片段,都足以让我们惊叹,在这三个大线路之下,想让一个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把这些东西都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不是一般的难度"2"我们给自己提了一个非常困难的要求,一句话就是要用写史诗一样的笔法写莫高窟,写这个大漠"
· 价值观的传达:"我说了三个字叫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可以影响,可以给予,可以感染的,现在这个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大家一说到价值观就说‘不如来点实在的吧,这个合同怎么签,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这个很正常,这个价值观不能用别的尺度去衡量,当我的演员,他可以在这个伟大的事件当中,在这个令人陶醉的作品有自己一丝贡献的时候他已经完全的满足了,而不是说我多说一句话你给我多少钱,我多上一个动作你给我多少钱,他们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就是这种贡献,这种成就感让人觉得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这是神圣的创作,我觉得这种就是艺术的魅力,和我们团队独有的气质,这种气质不光是在敦煌,在所有地方都一样,在我这非常真实"
王潮歌 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当今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实景演出创始人。"印象"及"又见"系列演出总导演、总编剧。
代表作:《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又见平遥》、《印象国乐》、《又见五台山》、《又见国乐》、大型现代舞剧《乘愿再来》、第29届奥运会核心创意成员之一、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歌剧《秦始皇》(多明戈主演,谭盾作曲)、上海世博会民企馆总导演/策划、《印象西湖雨》(王潮歌作词、喜多郎作曲)获格莱美音乐奖提名、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风墙》主设计师、主题活动"印象•世界之巅"等。
四、背景资料
关于剧场:
位于莫高窟数字中心旁,倚临沙漠,形状似水,通体湖蓝,因此又称为‘湖蓝剧场’,下沉式结构让它遥遥望去像是一汪清泉消融向天际,意在‘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生命与希望’,由北京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朱小地设计;剧场共19901平方米,行走观看中感受到的不仅限于平面,多维度表演的空间、与历史人物的互动、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将表演内容量最大化的同时观众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贴近历史。
总导演王潮歌曾说这种演出的独特是更在意观众的参与和体验,‘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是这次《又见敦煌》中她最想做到的。当丝绸之路已不再繁荣,留下的是一条融入各民族文化、宗教、艺术的精神大路,之所以称之为史诗般的敦煌也是因为在作品中展现的并不仅是历史真相,更多的是价值观,是文化传承的态度。
关于敦煌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处,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业次之,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0年,敦煌境内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另有4A级景点3处(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3A级景点4处(敦煌影视城、三危山景区、沙州夜市和同舟岛景区),2A级1处,1A级1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
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自驾车旅游十大目的地"、"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