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兰的霸道 在小生行中能自己组班挂头牌的 迄今为止 京剧史上只有叶盛兰一人

2017-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78年6月1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去世,享年64岁."四大名旦"兴起以后,相继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小生,较早的有姜妙香.金仲仁;较晚的就

1978年6月1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去世,享年64岁。"四大名旦"兴起以后,相继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小生,较早的有姜妙香、金仲仁;较晚的就是俞振飞、叶盛兰。而在小生行中能自己组班挂头牌的,迄今为止,京剧史上只有叶盛兰一人。他被公认为当代京剧小生的首席演员、"叶派"小生的创始人。值叶盛兰逝世34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

"叶派"小生创始人

叶盛兰能成为京剧大师,与家学渊源密不可分。人们都知道,京剧的发展起源于"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八十大寿。其中的"四喜"班在咸丰、同治年间出了两个有名的艺人:哥哥叶中定、弟弟叶中兴,兄弟俩搭班唱戏。这个叶中定,就是叶盛兰的祖父。叶盛兰的父亲叶春善是成就卓越的戏曲教育家,是旧式京剧学校富连成社的社长。富连成社是京剧教育史上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成立于1904年,班主为牛子厚,社长就是叶春善。

叶盛兰六岁就读于北平师大平民小学,九岁听从父命,辍学从艺,入富连成社。初习旦角,由张彩林开蒙。因英武有余,柔媚不足,在萧长华等明师的建议下,他父亲及时让他改学小生,先后得到过张彩林、萧连芳、曹心泉、萧长华等优秀教师的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盛兰的武小生戏还特别得到他的姐夫茹富兰的悉心传授。茹富兰也是出身富连成的著名小生和武生艺术家。他的表演以规范严谨而著称,叶盛兰向他学习《石秀探庄》、《八大锤》、《雅观楼》等戏,奠定了他以后成为文武全才艺术家的重要基础。1930年叶盛兰满科,他一面留在富连成科班的学生剧团里演出,这在当时叫"效力";一面又拜当时的小生泰斗程继先为师,以求深造。

一方面有很好的家学渊源,另一方面又师从多位名家,所以叶盛兰很快就脱颖而出。1931年秋,他应马连良之邀,入扶风社,为马连良配演《四进士》、《十老安刘》、《清官册》、《苏武牧羊》等剧。叶盛兰在与马连良合作中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个人所长。此后,他又与筱翠花、章遏云、华慧麟、言慧珠、吴素秋、李玉茹、张君秋等名家合作,演出《红梅阁》、《独占花魁》、《得意缘》、《虹霓关》、《游园惊梦》等剧目,声名一日高过一日。

戏评家评价,叶盛兰对程派京剧的表演、武打、念、做诸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并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叶盛兰扮武将壮武健爽,英气逼人,演文生清秀飘逸,富有书卷气。他在舞台上把周瑜的意得志满、吕布的刚愎自用、罗成的悲壮苍凉演绎得惟妙惟肖,被公认为当代京剧小生的首席演员、"叶派"小生的创始人。

被批为"伸向中国京剧界的罪恶黑手"

叶盛兰的成名与叶氏的京剧世界和富连成社的培养密不可分,而他后半生的人生悲剧也与富连成社和他复杂的家族关系密不可分。

叶盛兰的父亲叶春善1903年娶妻,之后生有五子四女。长子叶龙章先在张学良东北军供职,1935年接替父亲任"富连成"社长。次子叶荫章为京剧武场(京剧伴奏中的打击乐队称为武场)鼓师。三子叶盛章,武丑演员。四子叶盛兰,文武小生。五子叶盛长,文武老生

富连成社是京剧科班,科班出来的名角在全国各地演出,慢慢地就形成了艺人"江湖",叶盛兰自然也是江湖中人。他有着梨园世家的背景,有着不到二十岁就出名的艺术前景,所以在江湖中很有地位。就连当时的京剧大师梅兰芳都格外关照叶盛兰这个师弟。1933年秋,梅兰芳邀请叶盛兰在上海大舞台合演《奇双会》,这让叶盛兰红遍上海滩。

1945年夏,叶盛兰成立育华社,开创了京剧小生挑班的先例。他先后演出了《周瑜》、《吕布》、《罗成》、《十三太保》等著名小生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赢得了"活周瑜"、"活吕布"之誉。在京剧历史上,老生演员做台柱子"挑头牌"是名正言顺的,后来,由青衣组班"挑大梁"也算正常。叶盛兰组建育华社之后,他第一次以小生行当挂头牌演出。这当然是创举,是对京剧艺术的推动,"叶派"小生就此成了京剧的又一个流派。由此可见叶盛兰当年的"江湖"地位。

1957年6月5日,戏曲界在北京召开整风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叶盛兰第一个发言。他说,梅兰芳虽是中国京剧院院长,但实际上是有职无权,党政干部独揽大权,不懂装懂。京剧院的矛盾重重,工作一团糟。他说:中国京剧院剧目是照着延安的《三打祝家庄》的路子搞,还是应该保持京剧原有的风貌?有一个剧种演《白毛女》就行了,不能叫所有剧种都唱《白毛女》。

在座谈会上把一肚子意见都说出的叶盛兰感觉很爽。会后,他到盛长家小憩,感慨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痛快的一天。"

他哪里知道,悲剧正在向他走来。

三天后,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反右派"运动拉开了大幕。由于在戏曲座谈会上的"放炮",叶盛兰很快成了中国戏曲界仅次于张伯驹、吴祖光的右派分子,是章伯钧伸向中国京剧界的"罪恶黑手"。

批判叶盛兰的大会,每次都是组织规模盛大,有四五百人参加。从梅兰芳、欧阳予倩往下数,京剧名伶几乎无一缺席。文化部一位副部长代表文化部在大会讲话,给叶盛兰定为"是戏曲界从闹个人名利走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典型,京剧界里最危险的右派分子和黑暗势力、封建把头的余孽……也是比较全面的反面教员"。

1957年,叶盛兰43岁。正当年富力强之际,叶盛兰的人生却进入了悲剧阶段。

从"右派"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被打成"右派"之后,叶盛兰名角的"范儿"当然大受影响。上头对叶盛兰的处理可谓别出心裁:给他戴上右派帽子,但不登报宣布;允许他上台唱戏,但不准出场谢幕。

据说,叶盛兰为了取得更好的政治表现,在舞台上格外卖力地演出。因此,内行人认为叶盛兰自1957年以后的表演有力度过大之嫌。更关键的是,1957年之后的戏剧"江湖"已不再是叶盛兰的"江湖"。他虽然登台唱戏,但待遇已经一落千丈了。单间化妆室让别人占了,他被赶到公共化妆室。原来他化妆用的是二百瓦的大灯,现在是十五瓦的小灯;原来是大穿衣镜,现在给他的是一面贴着橡皮膏的小镜子。更荒唐的是,一次到上海演出,别人的名字都是红的,而叶盛兰的名字却是黑的。除了唱戏,叶盛兰还要干许多杂活,如打扫剧场、给演员打水、叠戏衣等等。

1966年"文革"开始,叶盛兰和他的叶氏家族再次受到冲击。他的三哥叶盛章在被关押批斗了四天四夜后,浮尸通惠河。叶盛兰闻讯,心胆俱碎,失声痛哭。而叶盛兰则被下放到小汤山附近的"五七干校"参加体力劳动,直到"文革"后期才返回城里。

1978年6月,叶盛兰病重住院。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依然没有忘记京剧艺术,他对弟弟叶盛长说:"老五,小生这行可不能绝了啊。老先生们有多少东西没传下呀,就是我身上会的这点儿东西,也该给后辈留下来呀。"说着说着,他满脸都是泪。住院一周后,叶盛兰去世。

对于叶盛兰的一生,章诒和有过这样的总结:"叶盛兰活了六十四个春秋,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有血有泪。从坐科深造,成名创派,到急转直下,坎坷屈辱,像夜空的星斗,几无声息地划落过去。从明亮到陨灭,其间经历了长长的黯淡过程……这是人生的悲剧,是时代的写照,更是中国传统艺术半个世纪由盛而衰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