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骂杨荫榆 苏雪林的骂与鲁迅的骂

2018-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苏雪林现在被大陆学者.作家提起,恐怕更多的是她用半生去骂鲁迅.苏雪林在<鲁迅传论>中分析鲁迅的"性情与思想",说鲁迅这人多疑,而且"出乎常情地多疑", 在谈及鲁

苏雪林现在被大陆学者、作家提起,恐怕更多的是她用半生去骂鲁迅。

苏雪林在《鲁迅传论》中分析鲁迅的“性情与思想”,说鲁迅这人多疑,而且“出乎常情地多疑”, 在谈及鲁迅的“思想”时,苏雪林认为“阴暗空虚”,是一个“虚无哲学者”。在苏雪林眼中,鲁迅是一个难以对付的人。“人家无意得罪他老人家,他可以恨你一辈子。

恭维呢,也不行,‘是人家公设的巧计’,‘用精神的枷锁来束缚你的言行的’。”苏雪林在“自序”中坦承“我的那几篇反鲁文字,原来从鲁迅学来,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鲁迅一辈子运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笔,叫别人吃他苦头,我现在也叫这位绍兴师爷吃吃我的苦头,不算不公道吧?”

我是不赞成观点与思想的交锋非得要讽刺、挖苦甚至谩骂,我欣赏胡适的风度,他曾经与很多人发生过论战,有时甚至是水火不容,但他说话的方式是那样地得体,语气是那样的平和,让别人输也输得心服口服。如果非得要骂,也应该是在别人有还击能力的时候,但苏雪林的骂是在鲁迅去世以后。

这一点让我无法对她肃然起敬。然而,凭心而论,苏雪林指出的鲁迅那些缺陷和问题,也不全是胡说八道。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是很难逾越的高峰。

但是,这并不就说,鲁迅就没有缺点错误,鲁迅就不能批评。鲁迅的痛打落水狗、大骂资本家的乏走狗、一个也不放过的观点和行为,我是不认同的。这个世界在批评的同时还需要宽容,否则,只会让对立更加突出。

鲁迅的偏执也是十分明显的,他一生很少朋友,关系比较好的都是那些才华不如他、名气比他小的人。与他名气相当或名气比他大的人,是绝对成为不了他的朋友的。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需要别人仰视、而他自己只能俯视别人的人。

关于苏雪林与鲁迅的恩怨,有很多条理由,其一是说初出茅庐却已经名声在外的苏雪林参加一个文学集会,与鲁迅打招呼时,鲁迅对她态度十分冷淡,得罪了她。其二是说因为鲁迅对女师大的不断批评惹恼了苏雪林,因为她是同情杨荫榆校长的。

其三是说,鲁迅不喜欢《现代评论》,而苏雪林恰好又在该杂志发表过文章,因此导致了他们之间的隔膜。什么恩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批评和骂得是不是有道理,方式是否恰当。尽管我不赞同苏雪林批评鲁迅的方式,但我还是要为苏雪林说几句话。

国内有不少学者、名流指责苏雪林不应该揪住鲁迅不放,认为是苏雪林心胸狭窄、心理阴暗,想以骂鲁迅博取名声等等,有的人还从苏雪林的童年、婚姻关系上找原因。(厉梅:《苏雪林的两种姿态》),其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苏雪林不应该骂鲁迅,骂鲁迅就是心理不正常。

我说过,我不赞成文人之间的思想交锋以骂的形式进行。然而,正如苏雪林所说的那样,她是仿效鲁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为何鲁迅骂人就骂得有理,苏雪林骂人就罪该万死呢?鲁迅骂过的那些人难道都是坏人?胡适、林语堂、梁实秋、徐志摩、沈从文、郁达夫、陈西滢,他们哪个是坏人呢?还有郭沫若、茅盾、成仿吾、“四条汉子”,他们解放后都是高级干部,有的还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能是坏人?即便鲁迅的思想再深刻,骂得再有理,但骂人毕竟是骂人,不能说名人骂人就是“雅骂”,小人物骂人就是“俗骂”。

借用鲁迅在《阿Q正传》里面的一句话:鲁迅骂得,我也骂得。

我不知道一些人在指责苏雪林时是否想过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说过,我反对以骂的方式解决观点之争,苏雪林的骂不管是否有理,都不那么绅士,特别是在鲁迅已经作古之后。但我们不应该只是指责苏雪林的“骂”而忘了鲁迅的“骂”。

我一直认为鲁迅的文章特别是他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颠峰之作,可是,他的为人是不敢恭维的。他也没有我们一些鲁研者、鲁崇者所说的那么玄乎,其实鲁迅对中国人的人性认识和中国文化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美国传教士明恩博的《中国人的气质》的影响。

我读过那本薄薄的小册子,它把中国人的虚伪、自私、懒散、邋遢揭示得淋漓尽致,把中国文化的功利性批驳得体无完肤。明恩博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在书中所写的都是亲眼所见。

亲耳所闻的真实事例。我记得该书中说过一件事,说山东某地,遭遇天灾人祸之后,财主们都无动于衷,可每到风调雨顺、大获丰收之后,便向民众施粥。明恩博很奇怪,丰收之后没有什么饥民啊,用得着施粥吗?我建议大家看看这本书。

我特别不同意什么鲁迅“骨头最硬”的说法,他写文章、作演讲,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在他在世时就公开发表了的,也没有哪个政府官员和执法者请他“喝茶”和“协助调查”, “骨头最硬”从何说起?现在的中小学课文,把鲁迅的作品删了很多,不少专家学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可是,为什么官方还是坚持要删呢?鲁迅可是官方树立起来的文化旗手啊?问题在于,鲁迅的东西,是具有破坏性和杀伤力的,在革命年代,鲁迅无疑是有力的武器,在已经显得政权之后,鲁迅这个武器显然就容易擦枪走火了。

文坛上有一句话叫做“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你让少年儿童读鲁迅的文章,不是要少年儿童从小养成思考的毛病吗?那样岂不乱了套?

或许,苏雪林真的遭受了什么打击包括童年的伤害,她的命运也很是让人惋惜,但苏雪林也并不是什么坏人。且不说她的文学成就和学术成果,仅就她抗战时期将已50根金条捐献给国家,就足以说明她的品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