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作者、汉学家孔飞力逝世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5日下午6时,美国历史学者魏希德(Hilde De Weerdt)在个人推特中发布消息称,著名历史学家、《叫魂》作者孔飞力(Philip A. Kuhn)教授已于上周四去世。
随后,这一消息在历史爱好者群体中产生讨论,中国网民在获知这一消息后,许多人表达了哀悼和遗憾,并回忆自己与孔飞力作品的交集。
推特上,一位名叫詹姆斯·卡特(James Carter)的作家兼历史教师说:"孔飞力的《叫魂》出版时,我还只是个研究生。至今这本书仍是我教学时的最爱。"
英国华威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安娜(Anne Gerritsen)在脸书上发布一系列与孔飞力的合照表达怀念。何安娜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系,其导师包弼德(Peter Bol)与孔飞力一样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史学研究者。
孔飞力生于1933年,原名菲利普·库恩(Philip.Kuhn),他的父亲曾担任《纽约时报》伦敦办公室的主编,母亲则是一位作家。走上汉学道路后,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后来一直使用的中文名字孔飞力(亦使用孔复礼)。
在美国,中国研究的学术重镇以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等几所高校最为著名。孔飞力正是在哈佛大学接受系统的历史学训练,他的老师中包括费正清(J.K.Fairbank)。
从哈佛大学获得历史学位后,孔飞力受聘于芝加哥大学,并在1970年出版了他的成名作《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这本书研究了19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问题,提出中国近代史的发端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而非传统学界主张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同时让他被获得终身教职的荣誉。
1978年,孔飞力返回哈佛大学,随后成为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
对于中国读者,孔飞力的名字无疑是和《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捆绑在一起的,与其他改自论文的学术作品不同,这本书充斥着关于东方神秘主义的传奇故事,读起来引人入胜。在中译本流传入中国后,《叫魂》成为了孔飞力最为著名的作品,孔飞力的名字则与裴宜理、包弼德、柯伟林等同门一道,成为哈佛历史学派中最为中国读者熟知的美国人。
孔飞力始终关注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即传统的政治体制如何变迁的问题。他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被认为是有关中国近代政治变迁的集大成之作。传统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论(以费正清为代表)认为,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革命和改革都是由于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
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一书,通过考察晚清以来的思想及政治制度演变,孔飞力得出了颠覆性的结论: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变迁,并非只是对西方冲击的简单回应,"中国近代国家的特征是由它内部的历史潮流所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