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芳江门融合 江门如何走好产城融合之路?产城融合的核心其实是"双合"
江门如何走好产城融合之路? 我市举办理论研讨会聚焦思路、对策和措施
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助于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和措施。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周运来 实习生/封少华) 我市产城融合发展有何特点?产城融合如何能实现更好地发展与创新?昨日(9月29日)下午,“江门市产城融合发展理论研讨会”在五邑大学十友楼举行。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理论联系实际,从多个角度多方面论述了我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助于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和措施,为我市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参考。
“江门市产城融合发展理论研讨会”由市社科联、市经济学会、市发改局、市经信局、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门职院经管系和江门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据悉,为办好此次研讨会,主办方还于今年7月发出征文通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当天的研讨会首先总结了征文活动,然后为活动一、二等奖获得者颁奖,同时还邀请了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赵细康做专题发言等。
据市社科联调研员、市经济学会会长马丹介绍,该研讨会征文活动共收到60篇论文,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0篇和优秀奖10篇。其中20篇获奖论文编入《江门市产城融合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5.9)》。
产城融合的核心为“双合”
何为产城融合?在专题发言中,赵细康特别强调,产城融合的核心其实是“双合”,包括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区域空间与城市空间整合。
谈及产城融合的过程,赵细康认为,要注意避免三种情况,分别为:有产无城,这会让城市变成一座产业孤岛,而这种模式是现在多数工业园、开发区的现状;有城无产,就会变成所谓的“鬼城”、空城,以鄂尔多斯为典型,包括一些城市以房地产为主的新区;产退城衰、矿竭城空,就会变成老人城、麻将城,现今沿海城市、珠三角地区也面临类似的威胁。
“产城融合要想呈现出良好的状态,在政府强有力推动的前提下,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的时间,所以不能一蹴而就。”赵细康说。
以人为中心推动产城融合
研讨会上,“注重‘人’的发展”这一观念多次出现在多名与会嘉宾的演讲发言中。
市委党校老师黎彩眉认为,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与城市发展只是基础,“人的发展”才是根本目的,也是衡量产城发展成败的核心标准。
“人的因素在产城融合中影响巨大。产业发展需要‘人力’,城市振兴需要有‘人气’。‘人力’和‘人气’并非固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产业及城市发展动态变化的活性因子。产业、城市、人三者发展同步、协调,则相互促进,否则相互制约。”黎彩眉说。
马丹也认为,产城融合的视角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先。因此,在做产城规划时,必须要从人的视角出发,否则产城融合的发展就失去了后劲和活力。
“人”与“产”发展要相匹配
江门产城融合有何特点?在融和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对此,五邑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吴洪应认为,过去5年时间里,江门市产城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市区综合交通网络规划逐步成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重大项目如光博会积极推进落实,居民生活质量也逐渐提升。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江门的产城融合也存在一些问题。”吴洪应说,一是江门城区交通结构方式不齐全,各城区之间的快速路网不完善。二是公共交通系统的承载和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产业和城市发展需求,公共交通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三是工业区规划缺少符合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道路交通、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关键环节在整合与执行上存在问题,导致产与城不能完全相融。
而黎彩眉则表示,就江门而言,在产城融合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人”与“产”,“人”与“城”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人”与“产”协调发展方面,江门现在处于工业化的后期,以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目标,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但近年来江门人口净迁移率持续负增长,“民工荒”、“招工难”问题愈发突出。
其次在“人”与“城”协调发展方面,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密度不大,人气不足。2004年以来的“村改居”工作带来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城市人口的数量,但该部分原农村居民的市民化意识和城市生活质量没有同步跟进,出现“浅市民化”现象,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尚未普遍形成。
专家观点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赵细康
产城融合要先做好规划
未来产城融合的出路在哪?我认为应该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过程中要关注三大问题,一是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基本同步,成为功能完整的城市新区,为什么叫基本同步呢?一个新区要把道路、医院、学校等这些公共设施建立起来,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同时也需要时间逐步演变;二是新区产业的选择、布局要跟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相一致;三是新区与老城区要实现有机融合。
在珠三角9市中,江门处于“西部走廊”的位置。但是从数据上看,江门的空间区位、交通等基础设施在珠三角都是比较弱的,这样一种现状就决定了江门的产业选择以及未来发展的道路。
因此,江门要实现产城融合要做几件事情。第一,要注意分区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协调统一,要先做好规划。我之前说过,一个城市新区的发展起码要10年至15年时间,对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远景,江门如果不想清楚的话,怎么能很好地实现产城融合呢!
我们不要一届政府就轻易变动一个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要有固定的预期,如果没有固定的预期人就不会来,没有固定的预期投资不会来,没有固定的预期技术和资源更不会来;第二,要超前谋划,预留城市配套空间,城市规划是百年大计,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和约束力。
与国外相比,我们的规划做得很细,国外的城市规划则不同,他们都很简单,一个区就是一个明确的定位,具体的细节则通过利益相关者来讨论;第三个,要因地制宜,分步发展。要注意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统一,要注重产业与就业的差异性,注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均衡。 (周运来 谌磊)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主任李卫忠
工业共生 产业集聚
江门产城融合背景下的工业园区如何转型发展?以滨江新城的江沙示范园区为例,我认为应该要完善配套,建立一个与江门市主城区、滨江新城等区域高度结合、高效运行的城市实体,最终形成一个集生产、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城市系统。
第二要工业共生,产业集聚。所谓的工业共生是指园区企业不仅要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还要通过加强市场规范和服务配套要素,加强产业协作,提升产业链环节,形成企业之间的共同协作模式。而目前江沙示范园区的企业共同拥有的仅仅是各种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企业之间关联性不大,缺乏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应根据园区特点、企业规模及类型,有选择性地实现工业共生,促进产业集聚。
第三要明确实施路径,分期有序推进转型。依据工业园区演变的过程,工业园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功能完善阶段、升级转型阶段。从江沙示范园区的自身演进来看,正处于发展历程的第二阶段,因此,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服务配套和城市功能,尤其是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的投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尽快实现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推进。 (周运来 谌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