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剧晋红娟 河南青年戏剧演员崭露头角 京剧曲剧异军突起
2003年6月9日至6月15日,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的河南省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经过15场复赛、5场决赛的紧张角逐,于6月15日晚在河南儿童剧院圆满落下了帷幕。
6月25日,省文化厅传来消息,河南省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各奖项揭晓,共评选出文华表演一等奖22名、文华表演二等奖40名、文华表演三等奖72名,另评出组织工作奖7个。(河南省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获奖名单)
本届大赛,是在河南戏剧事业近几年良好的生态环境下举办的,仅从报名人数来看,就创历届之最。共有来自省直院团、十八个地市剧团及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河南大河剧团两个民营剧团的159名选手报名,有150位选手进入复赛,62人进入最后决赛。经过各方努力,本届大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批好苗子大赛中崭露头角
看完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所有的评委和观众都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一批优秀的好苗子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这些好苗子,从身份归属上看,有来自省直艺术院团的,也有来自地市级剧团的,还有来自民营剧团的,形成了省直、地市、民营平分秋色的局面。
从剧种分布上看,不但豫剧有,曲剧、京剧等其他剧种也有。从行当归属上看,不但青衣、花旦等强势行当有,一向被认为是弱势或稀缺行当的老旦、武生、武旦、小生等行当的选手也表现不俗。
从年龄上看,这些好苗子都非常年轻,如花旦组的景帅媛和晋红娟分别为21岁、23岁,小生组的吴江南、杲翔分别为23岁、25岁,他们都具有很好的艺术潜质,已具备了大戏中演主要角色的艺术功力。
河南大河剧团的董爱春是本届大赛脱颖而出的一颗耀眼新星,以陈派名剧《宇宙锋·装疯》拔得青衣组头筹。董爱春是一位气场强大的演员,用当下的话讲,就是能hold住全场。她站在舞台上,自然散发出一种吸引人的独特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董爱春在表演"装疯"时,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疯癫而不疯狂。既表现了人物的丰富情感,又细腻、准确地展现了陈派艺术精细腻的表演和典雅、蕴藉的唱腔特色。其演出时掀起的剧场热浪,让我们看到了观众对她的由衷喜爱和热切期待。
河南省豫剧二团的吴江南是本届大赛唯一的女小生,她以一折《梁祝·忆十八》夺得小生组的最高分。《梁祝·忆十八》移植自越剧,吴江南吸收借鉴了越剧的表演路子和表演技巧,如扇子功,踢褶子、提褶子,加上行云流水的台步和儒雅飘逸的做派,为豫剧小生融入了吴越文化的柔美、细腻、雅致、清新。令观者赏心悦目。
河南省曲剧团的晋红娟也是本届大赛备受瞩目的一个亮点,她以新编古装戏《红娘·拷红》夺得花旦组的桂冠。她饰演的红娘,活泼中尽显机灵,调皮中不乏真诚,犹如舞台上的精灵,生动"可人"。特别是那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的大段表白,表现出扎实的演唱功力,是曲剧难得的后起之秀。
此外,一些演员虽然没有获得好名次,但同样以他们的潜质让观众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他们都将会成为未来河南戏剧舞台上的佼佼者。
一些薄弱的行当取得突破
在河南,有这样两句戏谚:"吃饺子吃馅儿,看戏看旦儿","一腔遮百丑"。观众的这种审美倾向直接影响着河南的剧目和行当倾向,形成了旦行兴盛,生行衰弱;文戏兴盛,武戏式微的局面。
本届青年演员大赛,武戏行当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但参赛演员的数量大大超过先前的预想,而且整体水平令人始料未及。武生组11名演员参赛中,仅一等奖获得者就有3名,二等奖两名,比率在各个行当中是比较高的。武旦行当同样出色,6名参赛演员中,来自河南省京剧院的王志华和许昌市豫剧团的路明芹均以扎实的功夫和出色的现场表现获得一等奖。
在行当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的还有老生(须生)行当。本届大赛,老生组共有23名演员参赛,数额较以往大有增加。在艺术表现上,同样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河南省豫剧二团的苏东伟,以《打金砖》一折参赛,以吊毛、僵尸、转体360、720僵尸等高难度动作,诠释了刘秀错杀忠良的愧疚、害怕、畏惧、惊悚的复杂内心。
一些剧种、剧团异军突起
本届大赛,京剧、曲剧的表现,可以用"异军突起"来形容。
在河南,京剧是名副其实的弱势剧种,作为河南唯一的专业京剧团,河南省京剧院鲜有演出,演员队伍也是参差不齐。但时隔三年,站在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舞台上的河南省京剧院呈现出一副崭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本届大赛,该院共有9个演员参赛,分属文丑、武丑、小生、老生、武生、花旦、青衣、武旦等八个行当,是本届大赛覆盖行当最多的参赛院团。
在进入决赛的8个演员中,有5位演员获得一等奖,占了整个大赛22个一等奖的近四分之一。另外,还有3人获得了二等奖。河南省京剧院因此成为本届大赛的获奖大户。
曲剧是河南的第二大剧种,但近些年也面临着剧团减少、人才流失的严峻局面。本届大赛,河南省曲剧团的表现,也给人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惊喜。该团共有8名演员参赛,分属丑行、老生、青衣、花旦、武生等五个行当。其中花旦组的晋红娟、青衣组的李媛媛获得一等奖,丑行的常向克、青衣组的刘超男、老生组的马瑞获得二等奖。
另外值得称道的还有河南大河剧团。该团成立于2011年,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一样,是一个省级的民营剧团。本届青年大赛,该团共有4名演员参赛,进入决赛的3名。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民营剧团,在全省青年戏剧大赛上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其办团的经验、模式和培养人才的方式,也给专家、观众提出了更多的思考和话题。
成绩固然可喜,不足更当重视
河南省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已经落下了帷幕,成绩固然可喜,不足更当重视。
一是人才分布不均衡,省直剧团和地市级剧团,豫剧和其他剧种之间差距很大。
二是演员的参赛剧目仍不够丰富,剧目的重复现象很多。
三是一些演员在基本功、人物刻画方面,仍处在亦步亦趋刻模子的阶段,缺乏对人物的理解,或根据自己的条件做一定的创造、发展。
四是行当失衡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强势行当和弱势行当之间的差距仍十分明显。
据了解,河南省青年戏剧演员大赛从1999年举办第一届至今,经过14年的苦心经营,此项大赛已经成为河南艺术的一项品牌赛事。每一届大赛,既是对以往大赛经验的总结和发扬,同时也是对存在问题的反思和修正。本届大赛,无论在大赛赛制、评奖办法、还是评委规则等方面,都进一步完善、丰富,使得大赛更趋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更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