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的兄弟 追忆贝时璋先生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中关村,贝时璋先生的办公室紧邻我们的实验室,有段时间天天在一起学习,关系比较密切。几十年前的事情,很多人都已逐渐淡忘,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难体会到当年的艰辛。贝先生是位不为名、不为利、不爱张扬的人,是我国著名的生物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细胞重组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国际形势下,根据国家的安排他毅然中断了自己熟悉的研究工作,主动承担起了国家重点攻克的研究项目:‘两弹一星’任务。
从贝时璋先生组建生物物理所开始,就把放射生物学确定为研究所的研究重点。当时,全所除贝时璋先生担任所长,指导全所的课题研究外,还有一位正研究员和四位副研究员共五位高级研究人员,全部集中在放射生物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同时贝时璋先生还组建了宇宙生物学研究室,开创了中国生命探索宇宙空间的先河。至此,确定了生物物理所当时的主攻方向是:‘两弹一星’任务中的生物学研究工作。
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为什么重要?一句话就是:它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安全。
我国能制造原子弹、氢弹说明中国国力的强大。武器,就是战争中的一个工具,核武器也不例外。一旦战争疯子使用了核武器,不仅军队,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也将受到严重的危害。为了预防和避免这种伤害,必须进行超前的防范性研究工作,对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在核弹构思时就已展开了工作。
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课题都是由国家下达机密任务,来源有解放军国防科委、总后勤部、第二机械工业部及中科院等单位。生物物理所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包括:外照射小计量生物效应、放射性生物防护的研究,内照射生物效应及加速排出的研究,放射性自然本底的研究,及相关放射源和探测仪器的研制。二十世纪60年代,将自然本底、内照射、钴源三个研究组剥离出来,成立了第二研究室,李公岫担任研究室主任。
放射性自然本底是随着核试验次数的增加与核能源使用增加而变化,它能客观地反映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程度。是评估人类生存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本底组从1958年就建立了锶、铯、鈰、碘等的放射性同位素用于自然本底研究的化学分离方法,开始对我国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为我国从1964年开始进行的系列核试验积累了最原始的本底数据,是我国最早的既全面又系统的放射性本底资料,其珍贵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内照射组承担着核裂变产物数量最大、半衰期最长(2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锶-90毒理学的研究。它进入体内,与钙进行置换直接进入骨骼,成为永久性的放射源,放射的β射线能量会被机体全部吸收。由于锶-90对人的巨大危害,被国家列为剧毒放射性同位素。
我们必需身穿两套工作服和一件带袖的塑料围裙,手戴双层橡胶手套,头戴工作帽、防护眼镜、双层口罩,脚蹬矿工胶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战斗在实验的第一线。
总之,在贝时璋先生领导下,生物物理所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应当感到光荣,生物物理所应当感到骄傲,我们这些工作者更感到由衷的自豪。但愿子孙后代再接再厉,总有一天能够实现保护人类免受核辐射危害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