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和谁不检点】揭开国上将刘亚楼靠什么打动了岳母?
核心内容:刘亚楼和谁不检点,揭开国上将刘亚楼靠什么打动了岳母? 刘亚楼与夫人翟云英合影一天晚上,亚楼来到我家里。他亲切地用俄语叫了一声“妈妈莎”(俄罗斯人对女性长辈的尊称),接着,亚楼便用纯熟的俄语和母亲交谈了起来。母亲听到熟悉的乡音,顿时眼放光彩。
翟云英(1928—至今),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的夫人,是苏联红军“中国团”战士翟凤岐与伊万诺沃市纺织厂女工安娜的女儿。她194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大连市妇联工作,先后在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附属外国语学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习,曾任空军总医院、空军司令部门诊部军医。
我写《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文章发表后不久,翟云英特意通过空军话务台要通了我的电话,说想见见我。
来到刘司令员的住所,老人家微笑着抓住我的手,一直说着感谢的话。随后,她娓娓地向我讲述与刘亚楼将军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以下翟云英的回忆均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
窘迫中相识
刘亚楼与夫人翟云英合影
1929年,当时我只有一岁,和父母从苏联回国探亲。后由于日本侵略中国,我们返回的路受阻,所持护照的签证时间已过,于是留在了中国。父亲在大连当码头装卸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1910年3月12日出生,福建省武平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一九三九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一九四五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刘亚楼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刘亚楼历任红一军团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解放战争时期,刘亚楼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航空学校校长,东北军区第一参谋长兼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兼天津前线总指挥,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员等职,参与组织指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以及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于1965年5月7日病逝。
1910年3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大洋泉村一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考进长汀七中,因家庭困难,
不久便辍学回乡, 被母校崇德小学聘为教师。在该校校长、共产党员刘克模的启发下,阅读了《新青年》、 《向导》等革命书刊,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改名为刘亚楼, 积极参加了当地农民赤卫队和乡区苏维埃政府的组建工作。
1929年5月底,为迎接红四军二次入闽,刘亚楼参加了武平农民武装暴动。暴动队伍后被编入红四军第四纵队第八支队,任班长、排长。12月,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原部队担任连长。
1930年4月,刘亚楼任红十二军第五团第一营营长兼政治委员。1930年6 月,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9月,红一军团纵队改编为师,支队改编为团,任红十二师第三十五团政治委员。1930年12月, 率该团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的龙冈围歼战,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9000余人, 该团作战英勇并活捉了国民党军师长张辉瓒。
后又率部参加了第二、 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并为作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1932年3月,刘亚楼调任红十一师政治委员,积极开展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和宣传群众的工作,努力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撤销军级建制,方面军直辖第一、第二、第三师,刘亚楼任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第四、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在长征途中,刘亚楼率领部队担任红一军团的前锋,取得了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勇夺娄山关和四渡赤水河等一系列重要胜利,为中央红军跳出强敌的包围、胜利北上创造了条件。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 刘亚楼先后任红一军(原红一方面军)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1936年6月,作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批学员入校学习。12月毕业后,留校任红大训练部部长。
1938年1月,刘亚楼任抗日军政大学(红大改称)教育长。1939年初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苏德战争爆发后,加入苏军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1945年8月,随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回国。1946年初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为组建适应战争需要的高
效率的司令部作出了重要贡献。8月,兼任东北航空学校校长,为后来的人民空军培养了第一批骨干。
东北内战爆发后,刘亚楼先后协助总部首长部署和指挥了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1947年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作战,歼国民党军22万余人, 迫使东北国民党军龟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之中。1948年1月,刘亚楼任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第一参谋长,为使司令部工作适应“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转变需要,对从思想、组织、作风多方面加强司令部机关建设, 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做出了贡献。
6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同时被委任为军委会东北分会委员。
1948年9月,毛泽东发出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0月初,当林彪私自以林、罗、刘名义向中央军委发出加急电报,提出放弃攻打锦州而北返打长春时, 与政治委员罗荣桓一同进行了耐心的劝说,并发了一封重申攻打锦州的电报,保证了锦州战役及整个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
辽沈战役期间,积极协助总部首长,指挥部队连续作战52天,全歼东北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后,刘亚楼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东野尽速入关,突然包围津、唐、塘等处之敌”的命令,立即筹划东北野战军分路迅速入关的各项工作,为保证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围歼在华北做出了贡献。
1949年1月,刘亚楼任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兼天津前线总指挥,指挥了天津攻坚战役,创造了全歼守军13万、29小时结束战斗的攻坚战奇迹。3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员。 1949年7月,刘亚楼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负责着手筹建人民空军。
8月,赴苏进行购买飞机、派遣专家及援建航校的谈判。10月25日,被中央军委正式任命为空军司令员。11月15日,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作出了关于空军领导机关组建原则的报告,提出了在目前没有空军部队的情况下, 应集中主要力量把航校办好的意见,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和批准。
为筹办好第一批航校,精心规划, 具体指导,事必躬亲,一丝不苟,终使六所航校于1949年12月1日如期开学。
1950年4月1日,筹建空军战斗部队的条件已经成熟,刘亚楼向中央军委提出从陆军各野战军选调建制师、团领导机构组成空军部队领导机构的建议,并得到批准。6月,第一支人民空军部队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正式成立。
随后,坚决贯彻中共中央规定的“边打边建”的方针,派新中国空军投入了抗美援朝作战。在对志愿军空军进行空战指导时,根据毛泽东一贯主张的“集中兵力”的思想,结合空战实际,提出了“一域多层四四制”的战术原则, 使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在开战之初就取得了一连串的优异战果,同时也为人民空军的空战战术奠定了基础。
1954年,刘亚楼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委员。1959 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1964年被选为中国人民航空协会名誉主席。
刘亚楼于1965年5月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