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真刘铭 台北写真:刘铭侮的宝石釉陶画艺术空间

2017-08-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社台北5月13日电 题:刘铭侮的宝石釉陶画艺术空间中新社记者 罗钦文 董会峰2007年的8月.9月间,刘铭侮首度应邀赴上海.北京,相继在上海的刘海粟美术馆和

中新社台北5月13日电 题:刘铭侮的宝石釉陶画艺术空间

中新社记者 罗钦文 董会峰

2007年的8月、9月间,刘铭侮首度应邀赴上海、北京,相继在上海的刘海粟美术馆和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办展。来自台湾的这位艺术大师以他独创的宝石釉陶画,惊艳亮相,轰动大陆工艺美术界。

时隔3年,2010年8月14日到9月2日,刘铭侮将再次登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上海美术馆邀请展。他新创作的60件宝石釉陶画,将首度在大陆展示,进一步诠释宝石釉陶画这一新艺术形式的魅力。

“此次赴上海办展是3年前到大陆办展的延续,希望透过世博会这个平台让更多人领略陶画的艺术魅力。”刘铭侮宝石釉陶画新北市美术馆执行长刘克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走进坐落于台北县板桥市区的刘铭侮宝石釉陶画新北市美术馆,《窗》、《香客》、《枫丹百鹿》、《桂林红船》等一幅幅精美的宝石釉陶画展现眼前,远看像油画,近观才知“庐山真面目”,叹为观止。

刘铭侮的宝石釉陶画是以泥板陶片为画布,以釉为颜料,经彩绘烧制出来的画。有别于一般瓷板工艺描绘和有些陶板画的是,他创作陶画所用的陶板是经过高压、千度以上高温窑烧、仅有半厘米厚却坚固异常的泥板;彩绘之釉料也非一般油画颜料,却是采用宝石矿物提炼而成的独门秘方——100多种“宝石釉”。

经过手工打造、铺化妆泥浆、彩绘、三次高温窑烧等一道道程序,刘铭侮的宝石釉陶画由此益显手工气质,尤具凹凸质感,绚丽多彩,晶莹剔透;无论写实还是抽象,皆美不胜收。

细看《日出》,高山上的云雾尚未完全退去,山峦层峰相叠,云海绵延无尽,分不清是山还是雾;炫目晨曦照耀下,远方绚丽的云海与近处高山巨树的阴影,编织成动人的景色。这就是阿里山的日出,在宝石釉彩下更加美轮美奂。

站在《火花仙境》画作前,那山里,那湖边,黑夜笼罩大地,依稀可见激起的水花;晨曦初照,湖面波光潋滟,火花乍现,色彩缤纷;远处的房舍,隐隐约约,仿佛是人间仙境。这幅以宝石釉完成的半抽象作品,让人浮想联翩,显现了刘铭侮50年专研陶艺的功力。

1949年出生于台湾彰化的刘铭侮,是清时名将、“黑旗军”统帅刘永福的第四代玄孙。15岁师从台湾一代建筑宗师林文贤,1976年即成为台湾十大寺庙建筑师之一,以交趾陶的造诣为人津津乐道。从大陆传入台湾的交趾陶工艺在台失传数十年后,1982年他创作的交趾陶作品被海关当作文物扣留下来,顿使他声名远播。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刘铭侮说,在西方艺术家眼里,全世界最高档的艺术是西方的油画,而中国的陶艺尽管广受赞美仍被归为“工艺”。因此,他结合油画与陶艺,潜心钻研,独创了宝石釉陶画。

回首10年的摸索、研究,他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他也强调,宝石釉陶画是从源自大陆的交趾陶工艺不断演变而来的。

刘铭侮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情结,浸透于他手工捏制和一笔一画的创作生涯中。在刘铭侮宝石釉陶画新北市美术馆中,陈设的交趾陶作品《武圣》、《武松打虎》、《画龙点睛》等,闪现着鲜明的中国元素;宝石釉陶画《苏州小调》、《桂林红船》等,不仅把中国大陆的壮丽山河画了进去,更是将东方构图意境与西方油画技法完美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