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与建国军政制置府的建立及影响
诛。……诸军将士奋勇杀贼,为民除害,凡我粤人,务宜敌忾同仇,以成拨乱反正之功”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而很快流目的不一致及皖系实力人物的不支持等各种原因,产。但它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路讨贼军于1月16日收复广
州,陈炯明退据惠州。东路讨贼军奉孙中山的命令,自1923年
2月1日,由福清、泉州逐步向南进攻,回师潮梅。2月21日,参考文献:孙中山偕谭延闿等,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广州,成立大元帅府,自
第二,使直系孙传芳得以趁机控制福建,并使皖系在福建的残余力量遭受致命打击,并不能立足,最终只有进入浙江,投靠皖系另一余部卢永祥。此举成为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线
[1][30]陈文运,张敦和.徐树铮的生平[A].文史资料存稿选编[2][3][5][29][35][36]杜春和,耿来金.徐树铮与段祺瑞等人.近代史资料总76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书[A]
[4][6][7][8][19]徐树铮.建国诠真[M].癸亥季春出版社,1956:85,3-6,12-14,3,14.
[10][21]季啸风、.桂沈友益.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第二册[M]1997:89,215.林:广西师范大学,
[11]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M].北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资料丛稿孙中山年谱[1980:298.京:中华书局,
[12]段祺瑞.徐树铮神道碑.徐树铮电稿[M].北京:中华书局,1963:382.
[13]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第三编[M].1989:145.上海:上海书店,
[1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军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502.事三[
[15]晨报[N].1922-11-05.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9:129.资料丛稿大事记第八辑[
[17]民国日报[N].1922-10-08.
[18]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转见延平文史资料第11期[Z].中国1990:14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南平市文史资料委员会,
[20]晨报[N].1922-11-05.[22]江苏省公报[N].1922,(3164).[23]民国日报[N].1922-10-16.[24]民国日报[N].1922-10-31.
[25]潘守正.建国军和建国军政制置府的昙花一现[A].福建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史资料第一辑[C]1962:115.辑室,
[26]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581.[27]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002:843-844,844.“讨贼时期”。[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称大元帅,不再恢复总统职位,并且宣布此后转入
。在徐树铮离开福建后,福建出现了群雄逐鹿的混乱局
1923年3月3日,“援闽面,直系曹锟、吴佩孚乘机派孙传芳为军”总司令,率兵开往福建。3月20日,曹锟、吴佩孚胁迫北京政府张绍曾内阁下令“特派孙传芳督理福建军务善后事宜”。4月12日,孙传芳抵闽。孙传芳抵闽后,经过一系列动作,于1924年3月12日,把王永泉赶出福建,逃往上海。
直系于5月控制了福建。皖系在福建的余部杨化昭、藏致平等部在孙传芳打击下,在闽无立足之地,被迫由上杭入赣,于5月296月3日抵玉山,9日达常山。
杨、日抵贵溪,藏旋即赴杭州求答应收编助浙江督军皖系卢永祥。卢永祥为增强自己的实力,杨、藏所部共五六千人。于是杨、藏联名于19日通电表示愿意被卢永祥收编为浙江边防军。直系吴佩孚认为皖系卢永祥收容杨、藏部队大有窥伺直系地盘苏、皖、赣、闽之意,连电卢永祥“置之不理”藏部队。皖系卢永祥要求解散杨、
——江浙战争遂后启幕。奉战争的前哨战—
第三,建国军政制置府得以建立,是粤皖双方联合努力的结果,标志着粤皖双方的合作由秘密转向公开。其中起主导作用徐树铮经过这次合作,加深了对孙中山的了解和认识,积极劝说对于与孙中山联合开始取消极态度的段祺瑞联孙抗直。
1923年6月24日,:“中山博士固未尽娴徐树铮致函段祺瑞说治国之道,然质地甚佳,比北将之贪饕殊属净洁,较西湖之巽懦实大果敢。心志不知向我,我为国计,尚不应弃之门外;既之向我,而我犹不克纳之轨物,恐非济世牖民之人也。甚愿有以许”之,惟垂察不宣。
,第二次直
1923年7月3日,徐树铮又致信段祺
。“若中山孙公之应否固结,瑞,进一步阐述联孙之必要实于国
愿钧座更进一步而有以勘其微焉!中山之真552.事前途消息至大,
态如何?钧座所闻者来源不一,各有所挟,与之敌者,扬其短或[28]吴虬.北洋派之起源与崩溃[M].北京:中华书局,2007:50.不免过甚;与之友者,誉其美或不免阿好。树铮今兹之所见,专钧座本身之利害姑无庸计及,但能利国,钧座更复就国事着想,
何求?今日之中国,宁有利于国,而有害于钧座之事,故不足言”也。接着就自己到桂林与孙中山的会晤,对孙中山的了解进行,“当今群儿寒噤,了详细的阐述,表明了自己对孙中山的推崇,各谋己私,忍艰辛困苦以与贪饕抗者,仅此粤东一隅”最后表,“以国之利害为利害,达了自己对段祺瑞的耿耿忠心是钧座报国之义。而树铮报国之义,则以国之利害为利害,更须以钧座之利害为利害,故敢烦渎聪闻。如此脉脉愚诚,幸尚俯而察之”
[31]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581.[32]郭剑林主编.民初北洋三大内战纪实[M].天津:南开大学出2003:257.版社,
[33]政府公报[N].第2523号.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0.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10辑[
作者简介:曹心宝(1970—),男,土家族,湖南沅陵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法制问题研究、清末民初社会研究、红色文化研究。张华腾(1955—),男,河南滑县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现代史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在徐树铮的极力劝说下,最终走向共同推倒直系政
权的孙段联合。
综上所述,建国军政制置府是在徐树铮的策划和组织下企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组织,虽然由于直系北京政府的讨伐、福建各界的反对和与孙中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