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霞举报 曹云霞:在庆祝建校90周年发展成果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九秩安医绽光彩,一路弦歌向未来                 (2016年10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 老师们.同

九秩安医绽光彩,一路弦歌向未来                 (2016年10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校友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上午好!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美丽校园、高朋满座。在这个与国同庆的美好时刻,我们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安徽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

    在此,我代表李俊书记、学校领导班子和17000余名师生员工,向莅临活动的各位领导、各界嘉宾,以及远道而来的海内外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饮水思源,不忘其本。此时此刻,首先让我们心怀敬意,共同回顾学校创办的艰辛历程。     90年前的中国,时局动荡、风雨飘摇,内有军阀割据混战、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有识之士无不深感痛心,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己任。

在此背景下,一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心忧天下,立志创立医学院校,践行医学救国的理想。

经过紧张筹备,1926年5月,在上海黄浦江边的南市沪军营,以“医国医民、仁心仁术”为宗旨的私立东南医科大学应运而生,在短短时间内招到170多名学生。学校于1926年9月正式开学,在国内广聘知名专家,一时间群贤毕至,颇尽东南之美,开启了我校立德树人的历史篇章。

    90年风雨沧桑,90年苦难辉煌。安徽医科大学走过的九十年,如细流发自山间,穿山越岭、曲折流转、一路奔腾、勇往直前,最终汇成了江河壮阔,滋润着万千学子的心田。

蓦然回首,光辉岁月谱就了一曲慷慨激昂的九秩弦歌。     ——九秩弦歌,唱响的是百折不挠的创业之歌。

翻开学校的发展史,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几度在绝境中奋起的创业史。创校初期,东南医科大学作为私立学校,主要依靠校董的捐助艰难办学,在师生们的努力下,学校发展很快就有了起色。然而在这时,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爆发,东南医学院刚建成的新校舍被日军侵占,仪器图书全部散失。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学校刚刚恢复元气,1937年又发生了“八·一三”事变,日军对上海狂轰滥炸,学校的校舍和医院全部毁于日寇炮火之下。

面对这种境地,我们的先辈化悲痛为力量,不舍不弃、力挽狂澜,使得学校再度重生。抗战期间,大多数教授是义务或半义务的授课,工资微薄、生活艰苦。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师生自己动手改善教学条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动政府对私立医学院百般刁难,在学校濒临绝境时,又有先贤大德挺身而出,以毁家纾难的精神,勉力维持办学。     1949年上海解放,中共中央华东局号召上海高校内迁,支援内陆建设。

东南医学院率先响应号召,一致通过了内迁决议案。12月,全校500多名师生携带校产来到安徽怀远,成为安徽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1951年学校又奉命到合肥建校,全校师生挑着仪器设备,扛着行李包裹,长途跋涉来到合肥,在一片乱石岗上修建了校舍,更名为安徽医学院。

由此,学校辗转三地、历经磨难,在江淮大地安身立命、发展壮大。这其中经历的艰难困苦数不胜数,这其中蕴含的创业精神成为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在前进路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动力!

    ——九秩弦歌,唱响的是造就良医的育人之歌。百年大计、育人为本,这是我校90年办学始终坚持的宗旨。

从1926到1949年的23年中,东南医学院培养毕业生1180人,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有影响的医学人才。解放后,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学校的育人工作取得新的成就,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战线输送了大批人才,在长江流域水灾救治、淮河沿岸大规模流行病防控和安徽省血吸虫防治等工作中谱写了不朽的篇章,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已经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名家大师和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

    进入新时期以来,学校育人工作与时俱进,围绕“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根本任务,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康民责任、济世担当和家国情怀的当代良医。

    “十二五”期间,学校培养毕业生1.8万人,有24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15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7.44%,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0%以上。多年来,学校培养的人才分布在全国各地,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天,很多校友来到我们报告会现场,是你们成就了安医大辉煌的历史和崇高的社会声誉,你们是母校的骄傲,母校感谢你们!     ——九秩弦歌,唱响的是硕果累累的收获之歌。

经过90年的深厚积淀,在历代安医人不懈耕耘的基础上,学校近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单位、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首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

2015年学校正式成为全国单科医学类院校中首批十所“省部委”共建高校之一,标志着学校发展已经走出安徽、迈向全国。     学校切实履行高等教育四大职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主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8个本科专业全部列入一本招生,生源地分布在国内23个省份;健全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达到1:1;留学生近400人,来自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

    在科学研究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10年保持省属高校领军位置,科研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内科技论文发表数进入国内20强,SCI论文发表数进入全国百强。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在社会服务方面,现有6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称号,连续5年入围“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第四附属医院获批设置三级综合性医院;附属口腔医院获批三级专科医院,并成为安徽省口腔学会会长单位;附属巢湖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此外,学校与合肥市共建附属阜阳医院,填补皖西北地区没有省级医疗机构的空白;与安庆市共建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学校秉承蔡元培先生“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着力弘扬“良医文化”,实施文化构建、素质教育、历史回眸、成就展示和文化标识等五大工程;完成校史馆建设和大型校史浮雕制作;举办医学与人文大讲堂,编撰“学科发展史”,发布《安徽医科大学校歌》,得到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和广泛传唱,大学文化建设成果受到教育部表彰。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总结成绩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90年来为学校建设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历代前辈,不能忘记给予我们关怀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和社会人士,也不能忘记90年来与我们一路同行的广大校友和江淮大地上可爱可敬的广大人民。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九十年,是前进道路上的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推进,“美好安徽”和“健康安徽”建设赋予我们新的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校第七党代会提出了以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大担当、培育百千万良医的大责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大情怀为主体的“安医梦”和建校一百年、内迁一百年这“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开启了安徽医科大学面向未来的追求。

    ——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坚持质量立校。

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把“省部委”共建与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结合起来,稳定办学规模,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质量标准,优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致力于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特色发展。

探索打破学科界限,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加快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一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中国品质、安徽特色、安医风范”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有效满足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安徽医科大学章程》的贯彻实施,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推进“一校多区”战略,优化校区布局,科学定位校区功能,统筹用好现有办学资源。深入推进“院院合一”体制,推动临床学院与附属医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附属医院的育人功能。稳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交流合作。巩固与海内外院校的合作关系,继续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探索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继续实施教师海外研修访学计划,拓宽中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依托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等平台,促进高等医学院校抱团发展。我校现有临床学院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60余所,分布于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我们将进一步密切与临床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实现合作共赢。

    各位来宾、朋友们,“弦歌嘹亮声声远,校运昌隆日日新”。站在校庆90周年的节点,追忆昨天,我们心潮澎湃,因为那里留下我们一路走来的脚印;相聚今日,我们倍感欢欣,因为此时又增添了新的友情和记忆;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因为我们立志高远、献身使命、坚定不移!

    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和社会贤达的关心支持、有海内外校友的深情爱护、有广大师生医护员工的辛勤耕耘,安徽医科大学这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航船,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征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最后,祝各位来宾和全校师生,国庆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