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叫天图片 感动在那里——盖叫天故居(图)
杭州,百去不厌的地方,而盖叫天故居,还是个能让人感动的地方,曾有幸似懂非懂地看过他演出的《劈山救母》,因未能观看这位“江南活武松”演出的《武松》而引为一憾。据说,盖叫天曾在苏州小巷转悠,忽然见到一家茶馆门外的水牌上写:今晚评弹《武松打虎》第三十回。
询问之后,得知这评弹已经演了一个月。盖叫天闻后大惊,说:我的《武松》两三个小时就演完了,这个评弹怎么能把《武松》演出一个月,还没有演完?后来,带硕士生,带博士生,我常以此例来说明写文章可以是千把字的短文,也可以是洋洋洒洒的巨篇,“精炼”要如盖叫天的《武松》,“演绎”要像苏州评弹《武松》。
至今,我还不知,他们到底听进去了多少,善“演绎”了否?善“精炼”了否?今天,终于有机会走入“燕南寄庐”,建于1926年至1930年之间,占地三亩,前后两进的北方格式的四合院,还有大小花园四个。
时至今日,从杨公堤拐进赵公堤,此地仍然远离市井,过于冷清,居住此地,无异于隐居! 门前隔一条小路便是金沙溪。弯弯曲曲,清水潺潺,顺着这条溪涧走不多远,便是过去杭州人去灵隐寺烧香的“上香古道”。那个年代,金沙溪一带更加交通闭塞,进出须用小船载行。
一个曾名噪大江南北的艺术家,不住繁华上海,不住杭州北山街,而来到这“荒郊野外”,买田置屋,甚至还为自己购买了一块坟地,如此自甘隐居,可见其潜心艺术创作研究之良苦用心。 盘桓“燕南寄庐”,仿佛看见,1957年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周恩来轻车简从、撑伞步行到此看望盖叫天,并参观了燕南寄庐。据说,燕南寄庐的电灯、电话都在周恩来亲自关照下解决了。于是,盖叫天有一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共产党。”
盘桓“燕南寄庐”,仿佛看见,陈毅元帅挥毫写下“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一联赠盖叫天先生。 盘桓“燕南寄庐”,仿佛看见,仅1958年到1965年,盖叫天在各种场合接待和指导戏曲演员数以万计,进行专题讲座和示范辅导近200次,单独辅导的演员不下500人,燕南寄庐成了当时京剧艺术的一个“培训中心”。
盘桓“燕南寄庐”,仿佛看见,这里曾经是国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西哈努克亲王、比利时皇太后等国际友人都曾到燕南寄庐会晤盖叫天先生; 盘桓“燕南寄庐”,仿佛看见,1934年,盖叫天在上海大舞台演出《狮子楼》时折断右腿骨,仍忍痛坚持以一条左腿“金鸡独立”,直至落幕。
腿断了,戏也不能演了,盖叫天在燕南寄庐休养,腿上绑着石膏,他对儿女们说,不能演武松了,就排瘸子戏来养家糊口吧,家人听了非常心酸。这条腿后来被医生接错位而造成残疾,他为了艺术又忍痛折断再接!两年后,腿终于好了!-- 见厅内正中悬挂“百忍堂”匾额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盘桓“燕南寄庐”,仿佛看见,文革黑云压城,盖叫天一家被逐出苦心经营,无比热爱的家园,被强制搬迁到郊外一间破屋度日,一时间,“燕南寄庐”住进了七十二家房客,就像当年的城里的胡雪岩故居; 盘桓“燕南寄庐”,仿佛看见1968年在杭州青年路灯光球场,盖叫天也被押上了批斗会现场,他这时已经蓄发留须,长长的直披到肩上,双目紧闭,闭口不语。
造反派要他跪倒,他坚决不跪,上去几个特意挑选的会武术的壮汉,强行要他下跪,他虽已年近八十,但都不能动他分毫。
他们要扭折盖叫天的手臂,都被他用巧劲避过。他们用一根粗木杠,将他背朝天掀倒在地,用木杠压住他的双腿,两个壮汉踩在杠的两头,强行把他上身拉起来。只听“咔嚓”一声,盖叫天的腿被压断了。这一次他的腿彻底地断了!
盘桓“燕南寄庐”,仿佛看见了1971年1月15日早晨,盖叫天在受尽屈辱之后,溘然离世,终年八十三岁,弥留之际,他对夫人说,我们没有错,你好好活下去!-- 铁骨柔情,叫人垂泪。 盘桓“燕南寄庐”,仿佛看见了“英名盖世三叉口,杰作惊天十字坡”、“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的对联,这不是对盖叫天一生真实的写照和最好的评价吗?
八十三年,漫长而又短暂。盘桓“燕南寄庐”,伫立在其塑像前,想到这位一代名伶的一生,滴下两滴老泪,我。-- 文革渐行渐远,为了国人永不再受“文革之苦”,文革,是不能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