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立发言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
3月19日,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题为《SDR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演讲。全文如下:
SDR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
十分荣幸参加此次论坛,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一同展望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重重压力:一是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发展转型任务突出,国际上出现怀疑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杂音;二是美元走强、美联储加息搅动国际市场,资本大量回流美国,全球金融风险积聚和暴露,人民币国际化的环境更加复杂;三是“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显著,全年对美元贬值4.5%,对人民币国际使用意愿产生一定影响。
然而,短期波动难掩长期趋势。在市场动荡之下,人民币国际化依然阔步前行,境外使用范围和占比日益扩大。2015年,中国内地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9.6万亿元,同比增长25.7%;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上线运行;新增八家海外清算行安排,总数达到20家;与五个国家央行新签了货币互换协议,总数达到33个。
目前,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以及第七大储备货币,加入SDR可谓水到渠成,既是国际社会对我国前期成就的充分认可,也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起点。展望未来,我想谈三点看法。
首先,SDR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为全球金融稳定注入了“正能量”。
伴随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依存度空前提高,互相影响更为显著。按购买力平价衡量,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在全球占比已接近60%,成为推进发展、减少贫困的重要力量;不再仅仅是发达经济体政策溢出的被动接受方,也会对发达经济体产生较强的回溢作用。因此,未来全球金融稳定,应当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责任,新型国际货币伙伴关系亟待建立。
近期,美联储加息引发了一系列市场动荡,非美元货币普遍贬值,2015年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出规模达7350亿美元,跨境资本流动的短期性与波动性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稳定的重大威胁。这些现象深刻揭示出现行货币体系的“三元困境”,过度依赖美元的国际货币框架日趋不稳。
过去一年的市场波动证实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价值。以汇率为例,尽管新汇改后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大,但2015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率为0.18%,而其他SDR篮子货币的波动率普遍超过0.5%;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全球汇率稳定,预计将使SDR汇率波动下降8%。
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破旧立新,而是尊重现有框架,深化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互补合作,携手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在纳入人民币后,SDR更具有代表性,可以在推动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可以考虑扩大SDR使用范围,推动在国际贸易、投资以及大宗商品计价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完善发行、定值与清算安排,充分发挥出SDR稳定货币的核心功能。
其次,SDR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借助于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将迈上“新台阶”。
2015年,中国银行在新加坡发布了新一期《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72%的受访境外企业计划在跨境交易中使用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比例,充分表明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强烈信心,这种信心源自于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洞察。基于中国GDP、国际贸易地位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等基本面的支撑,我认为未来5-10年内,人民币跃升为第三大国际货币的前景越发清晰。
其一,国际结算使用的潜力巨大。2015年,人民币在中国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26%,对比SDR篮子货币在本国跨境结算中占比普遍高于40%的经验,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提升的空间很大。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规模世界第二,未来5年仍将维持在6.
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在全球领先;中国已为第一贸易大国,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提升;中国对外投资正处于加快时期。未来,人民币将以服务“贸易投资和产业链升级”为重点,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金融服务平台,在跨境结算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二,国际投融资使用空间广阔。2015年,人民币稳居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跃升为第五大国际银行负债货币和第九大国际债券市场币种。这些是在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实现的成就。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资与贸易金融服务需求的扩大,而主要国际货币面临“流动性陷阱”挑战,人民币将抓住机遇,深入参与国际投融资市场,特别是在参与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投融资活动,发展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扩大中资大银行的跨境借贷业务等方面,发展空间巨大。
例如,当前国际投资者持有中国境内人民币债券占比仅为2.0%,而SDR篮子货币普遍在10%以上,人民币在国际融资活动中大有可为。
其三,外汇交易使用更为频繁。当前,人民币居于全球第六大外汇市场交易货币,2015年新汇改和人民币加入SDR后,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中的交易需求将会大为提升。除了跟随实体经济投资、贸易需求量的自然增长外,政策放开、市场化改革提速将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8.11”汇改当月,境内人民币外汇交易量骤然上升,较上月增长近30%;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币外汇交易上升,一度推动当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短期内超过日元,上升到第四位。
未来,通过增加人民币直盘交易币种与计价商品类型,开发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把握利率、汇率波动中的业务机遇,人民币在支持交易需求、帮助市场主体管理风险等方面将会大显身手,外汇交易舞台将会更加广阔。
其四,纳入更多国家的储备货币。当前人民币已经成为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资产,加入SDR更增强了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未来,预计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会把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10年内新增对人民币储备资产的需求可能达到7万亿元人民币,这将大大推动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的改变。
最后,要稳妥推进改革政策,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经历六年快速发展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出现波动,这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正常现象。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环境必然越来越复杂,要实现顺利发展,更加有赖于国内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一是切实理顺国内金融体系,形成与跨境人民币流动规模相适应的市场基础。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形成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建立更为有效、合理的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定价基准。深化人民币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建设,为人民币国际使用创造更有深度的国内市场环境。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人民币使用的效率与便利性。要进一步完善统计信息与监测分析,完善跨境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沟通,接轨国际惯例,降低人民币跨境使用成本,提升使用效率,增强便利性。
三是把握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提升金融体系抗风险水平。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国际收支等情况,把握时间窗口有序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开放,调整完善监管体系与政策工具,搭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立足实体经济与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降低跨境经贸活动的金融风险。
四是扩大国际合作,进一步发挥人民币国际化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通过助力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以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补充现有发达国家间互换安排,为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提供缓冲保障;更加注重研究分析,评估政策“溢出”与“回溢”效应,更好发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作用。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深厚的基础,在加入SDR后,它可以在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国际金融稳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必然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银行开设海外机构,拉开了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帷幕;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中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人民币国际化大潮中焕发新的活力。作为一家着眼于全球化发展的大型银行,中国银行始终站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前沿,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量保持全球市场第一。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既是百年中行的责任与梦想,也是我们紧抓战略机遇的必然选择。中行愿与各位一道,珍视人民币国际化契机,为中国特色的大国金融崛起,为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