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杨宝峰 杨宝峰《药理学》学习指南

2017-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杨宝峰,男,1957年生于吉林省松源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大心脏

杨宝峰,男,1957年生于吉林省松源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大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 

1.获得荣誉

杨宝峰院士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18篇,被引用3000余次。其研究成果2007年发表于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和Cardiovascular Research(心血管研究)等国际著名杂志,获得Nature, Cell, 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的赞扬,该研究被Nature Medicine评为“2007年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为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理学》主编,出版英文论著一部。

2.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药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其研究的抗心律失常和离子通道领域中,首次于国内外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学说并被编入本科生、研究生国家统编教材,发现抗心律失常中药临床疗效较弱的原因,并提出增强中草药药效的新理论,对于发展高效低毒的中药,使中药研究现代化、走出国门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次在国内外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最佳靶点假说。“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研究”课题,荣获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首次揭示心脏M3受体和钾通道的关系,胆碱是二者关系的调质。首次发现中药苦参碱、青蒿素、心律齐片、7溴化乙氧苯四氢巴马汀(EBP)、小檗胺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阐明机制。首次发现抗心律失常中药作用较弱的原因是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最佳靶点作用弱。首次发现中药效能、效价较西药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