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南宁的女儿 【院士谈创新】郑南宁:人工智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信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的隆重召开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也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电信学院郑南宁教授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信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的隆重召开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也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电信学院郑南宁教授担任本次高端论坛共同主席,并做了题为《What is the Next Step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oward Robust Intelligence》的大会报告。

当天,郑南宁院士还就人工智能发展的热点问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和学校党委宣传部的专访。

人工智能60年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经历了两次高潮和低谷。剖析其原因,郑南宁院士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当时计算机运算能力薄弱,另一方面是当时的研究者对人工智能研究的难度估计不足,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预言,难于实现其承诺的“宏伟目标”。

而随着2006年Hinton等人提出深度学习概念,人工智能研究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也不断地影响、推进着相关众多产业、行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精彩回归”,重新受到学术界、产业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何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呈现“井喷式”发展?郑南宁院士站在研究者角度给出了答案:因为现今计算能力的极大提升和获取大量数据能力的显著提高。

据了解,郑南宁院士带领其研究团队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器视觉与图象处理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为我国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学科及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其发展与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生物学、心理学、数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发展人工智能要做到‘两手抓’”,郑南宁院士一再强调,“即一方面要踏踏实实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重视人工智能在重大学科领域和重大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现今社会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但在郑南宁院士看来,开展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造福人类,但在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也曾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而阻碍了社会发展,甚至给人类带来灾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科学家、产业界人士、政府决策者的共同努力下,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美好生活贡献新的力量。”郑南宁院士坚信。

谈起时下的“人工智能热”,郑南宁院士淡然地谈到:“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科学家更要时刻保持冷静思考。一方面要避免过分夸大技术的发展水平与作用,另一方面要避免在研究工作以及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中出现‘同质化’‘低水平’现象。”

实现类人水平的人工智能还需要迎接哪些挑战?郑南宁院士回答到,“需要面对三大挑战:一是如何让机器在没有人类的帮助下学习,二是如何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感知和理解世界,三是如何让机器具有自我意识、情感以及反思自身处境与行为的能力”。使机器具有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是类人智慧最难的挑战,无论对科学和哲学来说,这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探索领域。

6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追逐着“人工智能梦”,探索着更广阔的科学世界。郑南宁院士预测,在未来近三十年间,人工智能将在计算能力、人工智能系统等方面催生颠覆性技术,其研究成果将在社会管理、国防、生命健康、金融、能源、农业、工业等众多领域大放光彩,人工智能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未来,人工智能将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