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琇的学生 东大110岁 把纯粹的学术还给学生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快报讯 (通讯员 李冬梅 记者 金凤 朱俊俊)昨天,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礼堂内外,青春涌动.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海内

快报讯 (通讯员 李冬梅 记者 金凤 朱俊俊)昨天,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礼堂内外,青春涌动。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海内外嘉宾和校友、丁肇中等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境内外二十多位院士、兄弟院校代表、东南大学师生代表共计1300余人出席校庆大会,共庆东南大学110周年华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校庆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信。回良玉、刘延东、李源潮、陈至立、李金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或致贺信。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主持大会。她首先介绍了来到大会现场的三江师范学堂的奠基人张之洞的孙女张厚粲教授,国立东南大学首任校长郭秉文的曾外孙女徐芝韵女士,以及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毓琇先生的孙子顾宜凡先生等嘉宾,学生向他们敬献了鲜花。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说,东南大学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作出了突出贡献。

昨天,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共同揭开校庆庆典后的第一场大型学术论坛序幕,这三位大师分别是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詹姆斯·莫里斯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三位经济学大师围绕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这一主题发表演讲。

讨论现场也退去了官本位色彩,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术研讨。昨天参加高层论坛的嘉宾,除了三位诺奖经济学大师外,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的相关领导也应邀出席,但这些领导只是作为纯粹的聆听者出席,并没有做什么开场白和报告,只是东南大学校党委书记郭广银做了简短的欢迎致词。这种方式让在场的学生大呼过瘾,“没必要搞多少俗套的礼仪。”

将纯粹还给学术

五个实验穷尽一生光阴

丁肇中上“物理课”:

五个实验穷尽一生光阴

“我总共只有五个实验。”76岁的丁肇中教授昨天为师生们做“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讲座时,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如此表示。虽然只有五个实验,但每一个,都做到了极致。

小博士证明权威是错的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理论是没有意义的。”丁肇中一直秉持着这个观念,一生未变,他只相信实验得到的结论。

1965年,尚不满30岁的丁肇中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实验,测量电子的半径。

1948年,三个物理学家得出电子没有体积的结论,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但后来众多权威专家却得出电子是有体积的结论,此前的量子电动力学被推翻。丁肇中决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电子的半径。那时候,他刚得到博士学位,没有任何经验,所以没有人相信他能做出这样的实验,更没有人支持。

1965年,他离开美国到德国做实验。八个月以后,他的实验证明量子电动力学是正确的,电子确实是没有体积的。“我的第一个体会是做科学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丁老说。

发现J粒子获得诺奖

丁肇中在第二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J粒子,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J粒子的发现对物理的贡献是改变了物理学界长期认为世界上只有三种夸克的观念,改变了人类对于物质基本结构的认识。“J粒子发现之后,人们完全不相信只有三个夸克了,现在我们知道世界上至少存在六种不同的夸克。”

丁肇中的第三个实验是“胶子的发现”,从1977年开始,中国每年都派科学家参与丁肇中团队的工作。

正在探测宇宙的边缘

2011年5月16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上面搭载着丁肇中主持的第五个实验——AMS实验的设备。“ AMS最重要的目标是探测未知,探索自然界中存在但是我们无法想象也不曾发现的现象。”

但这个实验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2005年时,美国政府就宣布要载人到火星上去,很多科学项目被取消,丁肇中不死心,他希望美国政府为AMS增加发射一趟航天飞机,后来当时的布什总统同意政府为AMS增“开”一趟航天飞机,把AMS送上了国际空间站。

从去年至今,AMS已经收集到了170亿个宇宙线数据,大大多于过去100年收集到的宇宙线总合。在未来20年内可以收集到3000亿个数据,能够探测到可见宇宙边缘的信号。东南大学目前和AMS有大量合作,承担170亿个数据分析的重要任务。现代快报记者 黄艳

“科学家要做越王勾践”

幽门螺旋杆菌发现者、诺奖得主马歇尔:

“科学家要做越王勾践”

机会不是没有留给过中国研究者,但很遗憾,这一次我们错过了。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甚至是胃癌的致病菌之一,而最早证实这个真相的是澳大利亚的马歇尔教授和他的合作伙伴罗宾·沃伦教授。昨天,马歇尔教授应东南大学之邀,来南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中国一度有机会发现

众所周知,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所知人类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而我国的学者曾与幽门螺旋杆菌擦肩而过,早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郑芝田教授就曾应用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疾病,并在世界著名期刊上刊发了世界首篇病例报告。马歇尔教授的好友、我国消化领域著名学者、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及其同事也曾在实验室中观察到幽门螺旋杆菌。而马歇尔教授正是在受郑芝田教授等研究者文章的启发下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马歇尔说,“很遗憾,中国只是发现了现象,而现象后面的真相没有深究下去。现象后面的真相是什么,你必须得拿出科学的试验以及依据,去说服那些反对的人,必须让科学界承认。一位研究者要有怀疑精神,要有探索未知的兴趣,要富有想象力。”

医生要做越王勾践

“第一次投稿被拒绝了,后面屡次被拒。”马歇尔风趣地说:“可能当时自己还不太有名气。”马歇尔得知中国作者在《自然》、《科学》上中稿率只有2%时,他认真地说:“我曾属于16%被拒稿的人。”

昨天的演讲中,马歇尔多次说到中国古代名人勾践,他说:“中国有位名人叫勾践,我想我也是勾践,因为科学需要一点卧薪尝胆的精神。”马歇尔强调,不要惧怕退稿,只要你的研究是脚踏实地从临床需求出发,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相,你就要坚持,并不断尝试用各种方法证明其正确性。

“要成功,必须要吃苦,要有耐力,我就是想通过中国古代的故事,告诉年轻的学生们,创新之后就需要踏实地工作,包括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貌似天马行空的想法,艰苦的劳动是必须的。”马歇尔说。

为寻真凶喝下一杯细菌

马歇尔的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在1984年,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马歇尔毅然吞下一整杯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液。“我从生长细菌的平皿上刮了新鲜幽门螺旋杆菌下来,差不多有20毫升,喝了下去了,过了四五天,我吃完饭觉得不太舒服,两天后的早晨,一睁眼我就吐了,吐的都是水一样的东西。”当时马歇尔才32岁,最后,他利用抗生素治好了自己的病。

是什么勇气让他喝下那杯细菌呢?“当你知道疾病可能是这个细菌引起的,又没有其他办法证实的时候,喝下去也许是最好的方法了。我是一名消化内科的医生,每天都能看到胃溃疡的患者因病去世,我有这个责任和使命,搞清楚细菌感染和胃溃疡的关系。古今中外,凡取得伟大成绩的科学家,用自身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结论的为数不少。”马歇尔说。

马歇尔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主要是通过被其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当然也会通过唾液传染,所以接吻可能会传染胃病,爸爸妈妈通过咀嚼食物喂养孩子的做法更不可取。”现代快报记者 刘峻

把时间留给聆听

最重要的决定是“选对了人”

华生、铁凝夫妇话人生:

最重要的决定是“选对了人”

他,15岁时背靠苏北农村的大草垛,读完大部头《马恩全集》、《列宁全集》,后来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价格双轨制;她,少年时代喜欢写日记,蜚声海内外的名作家。昨天,东南大学校友华生携手夫人铁凝走进东南大学参与“读书与人生”的座谈。

插队时看完列宁全集

15岁时,正在苏北农村读初二的华生被下放到当地农村,此后的5年,他在苏北农村做农民,插秧、荡场,什么都干。“那个时候在农村没什么书可读,只能读马列,后来我读了《马恩选集》10卷本,《列宁全集》40卷本。”

1978年华生参加高考,几经辗转之后,“东南大学招生提档的工作人员把我留到东南大学,所以就成了东南大学的学生。”

25岁多才读大学的华生第一节课英语课上只默写出17个英文字母,当时高考时虽然4门文科成绩很好,但数学不及格。他偷偷混到外语和数学师资班听课,几年下来,他的数学成绩成为班里的第一。毕业后,华生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南大学的几年学习让我终身受益。”

1982年因为作为主要代表提出价格双轨制,华生声名鹊起,但他却选择急流勇退,1987年,华生开始到牛津大学做访问学生,进行系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学习,随后又到剑桥大学留学并受聘任教。时隔6年回国后,他戏称自己“两手空空,没有地方住,也没有工作。没办法就下海了。”如今,华生早已经华丽转身,身家上亿。

据了解,作为著名的经济学者,华生将回东大任教,这让东大学子充满期待。

正确的人,不要找要等

铁凝和华生的结合一度传为佳话,现场也有同学对此津津乐道。“冰心老人曾经跟您说‘你不要找,要等’,请问这句话对你影响大吗?”

铁凝笑着说,“今天在这儿可以说是回家了,华生是你们的校友,我就是家属啦,我愿意坦白一下。我那个‘找’是老百姓通俗的找。但我想她说的‘等’是有禅意在里面,第一不要强硬的拉扯、奔走,有一种缘在里面。”这个回答博得现场一片欢腾。也有学生将类似的问题抛向华生,“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什么?”华生说,“人的命运很多时候不是自己能预先设计选择的,我最正确的选择就是选对了人。”

捐赠1100万元设立基金

昨天的报告会上,华生铁凝还为东南大学带了一份厚重的礼物,他们将捐赠1100万元设立“东南大学贫困生援助基金”,用于资助学校贫困生。报告会现场,他们将捐赠支票交到了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手中。

华生说,离开学校时间越长,就越知道母校对自己的可贵,就像留学海外时,离开越久越知道爱国。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让亲情溢满重聚

外地校友赶回母校拍婚纱照

162对夫妻校友、251个校友家庭向母校祝福

外地校友赶回母校拍婚纱照

昨天,东南大学110周年校庆之日,海内外校友汇聚母校,让校庆日溢满亲情。校园里,不同年代就读的校友在东南大学标志性建筑大礼堂前合影留念,还有新婚夫妇从上海赶回母校拍婚纱照;微博上,162对夫妻校友、251个校友家庭向母校祝福;会场上,一家三代5个东大校友被奉为主宾,坐在观众席第一排……整个校园笼罩在合家团圆的喜庆气氛中。

夫妻校友

学运中开始大学生涯

校庆大会现场,82岁高龄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吴庐生与自己的丈夫、中国工程院院士、84岁的戴复东坐在会场第一排。

前天晚上,老两口特地从上海赶到南京,庆贺母校110岁生日。吴庐生1949至1952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她说,19岁入学时,自己赶上了学生运动。“当时刚刚从旧社会过渡到新社会,斗争还在进行,在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中,我们从丁家桥走到总统府,途中有两个同学还牺牲了。

”回顾校园60多年的变化,吴庐生回忆,“当时的校门很小,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但当时的文学楼、理学楼、图书馆、大礼堂都还在,感觉很亲切。”而吴老也是在中央大学校园里邂逅了她的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牵手一生。

60年代校友

当年小伙如今白发苍苍

昨天,大礼堂外的喷水池成了校友们合影留念的圣地。1967级电子工程系的校友陈小鸣频频奔波在同学当中,昨天,家在杭州的陈小鸣和61个同学从全国各地赶来,欢庆母校110周年校庆。“我记得当时前二楼是民国建筑,地板像弹簧,走在上面嘎吱嘎吱的,但现在翻新了。”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他感慨着。“毕业后大家奔赴天南海北,有的毕业后再也没见到,还有的都不认识了。”

前晚,老同学们还和当时教他们数学课、物理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老师们久别重逢,相隔近半个世纪,当年的小伙子也已白发苍苍,师生相逢感慨万千。

90后校友

民国服装走秀迎校庆

昨天上午8点,东南大学校门口上演了一场“民国服装秀”。艺术学院的女生们穿着碎花旗袍、蓝色学生装或是红格子学生装和统一的黑色布鞋,男学生穿着黑色中山装。四十几位同学挥动着手中五颜六色的旗帜,上面依次写着东南大学、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以及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王老师介绍说,旗帜的排列顺序是按学校历史的变革顺序排的。而学生的着装则刚好与所举的旗帜相符,代表着相应年代学生的着装。

一家三代六口人

出了五个东大校友

昨天的东南大学校庆大会现场,一家三代5个东大人的最牛校友家庭被奉为主宾,坐在观众席第一排。从爷爷奶奶就读的重庆沙坪坝时期的中央大学,到儿子就读的南京工学院再到孙女、孙女婿读书时的东南大学,这个“最牛校友家庭”见证了东南大学几十年的岁月荏苒。

校庆大会现场,坐在第一排的一家三代看起来喜气洋洋。“我们一家出了5个东大毕业生。”现年87岁的章婉兴奶奶目光矍铄,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底气十足。1944年,章婉兴19岁时,从安徽老家出发,和几个同学“走啊走啊,靠两只脚走到湖北巴东,又坐船到重庆”,最终考取中央大学。

当时章婉兴和同班的30多个同学,要修习的课程涉及教育基础、教育概论,伦理学、公民教育等。“我们每天早晨8点在图书馆上课。灯一会亮,一会不亮。打上来的水全是泥浆,要倒上明矾,净化一天才能用。”虽然生活艰苦,但章婉兴在这里结识了此后相伴一生的人——当时就读于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的刘昌图。

一年后,抗战胜利,中央大学搬回了南京,二人也跟着回到了南京,巧的是,他们的儿子刘章在恢复高考第二年1978年考入了南京工学院自动化专业。而这个家庭的第三代,也是东大的毕业生。与长辈们相比,孙女、孙女婿的大学时光阳光灿烂了很多。在校园里,两个年轻人相识相爱,并于2009年组建了家庭。

外地校友

赶回母校拍婚纱照

在建筑学院的教学楼前,还有一对拍婚纱照的新人格外引人瞩目。穿着漂亮婚纱的女生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5级的学生,她一脸幸福洋溢地说,今年10月就要结婚,“准新郎”则是邮电大学的学生,昨天两人特意从上海赶来的。而她的室友,也从常州、无锡等地赶来参加校庆、为他们拍婚纱照,她的一位室友说:“在东大校园拍婚纱照是我们的梦想。”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