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与巩俐的第一次是怎样开始的(图)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章摘自<印象中国:张艺谋传> 本书简介:正是张艺谋,第一次将镜头的使用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从而使得中国电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使得中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什

文章摘自《印象中国:张艺谋传》 本书简介:正是张艺谋,第一次将镜头的使用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从而使得中国电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使得中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镜头前的精雕细琢,从而彻底明白电影和其他各类艺术的根本性不同…… [连载内容]

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张艺谋是那种只要给他机会他就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人。相反,巩俐却是那种无所谓的人。这大概是所有美女都面临的同一状况,对于她们来说,机会永远比别人多,面前的任何一次机会,都不必太过在意,因此错过了这个机会,前面等着自己的也许是更好的机会。

据中戏一位老师介绍,巩俐曾经被“退货”。当时导演系一位同学在某剧组帮忙,邀请巩俐去成都演戏,岂知巩俐独自回到了北京。据说,她到了成都之后,只是在宾馆里住了一段日子,那位同学便给了她一张机票叫她回去。

她问为什么,那位同学说,也许是导演觉得你不太合适吧。就这样,她返回了北京,等待下一次机会。巩俐并没有觉得遗憾,她认为这是自己第一次坐飞机,心中反倒挺感激这次经历。至于被张艺谋选中时巩俐的“无所谓”态度更是全国皆知。

有关张艺谋和巩俐的“第一次”,肖华在回忆录中谈到了,当然,肖华提供的说词也是张艺谋向她“坦白”的。肖华写道:

下午六七点钟张艺谋回来了,说他还没吃饭。我给他下了一碗面条,自己不想吃,就默默地坐在床上看着他吃。我脑子里一片混乱,似乎丧失了思维能力。张艺谋一边吃一边对我说:“这件事我本来没想瞒你,回来后一直很忙,想等忙完后再告诉你,在山东我们俩还没有什么,到宁夏后发生了那么几次……就是这么回事。”他故意把事情说得很平淡,一副很不在乎的样子。我胸口堵得难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肖华的回忆录关于这件事记得很简略,没有细节,甚至没有情节。

其时,巩俐有个男朋友,姓杨,高大英俊,圈内人。在学校,大家能经常看到他们出双入对,常常在学校小卖店一类的地方看到他们一起买零食吃。当初,巩俐接《红高粱》这部戏,她男朋友便竭力反对;巩俐进入《红高粱》剧组后,他们之间便开始产生了矛盾。

巩俐在镇北堡拍《红高粱》中颠轿以及酒坊的一些镜头期间,巩俐和男友之间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了。此时的巩俐处于感情的漩涡之中,痛苦却又不知如何突破。

但凡女孩子遇到这类感情问题,一定会想找个人倾诉和请教,巩俐也不例外。在当时的剧组,张艺谋与她更亲近一些,于是巩俐经常与他聊聊自己的感情困扰以及拍戏以外的事情。两颗心也就是这样慢慢靠近了。

在肖华的回忆录中,还提到这样一件事。

1987年8月,《红高粱》摄制组已经开赴山东高密县,并且进入后期,当时肖华有半个月假期,又值暑假,考虑到自己和女儿很久没见到张艺谋了,便给张艺谋写了封信,说她想带着女儿末末去山东。在信中,肖华写了三点理由:一、想看看摄制组怎样生活、怎样工作。

她在西安电影厂工作已经两年了,还没有下过组,了解这一生活过程,对她今后的工作是有好处也有必要。二、他们摄制组大队人马走后,自己一直没有收到过他的信。一个多月了,这炎炎的夏日他怎样过的,生病了没有,她放心不下。三、她也想带末末去见识见识,顺便还可到离他们外景地不远的青岛去看看海。她还从来没见过大海,哪怕只待两三天也好。

那时候没有电子邮件,打电话成本太高,相互间的联络仍然靠写信。据肖华回忆,她搬家去西影厂时,整个家当仅仅只有一张床和两个大纸箱,其中有很大一捆是张艺谋写给她的信,包括张艺谋给她写的第一封信。张艺谋看到这些信时,希望她将信烧掉,他说:“我们现在已是老夫老妻了,还留着谈恋爱时期的东西干吗?如果什么都舍不得丢的话,光旧东西咱们这间屋子都搁不下了。

你现在整天上班、管孩子、干家务,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看那些信呢?就是以后孩子大了,你有时间了,看那些信又有什么意义?我们又不会离婚。”

在回忆录中,肖华引用了张艺谋给她的几封信,其中有1985年5月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时给她的两封信。第一封信写于5月9日,是写在明信片上的,抬头称呼是“小蓉”,落款是“谋谋”。第二封同样是明信片,抬头是“蓉子”,落款仍然是“谋谋”,时间是一周后的5月16日。肖华说:“在出国短短的十几天中,他念念不忘地惦记着我和孩子,我很感动。这两张胆信片散发着爱的深意,我一直精心地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