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静后代 李鸿章后代公开指责张爱玲:她的笔歪曲了李氏家族
笔者为撰写《晚清第一家——李鸿章家族》而采访李鸿章的后代子孙时,常常要撞到张爱玲这个话题,想不到李氏大宅门里围绕张爱玲的笔下,还有这么多忿忿不平的发言人,还有这么多话要说,至今不绝。
李鸿章的第六代孙李永伟说:“你看过张爱玲的小说吗?她也算是我们李家的人,文忠公(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她写过不少书,写那些破落贵族,里面很多人物的原型都是李家的影子……我们这一代人没见过她,上一代见过,可是都不喜欢她……”
李家锦先生已80岁了,他是李鸿章的曾侄孙(李鸿章的四弟李蕴章的曾孙),他说:“张爱玲胆子大,讲了不少实话,揭露了大家族生活中非常压抑的一面。有些内容别人不清楚,而李家的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可是她光写那些不好的,而没有写好的,可能她接触的大都是些不好的,于是把李家人得罪光了,连她的父亲和舅舅都大光其火。很多人从此不再理睬她,当然她也懒得再理李家人。事实上她连张家人也懒得理睬,后来越来越孤独……”
这还算说得客气的,目前李家辈分最高的一位老人李国光(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的孙子)说:“张爱玲写的不完全是事实!有些是乱讲!别听她的!”
李鸿章的玄孙李道桦、邵玉桢夫妇还告诉笔者:“张爱玲的《金锁记》发表后,我们父母是很有意见的,因为里面的内容是在影射李家,但又与事实出入甚大。我父母之所以没有站出来反驳,一来是看她那时要靠写作吃饭,父母又离婚了,小姑娘一个,也就不去计较了;二来她写的是小说,不用真名真姓,也就更没有必要追究。但李家人的这种态度,却被他们认为李家人不读书,根本不知道她写了那些小说,这真是笑话。”
可惜当年的张爱玲,把李家事过于当成“自家事”了——当初她全然不听李家人的反对,现在当然她永远听不见了。
张爱玲姐弟叛逆李家大院
到了张爱玲懂事的时候,家族的巅峰期早已过去,她常年生活在父亲的大烟和后母的阴影里,笔下自是少有欢笑。按说,张爱玲写小说,记下生活的片断和感受,也无可厚非,反正并没有指名道姓。
但殊不知尽管这样,世人还是把《金锁记》等小说当成真人真事来读。而且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竟为姐姐的书细心地作了“注释”,指出哪些故事影射李家什么事,某某人就是李家的谁谁谁,并出版了《我的姐姐张爱玲》一书。
张子静在书中说:“1943年11月,我姐姐在《杂志》月刊发表《金锁记》这篇近四万字的小说。当时她24岁,我23岁。我一看就知道,书中的故事和人物脱胎于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中,因为在那之前很多年,我姐姐和我就已经走进了《金锁记》的生活中,和小说里的‘曹七巧’、‘三爷’、‘长安’、‘长白’打过照面……书中的姜公馆指的就是李经述的家,‘换朝代’指的是1911年民国建立。”
但实际上,《金锁记》和李经述根本不搭界,他在1902年2月,也就是李鸿章去世后的100天,也撒手西归了。《金锁记》其实影射的是李经述的三儿子李国煦夫妇,搭到一点边的是李鸿章的四儿子李国熊,还有孙子李家瑾(玉良)和孙女李家瑜。李玉良在小说中叫长白,李家瑜叫长安。
笔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见到了“长白”的六个儿子、几个儿媳和一大群孙子,也看到了”绢姑娘“在解放后的照片,证明现实生活中的“绢姑娘”卞慧卿女士不仅没有吞生鸦片自杀,而且与丈夫李玉良相处得很好,她为李家生了六男一女共七个孩子,一直活到1981年5月才去世,李玉良也活到1957年。
而且他家的孩子个个都争气,都是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儿李道秉是电力高级工程师,江苏水电局电力试验研究所的所长;二儿李道是福州铁路局的总工程师,福州铁路设计勘测设研究院的党委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铁路事业的开创者;老三李道桦是海军部队东海舰队兴国舰上的作训参谋,中共党员;老四李道稹是上海玻璃厂的工程师;老五李道棱是国家城乡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老六李道稔是上海第八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徐汇区政协委员;女儿李道穗是上海染料化工厂的技术人员。
张爱玲与李玉良是同一辈人,用张子静的话来说,他们早就与之打过照面,这些情况,作为究心打探李家故事的张爱玲不会不知道,但在她的小说中全都隐去了。或许是她不屑于写,因为她是很讨厌革命的。但是这是事实,因此就更能说明,如果把张爱玲的小说当成信史来看的话,那就可悲了。
张家姐弟既没有赶上李家前几代的创业期、辉煌期,也没有看到李氏家族整体的衰落以后的再次崛起,更没有看到上海以外和中国大陆以外的李家人的艰苦奋斗的沧桑历程,或者看见了,并不情愿把它写出来,而仅仅写了某些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