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鸿主持的节目 主持人陈伟鸿:我与时尚的对话

2017-06-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入主<今日观察>之前,陈伟鸿执着地坚守<对话>的阵地.九年来,这档著名的财经类访谈节目已经成为了一面旗帜.国际商业巨头会去那里做客,国内商业明星也在节目中侃侃

在入主《今日观察》之前,陈伟鸿执着地坚守《对话》的阵地。九年来,这档著名的财经类访谈节目已经成为了一面旗帜。国际商业巨头会去那里做客,国内商业明星也在节目中侃侃而谈,陈伟鸿在节目里营造出了家的氛围——不管客人是什么身份,这里都只是平等的对话。

温存的个人魅力不断在《对话》中积蓄力量,他的感召力终将在《今日观察》里得到爆发。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不仅是中国财经主持的代表人物,更是懂得生活、央视最会穿衣服的男主持人。

见到他就觉得是个充满信任感的人。

在入主《今日观察》之前,陈伟鸿执着地坚守《对话》的阵地。九年来,这档著名的财经类访谈节目已经成为了一面旗帜。我总觉得,陈伟鸿在节目里营造出了家的氛围——不管客人是什么身份,这里都只是平等的对话。

于是,我们可以老老实实地在电视机前做"沙发上的小土豆"了。不用担心火爆的尖锐问题让你瞠目结舌,面红耳赤,也不会因为嘉宾目空一切、恃才放旷而生气地使劲拍沙发扶手。总之,有陈伟鸿在,我们很放心。

陈伟鸿 温存的个人魅力不断在《对话》中积蓄力量,他的感召力终将在《今日观察》里得到爆发。这是cctv-2"十年磨一剑"的首个评论类节目,陈伟鸿成为这个专业经济频道的第一个评论主播,于是,他"每天一睁眼就站在飞速驰骋的新闻战车上"。

这个评论当天新闻的日播节目,使他的工作量凭空增加了很多倍,而他在节目中的分量也显然变得更重了。主持人的思辨、对评论嘉宾的引导、展示网友观点促成多元价值的和谐——繁重的工作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台里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帮他分担。

他对现场的掌控力很强,照导演的话说,"和你合作是如沐春风啊!"在加入央视之前,陈伟鸿已经在厦门电视台做得风生水起了。在那里,他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从前期策划到现场主持,直至后期制作,并送上播出线,他对节目制作出的效果非常敏感,因而能把自己主持的角色融入到整个节目中去考虑。

而厦门已经驾轻就熟的工作最终让他选择了放弃。做一个出色的完成者,他不满足,他要做出色的创作者。缺少了发挥空间的兴奋感,仅凭责任心支撑工作,他觉得没法向观众交代。于是,他选择了压力:"人天生就是很懈怠的状态。有机会休息的时候就绝不会劳作。我需要这份压力。"

生活中的陈伟鸿和电视中的他操着同样和气的语调,节目中的交流状态就是他最本真的表现。录访谈节目之前,没有彩排,没有深入的交流,现场的不可预知往往会有惊喜,让他兴奋不已。采访他之前,会担心这样一个技精于做访问的人会不会很善于跟你"打太极",但他却出奇地真诚。

讲一件很好笑的事,他会发自内心地呵呵笑起来;听化妆师讲星座特质,他会认真的赞同,并附上一句"是吧";说到在厦门抢购电暖气,他会比划着"全都抢光了,剩啥你就买啥,一小片的那种,全部都冻得缩在前面"。

陈伟鸿 福建人可能天生就有外出打拼的气质。陈伟鸿在最初做《对话》时,厦门的工作还在继续。做了三年"空中飞人"之后,他最终放弃了厦门电视台已经相当安逸的生活,包括领导的认可,家喻户晓的知名度,厦门特区青年突击手标兵,省政协委员、厦门电视台节目副总编等等荣誉,以及他面朝大海的房子。

他是那种脾气超级温和的人,几乎没怎么发过脾气。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转移一下视线,听听歌什么的。不过两个儿女才是他的法宝。有时下了节目,累得"只剩最后一口气开车回家",一见到孩子们,就想着"我还是跟他们玩一下吧,我还是‘忍痛’给他们讲个故事吧。"编一个好笑的故事,看他们非常喜欢地哈哈大笑,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有人在百度贴吧发帖子,"陈伟鸿是所有知性女人的偶像!"除了台上表现出的儒雅和淡定,他也是个十足的顾家好男人。工作繁忙,他也会尽量争取多点时间陪陪家人,朋友间的聚会他也尽量全家一起出席。化妆师说,他是"巨蟹好男人"的又一个典范。

巨蟹好男穿好了行头,来时休闲的打扮换成了镜头前的西装革履。在这家充满设计感的现代酒店里,编辑选择了泳池边的一片竹林,仿佛时空交错,重新组接,陈伟鸿从容落座,展现出很绅士的一面。同事们很多都评价他是"央视最时尚的男主持人",从那些在节目中浮现的小细节就可见一斑。

即便是严肃类节目,恒定的职业装打扮,他也会在职业装的款式、衬衣、领带的搭配上让观众洞察到一点时尚的感觉。这些搭配几乎都是自己的杰作,因此他"常常得到我们化妆师的表扬,‘全台我最看好的就是你啦!’"

陈伟鸿 陈伟鸿时尚对话Q&A

Q:你会一直在经济领域做下去吗?

A:我想我会坚守财经领域。像你说的,我希望能在资讯的权威性和平民解读中求得平衡。财经并不完全是枯燥的数据,请到最有发言权的嘉宾,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充当意见领袖的人,用他们的思想来丰富大家的思想,通过交流,传达、放大大家的心声。这是电视节目,不是写论文,一定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这是我把握的原则,说得很深只有你们两个人在电视前看自己的节目,深入浅出能让工作很有效。

Q:你说做电视要回归自己的本色,你的稳健风格是自己的本色吗?

A:如果主持人的角色是在镜头上演出自己的话,这充其量只能叫"本色出演"。事实上,我在对话做了九年,从来没有改变过这种感觉。我很忌讳我和嘉宾之间的谈话是彩排过N遍的,只是拿到镜头前来秀一次,来演一次。进入到《对话》现场的人是大家眼中的成功者,平和当中的尊重是这个群体特别需要的。平视是一个角度,既不是请教,也不是居高临下的质疑,在这种状态下让人进入一种愉悦的谈话境界。

Q:放弃了驾轻就熟的工作来到央视,新的工作是不是总能让你发挥创作力?

A:不可能每次都有所创新。可能做完一期,呀,这又是一期平平常常的节目,一般而已。有时会特别兴奋。对话的场不是一对一的采访,不是拿着稿子和嘉宾一句一句的对。最让人兴奋的是即兴的创作感。就像在现场有很多不可预知一样。这些不可预知都是一份惊喜等待着你。有一些在现场你可以很容易捕捉到的火花,这是在特别讲究谈话感觉的现场需要去放大的。

Q:当初是怎么决定从厦门来北京的?

A:坦率的说,当初并不是要到北京来闯出一番事业和天地的。最初只想在这个栏目中学到更多东西。毕竟是一档高端的栏目,和很多高端的嘉宾交流。开始的三年一直是每周来回飞,一年飞6万多公里,飞得特别痛苦。最后的决定是在机会成熟以后自己才最终思考和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