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民南京 陈新民(中南矿冶学院第一任院长)

2017-05-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新民,祖籍在安徽省望江县,1912年11月生于河北省 清苑县(今保定市).由于家庭四处迁移,影 响了他的入校读书.他没有上小学,仅断断续续

陈新民,祖籍在安徽省望江县,1912年11月生于河北省 清苑县(今保定市)。由于家庭四处迁移,影 响了他的入校读书。他没有上小学,仅断断续续读了几年私塾,在家自学了全部小学课本,一跃考入久负盛名的天津南开中学。这里崇尚新学,民主和科学的气氛浓厚,他萌发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志向。他勤奋学习,终于在1931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

1935年夏,陈新民获理学士学位。本来他也应试过研究生,而且考分是化学专业当年第一,但是,由于华北事变发生,日寇威胁平津,“偌大一个华北,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他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抱负,于是去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做技术工作。

不久,又因华北局势动荡,他南下应聘任南京江南水泥公司副化学师。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是年冬南京沦陷,陈新民随企业内迁至湖北 大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1938年10月,华中沦入敌手,他跋山涉水撤到兰州,先后在甘肃省建设厅任技士和省科学教育馆任助理研究员。

1939年冬,他辗转到达云南 昆明,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从事润滑油、精盐等抗战急需物资的生产研究,为祖国的抗战出力。

1940年冬,他在昆明参加了清华大学公派留学生的选拔考试,考分列冶金科榜首,享受林森奖学金优等生待遇。1941年9月,与几位同学取道香港乘船赴美。他入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在冶金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每天带上几块“三明治”,在图书馆一坐就是十来个小时,有时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地工作。

因为长时间地观察1600℃以上高温实验,以至右眼视力明显减弱。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积累了数十本资料和数据,在导师启普曼的指导下,于1945年6月顺利地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他撰写的论文《熔铁中的铬氧平衡》 ,首次以实验方法测出,熔铁内的铬含量增加,会降低铁内氧的活度,从而证明了氧的活度系数的对数与铬含量呈向下倾斜的直线关系。

这一发现是J.启普曼等人后来提出的“交互作用系数”的实验依据,其数据被同行公认并广泛引用。这篇论文被选登在美国金属学会会志上,为中国留学生争得了荣誉。美国一些企业争相聘请他去工作。他一度在卡内基钢铁公司所属芝加哥南厂任冶金研究员,从事钢中氢含量等的研究。

身在海外,但他的心却始终与祖国联系在一起。不久,国内传来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1946年冬启程回国。

归国之初,他在天津 北洋大学冶金系工作。1948年7月回母校清华大学执教。他本想在事业上大干一番,可是,冷酷的现实使他内心燃起的希望之火很快熄灭了。国民党发动内战,把中国人民拖入绝境,使他开始了严峻的思考。他参加过进步教师座谈《新民主主义论》的读书会,支持过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特别是在北平解放前夕,参加领导了清华大学的护校斗争。

那是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已经打响,校长跟随国民党军队退到北平城内,清华园一片混乱。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师生护校,推选出以周培源、钱伟长为首的巡防委员会和以陈新民、王遵华为首的生活委员会,负责维持学校秩序,安定师生情绪。

陈新民还与几个师生代表,去青龙桥迎接解放军到来。有一次,国民党的飞机往清华园投了6枚炸弹,还派特务散布:“谁投靠共产党,脑袋要搬家。”陈新民等没有被吓倒,更加努力工作,一直坚持到清华大学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