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神话缔造者褚时健:从争议烟王到励志橙王
10月26日,云南省玉溪市哀牢山上的“褚橙”基地,空中飘着小雨,远处的大山被云雾笼罩着。如果天气晴好,站在山顶上,就可看见满山遍野的果树已然挂满了橙色的果。山上的果农说,再过一个多月,橙子就可以丰收了。
85岁的褚时健已在这个山头经营了11年。1997年,这个曾一手创造中国烟草界“红塔神话”的老人,黯然入狱。2002年因病保外就医,75岁的褚时健上了哀牢山种橙子,再次名声大噪。
11月13日,褚时健种的“褚橙”将通过“电商”销售至武汉。首批5000箱“褚橙”目前已经抵达广州,准备北上江城,其中1000箱已被预定。
从“烟王”到“橙王”,褚时健为何历经沉浮,老而弥坚?10月下旬,金报记者远赴云南哀牢山、玉溪市大营子街,重走褚时健人生轨迹,为您还原褚时健。
临危受命
缔造“红塔神话”
褚时健保外就医后,曾对他的律师马军说,他想安安静静的,不想被打扰。对于过去的事情,他几乎淡忘了。
1928年,褚时健生于玉溪市华宁县,干过革命,从过政,也被划过右派。1979年,51岁的褚时健刚摘掉右派的帽子,便被委任到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当时玉溪卷烟厂的烟根本卖不出去,褚时健上任后很快找到了原因:设备破烂,一只烟剪出来,头是空的;用手工抓烟包装,18只一包的烟常常17只都没有……
最糟糕的还是烟叶原料。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烟叶等原料只能靠政府调拨。但褚时健大胆绕过烟草公司,把上百万亩的烟田给烟厂管理,并建立自己的烟叶原料基地,直接跟烟农打交道,烟厂给农民提供肥料补贴,解决水利和交通问题,把原料生产作为工厂的“第一车间”重点投入。
同时,他还实施了玉溪卷烟厂、玉溪烟草专卖局、玉溪市烟草公司合而为一的“三合一”制度,效率大大提高,原料的质量也迅速提升。但正是这个制度,为他日后埋下了隐患。
褚时健的大胆不止于此。1983年,烟厂由原来的轻工部下放到各省管理后,企业融资体制由拨款改为贷款,但当时的政策规定,如果不能偿还贷款,负责人就要坐牢。当大部分工厂还在畏首畏尾的时候,褚时健执掌的玉溪卷烟厂,已经揽下云南省大量外汇购买设备,到上世纪90年代时,玉溪卷烟厂的设备已经世界领先了。
原料质量好、设备精良,红塔山烟从此一举成名,名不见经传的玉溪卷烟厂也被褚时健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大型烟草企业红塔集团。
1988年,国家放开名烟的零售价,红塔山脱颖而出,迅速占领市场,并在价格上和一些世界名烟分庭抗礼。
玉溪卷烟厂效益和利税也不断提高。1994年利税达到157亿,1997年更达到193亿。1998年,红塔集团利税200亿元人民币,接近云南全省财政收入的一半。“红塔山”品牌价值经评估高达386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大品牌。
褚时健创造了“红塔神话”,但危机也在向他靠近。“三合一”制度的实行,让褚时健当时身兼玉溪烟草专卖局局长、玉溪卷烟厂厂长和烟草公司总经理三职,集产销和管理大权于一身。办事效率固然很高,然而权利过于集中却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这也使管理上出现了漏洞。